1、1关于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思考摘 要:教师幸福是教育幸福的前提。教师只有感受到职业幸福,爱岗乐业,才会产生从业的满腔激情和不竭动力。分析影响高职教师幸福的因素,提出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合理化建议,有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创建和谐校园,同时惠及高职学生,促进他们的幸福成长。 关键词:高职教师 幸福感 职业发展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045-02 一、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主观幸福感(SWB)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教师职业幸福感是衡量教
2、师心理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发展。通过调查发现,高职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并不高,辅导员(班主任)教师与任课教师、不同专业的教师在职业幸福感上存在一定差异,职业幸福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明显,与教龄有一定关系。现实生活中,高职教师真正体验到职业幸福的为数不多,主动追求和创造职业幸福的教师则更少。有相当部分高职教师时常经受着各种压力的侵扰,职业满意度低,缺乏成就感,存在程度不等的职业倦怠和转行念想。 二、造成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21.职业神圣化带来的精神困扰被强化 教师职业在我国一直倍受尊重,附加了太多额外荣耀与绚丽,如“春蚕” 、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 “灵魂工
3、程师”等。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背景下,教师被祭上了“神坛” ,承载着社会太多要求与期待。同时,社会过多强调教师的奉献、付出,而漠视其生活情感需求,导致其职业角色的断裂与失衡,加之自我认知偏差,劳动付出与社会地位和物质报酬(待遇)不对等,引起他们的巨大精神负担,引发其对道德目标的冷漠等不良情绪。 2.职业程序化、草根化带来的主观幸福感弱化 高职院校大多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繁杂而重复。艰巨的招生压力、沉重的教学任务、不停的调研、检查、评估,过度的社会期望,再加上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造成了他们的心力憔悴。特别是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尤其是地方职业院校的招生艰难、生源质量整体下滑、教学管理难度加
4、大、毕业生对口就业矛盾凸显,等等。这些给本来生存方式就单调、机械的高职教师雪上加霜,使不少教师失去幸福的源泉,失去信念和追求,必然带来人生价值的偏移和对职业的抵触与反叛。 3.职业功利化带来的人文关怀缺失 在工具理论的指导下,职业教育存在明显的功利性,忽视了对主体生命的关怀,忽视了对人本真存在的价值诉求。在高职院校主要表现为:教师聘用制度的条目化、管理制度的刚性化、考评制度的工具化。虽然完备的制度管理有利于改变原来的身份管理,推进岗位管理规范化与制度化,但过分强化功利性的竞争和岗位考核的量化,必然出现教师为了3应对各种检查、评估、考核等而忽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质量提升,造成工作低效、情绪
5、压抑、职业焦虑和倦怠,缺少了心灵的自由、情感的舒坦、行为的机智。 当然,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人格与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等,也是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元素。 三、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合理化建议 在各种文化交汇、主流价值缺失、传统与现代冲突、个性充分张扬的信息时代,不少高职教师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幸福指数不高,职业幸福感下降。通过原因分析,提出个人看法,旨在唤醒社会、学校和管理者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促进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和育人质量。 1.社会层面: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教师的经济地位和权力地位都较低,导致其工作满意度降低,
6、对职业产生较低的自我认同;繁重的教研、招生、管理任务积压在身,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教育教学改革引发的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加上各种频繁的考核和评估,使得部分教师应接不暇,容易造成自我效能感下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增加了职业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要使教师从工作中获得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并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国家必须通过政策的倾斜和正面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职业教育的意识倾向和心理氛围。政府部门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协调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发展,规范办学行为,合理社会期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为教师打造宽松和4谐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增加财政投入,改进办学条件,改善教师待
7、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使其产生职业自豪感和优越感,从而获得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2.学校层面:调整策略,以人为本,构建民主和谐校园 近些年来,不少学校采取各种途径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环境,提高其工资福利待遇,但与社会的同类人员相比反差仍然存在;学校的管理制度缺乏尊重、理解,给教师心理带来巨大压力与不安。为调动教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营造友好诚信、合作互助、理解包容的和谐校园氛围,提升其职业幸福感,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工作、生活、精神等多层面对教职工给予关心、关爱和关注,提高职业的满意度、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采取合作、交流、进修、培训、外聘等方式引进和培养人才,促进专业发展,合理建构
8、专业教师梯队,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增强教师职业尊严感;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提升其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学生健康幸福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三是加大投入,形成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综合实力、外部形象等方面的职业教育特色与优势。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采取“三优化” ( 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优化评价方式) ,实现“四合作”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参照国家绩效工资改革思路,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使教师合理且有尊严地增加经济收入,分配增量向教师倾斜,较大幅度提高专业教师的经济待遇;建立以岗位职责和部
9、门工作绩效为基础,定量与定性考核、日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融入人文关怀理念,5以信息化考核考评系统为依托的灵活的、人本的动态教师考评体系;五是理性处理各种关系与矛盾,尊重和理解教师,关心和解决教师存在的实际困难,及时给予生活困难教职工以组织关怀和实际帮助,有效化解其后顾之忧,致力于 “给教师幸福的权利” ,让其感到满足与满意,真正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3.个人层面:调整心态,心存感恩,体验职业幸福 高职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悦纳自己和认同他人;加强学习与研究,形成合理的职业期待,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生活情趣,以阳光心态面对岗位。只要愿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随时会感受
10、到幸福:当学生发生争执之时,作为行为导向的智者实施公正裁决;当学生迷茫无助之际,作为博采众长的师者指点迷津;当学生徘徊不前之间,作为可亲可敬的长者激励向前;当学生苦恼困惑之中,作为平等相处的友者帮助开导等。 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升是永恒的话题,需要社会、学校和管理者共同努力,树立人本理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精心构筑高职教师的幸福大厦。更需要教师学会控制心境,自觉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主动把个人的幸福融入教书育人的职业教育事业中去,以使命为幡,以师德为魂,以师爱为源,以学生为本,真正引领青年学生幸福成长的同时创造自己幸福,真正显现教师职业的瑰丽光彩。参考文献 1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因素研究J杨海荣 石国兴 著 中6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 2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增进策略J邓坚阳 程 雯 著 教育科学研究 2009. 通讯作者:武任恒,男,1952 年 12 月出生,汉族,江西南昌人。于1989 年 7 月河南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心理学、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人格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