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南地方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摘要河南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高端文化产业人才。虽然地方高校也开设了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仍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地方高校应积极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本地区的优势文化资源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培养专门的文化产业人才。 关键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地方高校 近年来,在全面规划、推动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河南文化产业高速增长的现实和前景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高端
2、文化产业人才奇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人才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资本。要努力把河南建设成为一个文化产业大省,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并使之保持一定的后劲,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大力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已经成为有关方面的共识。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 (CulturalIndustry)的概念是法兰克福社会学派的学2者阿多诺(Adorno)与霍克海姆(Hockheimer)在 1
3、947 年出版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机构投入到文化产业的研究之中,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文化产业概念。不过,如何准确地定义文化产业,把握其内涵与外延,也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目前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主要有:“精神产品服务说” 、 “意义内容”说、 “版权产业核心”说和“文化娱乐集合”说。以上几种定义分别从不同的侧重点描述了文化产业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对于我们理解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文化娱乐集合”说,对文化产业的内涵有更清楚地界定,把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
4、集合” 。 二、河南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虽然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每年都有所增加,但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文化产业人才所占的比重并不高。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美国为 4.7%、英国为 7.7%、加拿大为 3.9%。截至 2010 年底,河南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仅占全省全部从业人员的2.6%。另外在能力结构方面,单一型人才多,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少。目前河南最缺的是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擅长媒介市场运作、具有战略思维的外向型经营人才。虽然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一些文化企业已经
5、出台了一些相关措施,省内外高等院校相继培养了一些相关专业人才,但毕竟只是杯水车薪,3远远满足不了河南文化产业尤其是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另外目前,我省一些地方高校也开设了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但是仍存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一)文化产业专业设置不明确 为了加大文化人才培养的力度,省内不少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方向。但目前,由于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整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科目前并未完全独立,导致我国高校中文化产业相关学科及方向的设置较为混乱。其专业设置也不明确。国家统计局、国家文化部等部门把“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界
6、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国外文化产业的范围涵盖了文化艺术业、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信息网络服务业、教育业、旅游业、体育业、广告业、会展业、咨询业等。河南地方高校在开设专业时都较为笼统地设置为文化产业管理,或文化管理,而且这些专业所属院系可谓五花八门,管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工商管理与旅游学院等等,都在培养文化产业领域的学生。这就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很大障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二)文化产业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师资力量直接决定着高校的办学质量
7、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由于文化产业相关学科及方向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部分高校文化产业方向的师资力量还跟不上快速发展4的文化产业的步伐,河南高校更是如此。作为新兴学科,一方面高校缺乏对文化产业作为新兴学科的相应鼓励机制,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较差, “双师型”教师较少。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直接导致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够清晰、所授专业知识结构不够完备、文化产业学科研究的滞后性,最终造成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需求脱节。 (三)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 河南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缺少一流的创意人才、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在项目开发、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企业打造等多个
8、方面均有所体现。此外,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也没有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格局。另外河南地方高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在开设文化产业有关专业时,并没有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而开设专业。这就导致了人才的培养与现实需求的脱节,造成了地方高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缺乏相应的针对性。 三、河南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一)建立健全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 省内高等院校,一方面要尽快开设文化产业的相关专业,并根据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努力建设完整的专、本、硕、博一体化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合格从业人员;另一方面要与国
9、内一流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和文化产业企业合作,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构建教学实践平台,5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针对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确立重大项目,组织学校专家团队,与政府和企业一起研究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挖掘文化产业资源的产业化方向,破解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二)加强文化产业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一支优秀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保证。而长期以来高校教师的来源比较单一,人员也较为固定。而作为文化产业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求其要有相应的知识应用能力、技术实现能力,还要要求其具有实践组织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因此鼓
10、励专业教师到文化产业公司挂职锻炼,去高等院校进修。文化产业的学科知识具有交叉性,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跨学科的学术和科研活动。这样教师就能够突破学科、院校、专业的壁垒,在各学科的交叉和互动中,在彼此的合作中取长补短。高等学校也可以在校内加强合作,实行联合聘用,一师多用,有效利用学校内的现有资源与优势,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多学科有机结合,最终提升高校的整体实力。 (三)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河南省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经济特色建成特色学科。作为地方高校,具有地域和文化资源的双重优势,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河南地方高校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优势文化产业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培养6针对性的、专门的文化产业高端人才。为此,河南地方高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一定要努力适应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转变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