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事(上)――笑谈之十三.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477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的事(上)――笑谈之十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书的事(上)――笑谈之十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书的事(上)――笑谈之十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书的事(上)――笑谈之十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书的事(上)――笑谈之十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读书的事(上)笑谈之十三北京胡同里的“小宅门” (中等人家,与大宅门相应,戏称之为小宅门)也多为两扇对开。门上大多写有门联,见得多的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可见那时门第、传承,同“诗书”大有关系。 “革命”了,就不同了。尽管最初宣传与策划革命的都是知识阶级,但真要 “暴动” ,冲在前面的倒多是斗大字不识一担的 “革命先锋”亦所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读过几天书,就喜欢研究、分析,不免引经据典,瞻前顾后,对“革命”策划者的理论、方针、 计划、措施评头品足,用起来不那么顺手,这在策划者看来就成了“革命”的“障碍” 。 所以,革命的策划者大多贬抑知识阶层而抬高无知识阶层。即如水浒中的宋公

2、明,最看重的还是那个持两柄板斧、不惜性命、唯哥哥之命是从的“铁牛” 。于是,策划者便有了“书读得越多越蠢” 、 “马列主义读多了也会出修正主义” 、 “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一类高论流传。如果一定要读书,那就只读策划者的书。别的书呢?若与策划者的理论不合榫,大概就属于读得越多越蠢之列了。 不过,在“史无前例”之前,还没有走到极端,不听话的知识人是在不断整肃了,但各种书籍,尤其是大学图书馆,古今中外,从亚里斯多德到黑格尔,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大多还是可以借阅的。有些书对学生不出借,但对教师是出借的;有些书对一般人不出借,但对一定级别2的干部是出借的。所以然者何?说不清,就那样规定,毫不通融。

3、 譬如, 金瓶梅 ,在“我大清”时就列为禁书。民国时,虽不说禁,但仍躲躲闪闪。郑振铎编世界文库 ,收入金瓶梅词话 ,文中每夹有若干行“框框” ,一字一框,以示此处共删多少字。到了“新中国” ,据闻,反倒是“伟大领袖”说: “金瓶梅不可不读” ,并在高层会议上向党的各大区第一书记推荐。大概因为毛泽东有了“不可不读”的纶音,人民文学出版社便印了线装足本金瓶梅若干部,规定部级以上干部可以购买一部,也就是仅限于“高层” ,专门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专家据说经审批也是可以买的,但印数有限,供不应求。此事颇为费解,是因为部级以上干部不怕腐蚀,还是部级以上有此需要?说不清。反正金瓶梅虽然有限度地开放,但那是高层

4、,我们这些“低层” ,尽管读的文学专业,要想借阅,根本没门儿。 到了 60 年代初,因为中苏论战,印了一些包括赫鲁晓夫、铁托、卡德尔、热德拉斯等“修正主义”的言论与著作;为了批判“修正主义”文艺,又印了爱伦堡回忆录人、岁月、生活 ,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等小说,再加第四十一 、 士兵颂歌 、 雁南飞等一批电影;此外,还有表现所谓 “垮掉的一代”的英美小说向上爬 、 在路上 、麦田守望者 ,70 年代又放映代表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电影山本五十六 、 日本海大海战等等。当然,这些书也都是“内部发行” ,要讲级别。电影也都是“内部放映” 。不够 “内部”的,仍无缘一睹。 到了 1966 年,在“伟大领

5、袖”的号召下,要和旧世界作“最彻底的决裂” ,不但摧毁着学校,摧毁着教师,也摧毁着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3和文化。不要说那些“内部发行”的“反动书籍” ,就是原先公开发行的作品,也几乎一揽子定为“封资修” ,锁在书库不准借阅,图书馆也就关起门来闹“革命”了。当然, “革命”的策划者们还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的。我的一位老师那时在北京图书馆任职, “伟大领袖”要看什么书,都由他负责配齐。后来听他说到那些书名,大抵都是市面上要“砸烂” 、被抄没的货色,而京城一些学者的私家收藏,据后来披露,被抄后,许多也落入了指导“大革命”的“小组”顾问或成员私囊。不属高层也无缘“内部”的人, “合法”的阅读物,只剩下“

6、红宝书”外加“马列”和一个鲁迅一本红楼梦了。若不识时务,难免尴尬。 在去苏州的火车上我曾遭遇一次尴尬。因为有一两个小时车程,随手带了本呼啸山庄在路上解闷儿。艾米莉?勃朗特的这部小说是公认的“世界名著” 。不想一位身穿军装的青年直向我走来,问我在看什么书。那时,到处是“警惕的眼睛”在巡视着不符合“红彤彤新世界”规范的行为。我不发一言把书交给他,听候处置。这位小战士大约从未接触过这类书籍,拿在手里翻来翻去,不知如何是好。从封面上看,画着一个穿带裙撑裙子的外国女人,自然是“资本主义”的,但看内容简介,却又分明写着,反映了英国当时的“阶级斗争”之类的话语,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当时,反映阶级斗争的

7、书当然不好归于“四旧” 。于是,“当兵的”只好“劝诫”道:“虽然这书反映了阶级斗争,可是不知道的人看到这些画,还以为你这人觉悟太低呢,收起来吧。 ”看来这位是温和派,没有横加没收,还讲点道理。在“工农兵”领导一切的时代,我当然不好争论,只能听命。 4工宣队(全称是“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进驻学校后,我又听说了另一次“尴尬” 。上海工宣队进驻大学之后第一个“革命行动” ,便是全校性抄检“黑材料” 。因为是在 “红革会” (好像全称是“上海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委员会” ) “炮打张春桥”之后,所以大学成了抄检 “黑材料”的重点,那办法有类于红楼梦里的抄检大观园。那天抄到我一位同班学友的宿舍。那位

8、学友忠厚诚笃,因为当着学生指导员,所以住在学生宿舍,书架上大多是“马列” ,只有一本裴多菲诗选引起了工宣队员的怀疑。因为毛泽东关于文艺的两个批示里有“势必在将来的某一天,要变成像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那样的团体”的“最高指示” ,所以一见“裴多菲”三个字便神经紧张,拿着那本书左看右看,不肯放下。直到一个学生看不过去,说“老师傅,这是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的诗选,同那个裴多菲俱乐部前后差了 100 多年,没关系。 ”那个工宣队员这才如释重负,把书丢过一边。裴多菲因此逃过一劫。 这两件小小的趣事,可见当时书禁之严。这样大规模的禁书,恐怕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所没有的了。 名为文化革命,却先把文化毁灭,那办法也同名为政治大革命,先把所有干部都打倒一样。据说“文革”期间,张治中老先生在天安门上对毛说:“主席啊,你走得太快了,我跟不上了。 ”“那些元帅都被打倒了,你怎么办呢?”毛回答:“你放心吧,我们可以甄别嘛。 ”不知那些当做“封资修”一揽子查禁的书籍,是否也要等到“革命”后期一一甄别,但至少在当时,给我的感觉,同旧世界彻底决裂,就是要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统统铲除。这样的想法,令人不寒而栗,甚至怀疑是否还生5活在一个能够正常思维的世界。 (全文未完,待续) (作者为新华通讯社高级编辑、 ?望周刊原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 沈飞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