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现代女性作家的反异化诉求.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6153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西方现代女性作家的反异化诉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西方现代女性作家的反异化诉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西方现代女性作家的反异化诉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西方现代女性作家的反异化诉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论西方现代女性作家的反异化诉求摘要:西方现代女性作家作为广大女性中较先觉醒的群体,具有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和争取男女平等和谐的反异化诉求。文章以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及其作品中的人物为例,对其所塑造的“性别跨越者”进行群像研究,分析了“双性同体”或“性别跨越者”应对精神隔绝的本能诉求,在理性主义价值体系中他们追求自我的反异化诉求,以及他们的反异化诉求失败而导致的自我主体性沦丧。 关键词:卡森?麦卡勒斯;异化;反异化;性别跨越者;双性同体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3)05014805 传统西方文学普遍存在着歪曲和诋毁女性形象,并进而歧视女性的

2、现象。众多的女性作家被束缚在男性创作的标准之中,被排除在主流文学之外。随着西方现代女权主义文学的蓬勃发展,西蒙?波娃( Simone Beauvoir) 、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 、桑德拉?吉尔伯特( Sandra Gilbert ) 、苏珊?古芭( Susan Gubar)和凯瑟琳?安?波特( Katherine Anne Porter)等一批西方女性作家以笔为器,大胆展示女性被残酷的现实生活和理性社会压抑、困扰,以及她们内心深处对完美而更有意义生活的本能渴望。她们通过对人与人、人与神、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探讨,表现了孤独隔离、畸形怪诞、异化和自我拯救等现代主题,使

3、传统文学中业已讨论的理性与本能欲望、理智与情感、善与恶等二元对立的人文母题超越了男性中心视角的藩篱。 2在这一批较先觉醒的现代女性中,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就是其中一位。卡森?麦卡勒斯是从美国南方小镇中走出的一位富有特色又颇有争议的女性作家,她曾于 1942 年和 1946 年两度获得“古根海姆基金奖” 。其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就是其作品对南方文学传统男性化的现象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及她本人兼具的性倒错、同性恋或双性人的特殊形象。作品的人物往往是作家内心的真实反射,因此在其作品中可以捕捉到大量的“双性同体”或“性别跨越者”的影子。 麦卡勒斯的小说在主题上充分体现了 20 世纪现代主义文

4、学“人性异化”的特征。她几部重要作品心是孤独的猎手 、 婚礼的成员和伤心咖啡馆之歌都创作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整个世界都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动荡不安时期。二战的残酷破坏性使得西方文明陷入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摇撼了人们对传统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的认同,让人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相对滞后的美国南方在这方面的表现则更为明显。随着工业化不可避免地侵入保守的南方,南方人在传统理性价值体系和现实的夹缝之间痛苦挣扎,精神失去了支点,内心充满孤独。麦卡勒斯的小说就是以这一时期美国南方小镇为故事背景,描写了现代社会人的精神隔绝,揭示了美国传统价值观崩溃及人性扭曲与异化的问题。 麦卡勒斯在散文开花的梦

5、:写作札记中提到“精神隔绝是我的大多数创作主题的基础”1。 “双性同体”是她描写人性异化的表现方式之一。 具有现代主义意识的一批女性作家在她们的作品中一方面描述人物3难于言说的精神隔绝以及主体性变异带来的自我认同危机,一方面在生活和写作中积极探索危机的化解之道以表达自己的反异化诉求。面对人性的异化这样的精神隔绝,卡罗林?海尔布伦(Carolyn Heilbrun)在走向双性同体一书中指出, “双性同体”是消融两性差异的有益尝试。两性可以摆脱强加于男女两性的束缚,任意选择他们(她们)想要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从而获得个人自由。 “双性同体”的观念反映着人类追求男女平等的美好愿望,意味着两性之间经过数

6、千年的对抗、异化后,可以进入一种更高境界的超越性别的角色认同阶段,即两性精神和心理上的文化认同。 笔者将主要以麦卡勒斯本人及其作品中的“双性同体” 或称为“性别跨越者”类型的人物为例探索他们与现代性引发的精神隔绝的抗争,他们的自我认同的追寻之路以及他们的反异化诉求。 一、 “双性同体”或“性别跨越者”应对精神隔绝的本能诉求 1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19 卷第 5 期 于红冈论西方现代女性作家的反异化诉求以“性别跨越者”卡森?麦卡勒斯及其作品人物为例 有关“双性同体”的观念一直延绵贯穿在西方文学史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曾在其会饮篇中,借阿里斯托芬之口表示人原本就应有三种性

7、别:男性、女性和男女两性的合体2。在柏拉图看来,人类存在之最为圆满和谐的理想状态就是双性同体,宙斯出于惩罚人类的目的将原本和谐的双性人劈开。至此,受情欲任意驱使的单性人一直处于相互寻找和追逐伴侣的艰难历程中,而不能够将精力和热情付诸于其他更4有意义的行动。无数文学家,从奥维德到柯勒律治,都试图在其文学作品中通过“双性同体”的写作方式表达对两性圆满和谐的希望。 “双性同体”是女性主义的理想境界。20 世纪初,美国当代女性作家的代表性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也在其经典论著一间自己的屋子(A Room of Ones Own) 中指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两种力量,一个是男性的力量,另一个是女性的力量。人

8、类最适意的境况就是当两种性别力量在某个单一性别个体里和平共处、精诚合作的时候3。许多女性主义批评家,如凯特?肖班(Kate Chopin)和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等人也相信“当丧失了自由的单性人必须忍受二元对立及其带来的疏离隔绝感时,双性同体能够疗治这种对立和异化所造成的疏离”4。 在麦卡勒斯的作品中不少人物有着性别上的“异质特性”或可称为“双性同体” 。 比如伤心咖啡馆之歌里的爱密利亚是位黑黑的高大女人,骨骼和肌肉都像男人,头发剪得很短,有着一张严峻、粗犷的脸,通常还穿着工裤。 婚礼的成员里的弗兰淇穿着运动裤和汗衫,赤着腿,头发剪得像男孩子,幻想可以随时女孩男孩互变。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米克有着?长的身子,穿着短裤、网球鞋,像小男孩,声音也像男孩般沙哑;她抽烟,牛仔般昂首阔步地走路;天天盼着是个男孩,与两个姐姐格格不入。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比夫是一位具有女性特质的男性,小指带着女式婚戒,会干缝纫活。他认为所有人天生都是双性人;他内心深处的一部分很渴望自己是个母亲,喜欢隐秘的保留女性的一些物品,比如:发卡,零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