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作为“人学”之镜的文学批评【摘 要】文学是人学。文学活动的主体对象是人,而且是为了实现人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文学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确证的重要途径。文学批评首先是文学活动本身的自觉,自我意识,它正如一面镜,照出文学创作活动的价值规律和瑕疵不足,反映出人类创造物的美的或者不协调之处,人类的创作活动得到了回应,人类借此实现了自我认识,进而自我认证。 【关键词】人学;文学批评 文学是人学,是人类实现自我认知的重要艺术门类。 文学批评则是文学的一面镜子,因为它“是文学理论的实际运用,它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对文学现象做出审美评价,指出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 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的自我认识,对于
2、人类活动的自省,与文学的产生基本同步,它不是读者随意主观臆测的结果,而是按照一定的文学理论规律,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进行的,并且文学批评是以交流的姿态展开的。 文学活动作为一个发展着的系统性活动,包括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要素。文学作品其实是由作者的受世界物象影响而产生的心象并借着文字符号的介质所呈现的文本,作品产生并被整齐的排在各大销售书店的书架上并不意味着文学活动的终结,因为,文学活动的最后环节交流,还没有得以实现。读者要阅读了作品,与作者进行交流,进2而影响了作者下一步的创作,才算刚刚完成了文学活动的一次轮回。但是,由于时空性差异,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读者都有能力对作品做出符合审美标准的评价
3、,与读者进行完满顺利的交流,为其他读者阅读给出更好的建议和引导。于是,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完备知识理论,能够按照一定的批评原则对作品给出评价并形成文本的特殊读者则是便肩负起了这个重要的责任,成为批评家。正如一位权威批评家所认为的,批评家有责任也有能力在那些观念过时的公众和要求新批评观念的新艺术之间建立起一座文化桥梁。批评家们一边阅读,一边按照文学发展规律对作品进行批评研究以发掘作品的价值,并形成文本,对作者今后的创作给出建议,影响其创作,另外还为其他读者给出指导。文学四要素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交流,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系统,系统要素之间的交流发展不是简单的轮回,而是呈螺旋式
4、上升的样子。文学批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运动着的美学,它的价值意义要通过不断的交流才能实现。 作为运动着的美学,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以及读者之间不断的进行双向的交流,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批评之间、不同学科之间也应该相互沟通,以不断开拓批评的新视角、新方法,进而促进文学批评的多元之象。但是这种文学批评的进行,以及这种沟通借鉴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否则适得其反。 批评家首先是一位普通的读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批评家对同一部作品的批评方法角度肯定会各有所长。这就要求批评家们不能因为自己批评家的身份,给出作品一定的研究结果,进行3价值判断之后,要求所有的人都将其视为圭臬,再
5、有其他的便是不对。批评家的研究成果影响特定时代背景的读者和作者,但是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文学样式的多样化,文学批评若不能跟上节奏便会落后,不能符合新作品的对于新批评要求。莱辛在其汉堡剧评说:“每个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艺术欣赏简介;对自己的艺术欣赏见解加以说明,是值得称赞的事。但是,要赋予用来说明自己的艺术见解的理由以一种普遍性如果那些理由是正确的这种普遍性就必然要使这种艺术见解变成唯一正确的艺术见解这就意味着越过了一个抱着探讨态度的艺术爱好者的界限,而自居于一个固执己见的制定法则的人的地位了。 ” 美国分析美学家布洛克也曾说:“批评家的工作是让人们认识到,判断最终要靠对作品的直接观察,我们找不到
6、一种普遍适用的标准,世上没有同样的作品,凡真正的艺术品都是独特的。 ” 这就要求批评家们不仅要把握文学自身的规律性,储备扎实的文学功底,更要学会去沟通借鉴,互通有无,学会多角度分析认识问题,不断提升研究批评的水平。 但是,这种学习借鉴也不是随意进行。批评家们的研究活动要按照文学的发展规律展开,文学批评一定要适应文学的发展情况,对于不同文化传统下的文学批评方法、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借鉴也要注重文学发展的具体情况,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注重传神和诱导,注重对于“气” “ 韵” “意” “ 境”等审美范畴的把握,没有西方文学批评传统的严密的逻辑性,这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诗歌”和“
7、散文”的紧密相关的。这两种主要文学样式的发达,决定了我们文4学批评的求神韵,求品味的特征。近代王国维始,引入西方的批评方法,并与注重中国传统批评相结合,为中国传统批评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实现了大突破。 “王国维摄取康德、叔本华的审美意象说与艺术理念说,结合传统试论中的意象 、 形神 、 兴趣 、 神韵 、 自然以至笔情墨趣、文趣诸说,加以变通改造,构成而来自己的境界 (意境)说。 ” 之后中国文学批评养成了这种对于西方批评思想方法借鉴的习惯,现当代文学大家钱钟书更是借用西方文论的移情说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特点。使得中西文学批评的交汇贯通,推动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进步。当代以
8、来,对于西方文论的研究借鉴愈发纷呈起来。从强调作品与作者联系的心理批评模式(精神分析学)到从注重作品与读者关系的接受美学模式再到注重作品自身的形式主义批评模式(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等,无一不被中国学者们引入并拿来进行文学批评实践。但是“任何对中国文学的严肃批评、都必须考虑中国批评家对本国文学的认识,而不可把完全根源于西方的批评标准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文学上” ,否则,这种交流和借鉴就失去了最初的理想和目的。改革开放之后对于西方文论的大量引入激发了中国文学短暂的文学批评发展,促进了文学的短暂繁荣。但是这种全盘接纳的姿态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批评的研究运用,甚至对于本国先当代文学发展程度的忽视,导致
9、了尴尬的后果。文学是文学批评的沃土,文学批评的发展程度必须和文学的发展相适应,如此生搬硬套看似发达西方文学理论,而忽视文学批评发展的根本规律,并不能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5人类自有自我意识起,就开始了文明创造的进程,人生来并没有带来镜子以观照自己所取得的进步成果以及不足之处,文学作为人学,作为人类自我观照的一种方式,必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进步,以适应人类自我确证的要求。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是文学创作活动整个过程的自察,自我认知;文学是人学,文学的自察,也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一种表现模式,文学创作在文学批评这一种要的交流模式中发现自身优劣成败,在今后的创作中在认识中不断提升,
10、改善,以期达到人类对于真善美的审美理想的追求。 新世纪以来,各类学科日益繁荣,学科研究方法亦层出不穷,文学批评应该不断的去从新角度借鉴新方法去探索文学批评,而不应该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止步不前。当然,这种借鉴是自由的开放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原则的散漫的展开批评,还应当遵循文学批评最基本的原则,要在文学自身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展开,忌牵强附会,反而误导了读者对于文学的认知,不利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 文学批评的繁荣的发展,带动文学的进步,作为人类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文学的进步必将引导人类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 狄其骢,王汶成,凌晨光.文艺学新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 莱辛.汉堡剧评J.文艺理论译丛 1958.4. 63 布洛克.美学解析(中译本)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4 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1987. 作者简介:陈艳梅(1986- ) ,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大学,硕士,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