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研大千,挚情释敦煌.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1852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心研大千,挚情释敦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心研大千,挚情释敦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心研大千,挚情释敦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用心研大千,挚情释敦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用心研大千,挚情释敦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用心研大千,挚情释敦煌1989 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专著中国佛教与安岳石刻艺术 。1991 年,该书修订出版。两版印行计 15000 册。在较为边缘化的石刻艺术研究的著书中,这个印数算是拉风的了。这是第一本研究四川安岳石刻艺术的专著,故被出版社认定“填补了一个空白” 。鉴于该著与其研究的客体安岳石刻艺术属于“初公开” ,石刻艺术界不乏普遍关注。自然,作为泛石刻艺术的研究,笔者应邀参加了 94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敦煌研究院建院 50 周年庆典活动,并提交试论构成四川安岳石刻的主要环境论文。 然而,当翻阅一九九四年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论文提要时,我真的惊诧了,茫然了,感到悲哀袭来,因为所

2、录 140 篇论文提要中(我的文章排序第 26 位) ,竟不见张大千与敦煌半个字。更有甚者,来自北京和甘肃省的领导在敦煌建院 50 周年的讲话中,亦只字未提张大千对敦煌的贡献(见纪念敦煌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特刊,1995 年 4 月出版 ) ,让人感到张大千遭薏苡明珠之谤,让人感到世俗误解张大千、所执“破坏敦煌壁画”的偏颇,让人感到这次研讨会和庆典活动遗忘了张大千,而且遗忘得竟那么彻底。 其实,关于所谓的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一说,早有澄清。1944年,沈尹默先生写诗“薏苡明珠谁管得,且安笔砚写敦煌”为之辩诬(载张大千敦煌壁画展览特集 ) ;1948 年 9 月,窦景椿、常书鸿先生2在西北日报为

3、之发表辩诬声明;1949 年 3 月;甘肃省参议会作出“张大千在千佛洞并无毁损壁画情事”的结论;1981 年 3 月,石湍先生(即刘忠贵先生,笔者朋友,曾合作文章)在旅游天府杂志为之发表辩诬文章(让时在台湾的张大千感动不已) ;1991 年 9 月,李永翘先生在世界日报为之发表辩诬文章。台湾的苏莹辉先生亦曾在台湾中央日报为之发表辩诬文章。然而,这次学术研讨会和庆典活动如此“礼遇”张大千,实在是无公平可言,与张大千“略尽书生报国的本分”的谦谦君子襟怀形成天地反差。当时,虽然我对张大千与敦煌的认知不乏局限,但至少有一点我非常清楚,那就是张大千对敦煌倾心至多,用力最大,推广最早,成效颇显,应该是敦煌

4、学研究的组成部分,亦应当是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不可忽略的课题。至于敦煌研究院的建院,张大千堪称主要推手。这些,张大千在我与敦煌壁画亚太地区博物馆研讨会专题演讲词结尾处有表述:“过去,学术界对我在敦煌的工作,为文评赞,实愧不敢当。但是能因我的工作而引起当道的注意,设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 ,为国人普遍注意敦煌壁画的文化价值,也算略尽书生报国的本分了。 ”这里,张大千所言的“为文评赞” ,自然是指 1944 年 1 月和 5 月,他分别在成都、重庆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时, 中央日报 新新新闻 、国民通讯社、 新民报等媒体的系统宣传,以及后来在上海、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展览的宣传。

5、尤其是成都 1944 年 5 月由西南印书局印行的张大千敦煌壁画展览特集,撰文者多为重量级学者,如陈寅恪、刘开渠、吴作人、林思进、冯汉骥、蒙文通、谢无量、沈尹默等,甚至有政要兼学者的张群。 (该展览在3成都进行时,观众达 12000 多人,可谓震撼。 )其评价如潮,竟达到“唤起中国文艺的复兴”的高度,刘开渠并以此为文章标题。 时间依然定格在 1994 年。这年的 12 月,四川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在成都举办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特展 ,不仅发文通知,而且出版特展专刊。笔者应邀参加展览的开幕式与座谈会,虽感展览策划的精心和展览的不乏影响,但以为对张大千与

6、敦煌的学术研究平平,研究成果平平,实在是无法与 50年前即 1944 年同样是在成都举办的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相提并论。 可喜的是,2009 年 5 月四川省博物院新馆正式开馆,设有张大千艺术专馆,将所藏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作常态展示。该专馆构成了该院的亮点和特点,亦成为全国博物馆系统的唯一,无疑功德无量。但作为对张大千与敦煌的研究和出研究成果,包括对两岸已出版的研究成果的展示,仍感不尽人意。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亦收藏有数十幅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作品。囿于种种原因,其研究及其成果此不作表述。 ) 张大千面壁敦煌不仅有“媲美玄奘”之誉,更有“具体将敦煌举世无匹的艺术,有系统介绍于世者,首推张大千

7、”之论。其至伟贡献,不仅在于为敦煌壁窟编号,临摹壁画,举办展览,出版画册,演讲传播,还在于他对敦煌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其出版著述有:张大千先生遗著莫高窟记 (原名敦煌石室记 ) 、 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目次 (张大千自序,门人罗新之、刘君礼先生辑录) ;其发表文章有: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特集自序 莫高窟记序 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第一集4序 我与敦煌壁画亚太地区博物馆研讨会专题演讲词 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序言 谈敦煌壁画 (张大千口述,曾克耑整理) 、 大千话敦煌 (江兆申整理) 、 大千居士细说敦煌 (张大千口述,刘震慰整理) 、大千居士再谈敦煌 (张大千口述,刘震慰整理)等。至于张大千对敦煌艺术

8、研究推动的学术成果,当推 1944 年 5 月由四川省美术协会编著、西南印书局印行的张大千敦煌壁画展览特集 。这些研究成果,扩展了人们对敦煌研究的视角,扩大了敦煌对外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敦煌的文化价值。 敦煌是张大千艺术生命中最结实的一环,故研究张大千与敦煌具有特别意义,即能使“敦煌”与“张大千”这个“双子座”熠熠生辉于广袤星空。随着对张大千与敦煌的渐进认知,包括对其编号、临摹、展览、出版、传播、价值体现等多方面的考量,两岸学者不乏研究,尽管研究成果与他的文化贡献和影响尚不对称。就大风堂门人而言,既临摹壁画,又不乏对张大千与敦煌有一定研究者,当推张心智、孙家勤、罗新之、张正雍先生。他们虽已作古

9、,但留下了研究张大千与敦煌不可多得的学术成果。检索近年来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张大千与敦煌的学术成果有:苏莹辉:张大千先生与敦煌画艺 、巴东:张大千与敦煌石窟艺术之内在联系特质 、朱介英:瑰丽的静域一梦 、陈滞冬:梦魂三匝绕敦煌 、魏学峰:论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时代意义 、谢稚柳: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论析 、徐建融:张大千与敦煌学 、汪毅: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与成都系中国文艺复兴发祥地 、汪毅:两岸举办的思考 ,等等。这些成果,对于张大千与敦煌的研究不乏推动。 5而今,我尚未曾谋面的徐大纬先生可谓异军突起,竟一气写出研究张大千与敦煌的 10 篇文章,并结集为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最新诠释,由上海文化出版

10、社 2013 年 12 月公开出版,以此纪念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之旅结束 70 周年。这让我感佩,因为其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数量不可多得,甚至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更何况她是大转体、大跨行,即从建筑设计行业移位到研究张大千与敦煌这个选题。这实在不易,即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至于徐大纬先生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一花奇放,勿需我赘言,因为读者在其简历中可以获得足够的信息。而我要说的是,她的这本书不仅具有一个硕大的张大千情结,而且体现了自我内心升华的历程,故不乏讨论意义和借鉴意义。这个讨论意义和借鉴意义所传递的信息在于:一是,作者自出机杼,对于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所提出的 10 个讨论命题进行了若干的考据

11、和考证,资料性和文献性兼备,拥有相当的信息量,展示了属于她的认知视野,囊括了属于她的文化结构,使其所作出的判断具有相应的学术性和科学性。二是,作者将建筑设计的理念运用于研究中,采取对比研究方法(如敦煌壁画原作与张大千所临抚的壁画作比较) ,以及数字排序的直接表述,使整体表达具有逻辑性。有的文章还不乏大胆推断和诠释,故具有突破性和超越一般研究的灼见。其建树,想必会引起更多的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而这种勇于上下求索的精神和追求治学缜密的科学态度,是我们研究张大千与敦煌所努力倡导和践行的。 正是因为研究张大千与敦煌具有挑战性,甚至可以说是筚路蓝缕;正是因为徐大纬先生研究张大千与敦煌一路走来不易,而研究成果突出,6我才作此短文,是以为序。 作者:四川省志副总编,一级文学创作(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