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思考【摘 要】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一个革命性的命题,正引发着广大教师生命激情与智慧火花的极大迸发。它的价值意义在于创造,在于突破,在于行动。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语文学习,“我”是主人。实现自主,就是实现“对话” 。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 一、共同学习转换师生角色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前提 课堂要创新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转换师生角色也就成为必然。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堂的主席台还给了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2、“教”变成了“导” , “导”激发着“学” , “学”催生出“问” , “问”又呼唤来新的“导” 。探究性、生成式的学习,使课堂成为师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这是教学的归真。 觉醒,是师生对话的先导。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 ”石本无火,撞击发光;水本无华,激荡生波。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即教学重在激趣、激情、激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冲破思维的抑制状态。教会学生“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 教学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语文教学更是如此。通过情感的交流加2强师生的对话,缺乏情感交流的课堂
3、也就失去了语文教学之魂。卢梭曾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必须把自己造就成一个人,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所以,教师自身也应有良好的情感修养,并且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性格、心理,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多肯定和表扬,要重视和珍惜其中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内涵;要多用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和情意能量。 倾听,是师生对话的平台。李政涛在倾听着的教育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他怀着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容忍学生说“我认为” “我不同意” 。张扬读者个
4、性,强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 “自己的判断” “自己的心得” “自己的疑问”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 ,所谓“人读人异,人言人殊” 。教师用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去约束学生的不同见解,甚至用“请君入瓮”法强迫学生接受预设的唯一结论,那是扼杀“读者个性”的。我教垓下之围 ,同学们都为项羽的遭遇而感叹唏嘘。项羽是不是英雄?有人认为项羽是举世瞩目的英雄,因为他重情重义,勇猛善战;但也有人认为项羽算不上英雄,因为他“自矜攻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为此留下了“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教训。这些观点都是学生在阅读史记项羽本纪及相关资料后的看法。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认识就
5、是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建构“共享式”的课堂教学新境界。 “共享”就是“对话” ,在课堂3教学中,师生双方对话,同时也互相倾听,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达到教学相长。 教育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教师的教育理念制约着他的教学行为。学习方式的变革应先变革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只有课堂上强化了研究的习惯、兴趣、能力和氛围,学生课下的研究才有了方向和可能。因为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二、开放学习革新教学方法是实现课本与生活对话的关键 开放才有活力,才有希望。课本与生活是语文的双翼。语文学习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生活
6、是学生“立人”之本和“立言”之源。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学习目标开放、学习内容开放、学习过程开放、学习成果开放,同时让学生具备开放的心态,关注自己,关注学校,关注家庭,关注社会。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口号,主张在做中学,学中做。用生活来解读课本,用“人本”来参悟、补充“文本” 。从而培养学生探奥发微、格物致知的智慧,充实真善美的心灵陶冶,内化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人格力量。例如,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 ,我抓住“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这一切入点,让学生咀嚼、玩味、体验。 “沉湎于无休止的享乐是虚度一生,活得有意义,才能死无遗憾” 。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
7、。这种热切的交流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给学生以心灵的撞击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4体验学习重自主反思、重内心反省。这种课堂教学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语言是活的,课文是生动的,学习是愉悦的。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活和生命的气息。 三、发展学习弘扬人文精神是实现现实与未来对话的归宿 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创造,今天的语文学习是为了明天的人生创造。语文学习要有诗意,要有理想、要有
8、境界,要有追求。用寻找美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语文是美的,用创造美的眼光去构建语文,语文是诗意的。 语文教育是培养我们民族情结、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语言工具。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技术化操作痕迹明显,如强调“标准化”答题, “知识点” 、 “备考点”落实,而忽视了阅读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和需要,忽视了阅读对于人的精神层面提升的价值,这种肢解性讲析使文章丧失整体美感,使阅读丧失活力和魅力。 是抱残守旧,还是求变创新?是立足应试,还是立足素质?是积极弄潮,还是消极随潮?语文教学要面对现实,要面对学生,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独特
9、的个性与多元智能在可持续性学习中得以弘扬与发挥。 阅读活动一旦还原为生命活动,学生的精神就被点燃,人生就被照亮,课堂也就具有了更高的思维品质和更多的人文气息。 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5成、积累和建构。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是尊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杰出科学家同样有着强烈的人文追求,科学的世界里同样有着迷人的诗情画意。我开展了走近科学和科学家的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杰出科学家生平经历、才能成就、道德品质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展示。翔实的资料,生动的解说,爱因斯坦、霍金、法布尔一个个科学家献
10、身科学、求真求美的精神带给学生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居里夫人不为美丽所累的“道德之光”和不为名利所困的“智慧之光”跨越百年,光彩永驻! 完整意义的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两性互动的教育,一种课内外并举的教育,一种精神和语言双赢的教育。 “细听蝉翼寂,遥感雁来声” ,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和乐趣,让我们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在当前新形势下,每一个语文老师理性思考,丢掉花架子,苦练真功夫,努力追求有创新思想又实实在在的教学境界,真正实现“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和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余雪青.走进“对话”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 年第 5 期. 2 凌龙华.语文学习:诗意地回归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 年第6 期. 3 肖家芸等.以学生发展为本,语文教学怎么做?J.语文学习,62003 年第 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