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摘 要:师生互动是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动态关系,是一种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语文教学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52-02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合作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师传生受,是我国语文教育沿用已久的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之一是:它无视学习是主体的活动过程,严重阻碍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随着教
2、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语文教学方式必然发生变革,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的趋势。那么,教师该如何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已的肤浅看法。 一 、更新观念,挣脱传统教材的束缚 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其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教师凭借教材教学本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仅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引2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长期以来,教师凭借教材教学
3、受制于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偏重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倾向而不能自拨。这是由于教师对教材的内涵认识不足所致。传统教材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呈现,内容偏多、偏难,要求偏高。其教学要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较少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活动过程去加以设计。它忽视思维的批判性和否定性;忽视学生个体的理解、想象和创造。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教材一定程度上异化为限制学生精神发展的力量。教师面对权威的教材束缚了自已的思维,把教材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经” ,甘当教材的“阐释者”和“宣讲者” 。 这种试图以制造“知识容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全部知识与技能,并能受用终生的思想已经不符合社会的现实要求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应当成为教育的基本法则。因此,教师应从传统观念中走出来,重新审视教材的内涵,充分理解以学习为中心的教材,确立起新的知识观,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视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为或创造的过程。此外,教师还必须认识到教科书只是一种凭借。学生获取的意义绝非文本内容的移植。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对教材二度开发的过程,教师应该基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如上死海不死一课,教师针对“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一让人惋惜的结果,提出“这么神奇的死海”要死了,你不觉得可惜吗?你有什么办法拯救死海呢?这一问题,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写出自已拯救“死海”的方案班上交流。这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教学,在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促进学生
5、智力与人格的3协调发展。 二、发挥师生互为主体作用,形成互动 师生互为主体是实现教学互动的条件,现代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和发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教学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殊教育情境中的自动探究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两个主体。但教师在传统知识观念支配下,特别是受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功能的传统教学评价的束缚,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习得教材提供的系统知识。教学过程,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过程
6、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最终把教学过程窄化为“教教材、学教材、考教材” ,甚至滑入“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怪圈,唯恐讲得不全,讲得不深。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独裁者” ,学生被看作是被教育者,被塑造者的对象。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教师应认同学生的多元差异性,运用自身的创造性来构建有意义的课堂,充分发挥自主价值;寻求富有艺术个性的教学创意,为学生进入教学中心搭建平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无拘束地与学生对话,在对话中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教学设计
7、应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许多课堂教学往往是老模式:一注音、二解词、三分段、四主旨、4五特点、六练习的教法,简单生硬,枯燥无味,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打破固有思维,增强教学设计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在围绕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有计划有层次地设计每一个问题, 为学生自主建构学习创设条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催化剂。其主要作用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是怎样获得的,促进高水平思考技能的发展。 2.进行讨论教学 课堂讨论是语文课师生互动的一重要形式。 它既有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又有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交流,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采用这种形式,可以大面积、高
8、效率地训练学生的多种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一教学形式要求教师以自已深切的感悟和独特的发现为契机,提出富有新意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如在教授祝福一课后,教师发现“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于是在教学中提出让学生讨论,在学生各自说出自已的看法后,教师步步诱导,将学生的积极思考步步引向课文深处。学生通过问题讨论,加深了对祝福的理解。 3.进行探究教学,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提出具有探讨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师生对话,与教材对话,与生活对话,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独立思维的习惯,终身学习的能力。
9、5设置情景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将抽象概括的内容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将枯燥的内容放在生活的矛盾之中,使学生充满生活的乐趣,从而激活课堂气氛,诱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授歧义句这部分内容时,为了避免内容的枯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将例句放在生活情景中来讲,效果大为不同。例 1、一商店经理,电告进货员:进大中小学生书包。进货员根据电文分别进了大、中、小号书包,结果造成商店的亏损。你知道为什么吗?例 2、张某租给王某一间房,在租房协议中写到:“租王红一间房” ,结果引发一场经济纠纷。你知道这场纠纷是怎么引起的吗?将歧义句内容放在生活矛盾中来讲,而且这些矛盾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中都会遇到,涉及到他
10、们的切身利益,因此,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讨论热烈,很快就掌握了歧义句的特点:例 1 是切分不同造成歧义,由于经理和进货员对句子的切分不同,既经理是要进大号的中小学生书包。进货员理解为进大、中、小号书包;例 2 是动词没有方向性造成歧义,既可理解为向王红租一间房,也可理解为租给王红一间房。 三、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教学需要 语文教师是教学“策动力”的主体,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导演” 。因此、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人格魅力,形成“晶核”效应。教师应以高尚的思想品格、渊博的文化知识,独到的教学方法和杰出的教学才能吸引学生。为此教师需通过不断的学习,不停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会受到学生敬佩,赢得学生信赖,让学生自觉地配合自己,形成教学合力。同时、还要强化师生间的沟通、反馈和协调。教师需学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教学,并及时消除教学隔阂,化解教6学矛盾,使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以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教育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初中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