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摘 要】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群体,高校大学生思想呈现出积极健康态势,大多数都拥护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率也呈上升趋势。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出了世俗化等特点。大学生在信仰信念表现出了一些迷茫和困惑。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成才。深入研究大学生的信仰,对于引导大学生成长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学生;信仰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从总体上看是好的。大多数大学生确立了对马克思信念,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希望为国家多做贡献,认为最值得献身的是把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通过为人民服务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大学生信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变,社会上不良风气和价值观进入到校园。马克思主义信有弱化的倾向。一些大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不纯。大学生更关注个人利益的得失,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下面就此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信仰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信仰有多样化倾向 2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出多元化。一部分大学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大学生的信仰对象有传统的、现代的。大致包括马克思主义、拜金主义、西方自由主义、佛教、
3、儒家学说等等。信仰对象的多元化导致了大学生信仰迷茫。多数大学生作为文化和知识去了解,表现出了对多种信仰的兴趣,有多种不同的信仰,大部分大学生相信科学又相信宗教,因为科学能带来便利,宗教能带来安慰和寄托,大学生大多信仰利己主义,而在汶川大地震面前表现出人道主义。他们认为并不矛盾。从稳定性来说这些大学生缺乏真正的信仰。 (二)大学生信仰功利化与世俗化 大部分同学对功利追求很突出。在大学生眼里权力是获得金钱的工具,权力是物质财富体现,个人的地位和财富取决于权力大小。对权利的谋取实际上是谋取经济利益,崇拜私利和权力是为了获取物质财富。大学生加入党组织动机相当部分出于功利性的动机。功利化还突出表现在 “
4、公务员热” ,目前有的大学生考取公务员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更多的权利,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部分大学生在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沦为金钱的奴隶,造成了人生价值观的偏斜,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三)大学生信仰理想与现实矛盾 对现实的肯定和对理想的否定,成为大学生信仰的一个特点。对现实的肯定的原因,是由于从经历感受到改革开放巨大变化,认识到党及其领导前途是光明的。同样也是通过国家的对比中,看到存在的一些差距,由此得出的悲观结论。大部分人依然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虽然认为自己熟悉马克思主义,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要使学3生形成真正的信仰,必须使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容有理解,这也正是当前我们需要加强信仰
5、教育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二、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合理的,但是某些具体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距离。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会使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扎根,使其拥有坚实的基础。这必须得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只有坚持科学认识的思维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有了全面的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才能形成正确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发展着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大学生指明了方向。
6、 (二)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将马克思主义知识简单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大学生更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抽象性比较强,不易被认识和理解。推进马克思主义要用通俗易懂的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明确定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程度,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社会经验,将理论生动具体表现出来,以生动活泼的状态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使学生易于理解。正确的舆论宣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积极性。构建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平台,拓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渠道。持之以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三)构建和谐社会,加强信仰教育社会基础 4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突出地
7、位,指出其基本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解决我国矛盾而导致的社会性信仰困境的伟大决策。信要建设和谐社会,要切实加强自身的建设;加速法制化的进程。要依法办事,肃清社会腐败现象,净化社会的环境。因而,要以实际成果取信于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为大学生信仰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曹海玲.理想与现实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主义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曹海玲.柏拉图的两个世界与传统西方哲学精神J.西宁: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5). 3 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 刘建军.追问信仰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5 董艾辉.信仰沉思:大学生信仰教育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6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 刘树宏.大学生信仰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