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基地创新实践探索摘要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探索优化管理模式和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以“走进学院、融入学科、嵌入科研”为目标,以嵌入式服务为发展方向,通过小而精的学科服务基地品牌开展多元化的学科服务。该创新实践获得了师生认可、为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作出了贡献,但学科馆员团队建设及绩效考评等方面尚存在问题。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 学科馆员 学科服务基地 案例研究 近年来,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在服务创新方面的一大亮点。据不完全统计,2008 年我国“211”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者就高达 76.85%。一些重点高校图书馆还提出“教学科研全程配套服务
2、” 、“IC2”、 “双伙伴”等创新模式,这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起到较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同时,一些普通院校也逐渐大胆开展学科服务的实践探索,但学科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且各馆具体馆情不同,所以开展学科服务也具有个性化特征。而普通院校因多方面条件所限,在开展学科服务时资源短缺和目标达成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可供借鉴的有效经验更少。所以,探索普通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有效开展路径,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推进学科服务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笔者汇报了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简称“我馆” )开展学科服务创新实践的案例。深入分析我馆学科服务的开展路径、所取得成绩和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以
3、期为同行提供有益参考,并恳请同行批评指2正。 1 学科服务设想、筹备和相关制度的建立 虽然我国高校学科服务实践尚无成熟的模式,但笔者认为学科服务想要取得成功首先须明确其管理方式、工作职责和工作模式,以求优化管理和设计。因为从管理学角度而言,优化管理有利于实现低资源浪费和高目标达成(即高效率和高效果) 。以此为出发点,经论证并结合馆内实际情况,我馆明确了“走进学院,融入学科,嵌入科研”的学科服务目标,并制定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规划(讨论稿) (简称规划 ) ,然后通过对内遴选和对外招聘委派学科馆员开展服务。 1.1 学科服务管理模式的确定 基于上述目标,我馆明确学科服务采取“挂靠式”管理模
4、式,由馆长领导、主管信息咨询服务的副馆长主抓业务工作(一名学科馆员兼任学科服务秘书) ,见图 1。学科服务挂靠于信息咨询部(学科馆员隶属部门见表 1) ,优点是业务相对集中,能较有效克服部门限制、岗位分散的缺点。在确定管理模式框架下制定学科馆员岗位职责 ,以明确学科馆员的业务能力、工作职责、范围和内容。此外,我馆根据所服务院系的师生人数确立了“多对一”和“一对一”两种学科服务工作模式,前者为两名学科馆员服务于一个院系,后者为一名学科馆员服务于一个院系。此外,我馆还扩展了学科馆员复合服务模式(聘请院系资料员,学生等作为联络员和信息专员)和“特约馆员”模式。这既能及时获取院系的最新需求,又能通过各
5、院系的师生联系和配合以保证服务质量和提高效率。综上,明确岗位职责有利于对学科馆员的绩效进行标准化评价,确3立工作模式也更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1.2 学科服务组和学科服务基地的建立 2010 年 12 月,我馆选拔 12 名具有研究生学历或高级职称馆员培训上岗组成 4 个学科服务组,以兼职形式面向教育科学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展开学科服务。但囿于学科馆员的入手和专业能力不足等原因,当时的学科馆员主要充当的学科联络员,所以我馆学科服务的起步阶段带有明显的探索性质。2011 年,我馆根据学校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发展规划筹备学科服务工作,招聘有学科背景的人才筹建学
6、科服务组。同年 9 月,新增理学院学科服务组。随后建立院系学科服务基地、以“学科服务基地”品牌的形式推进学科服务实践,致力于特色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至 2011 年 11 月,我馆首批建立 4 个学科服务基地,每个基地配备 2 名学科馆员,规定至少 1人与服务基地的专业对口。自此,我馆由 14 名兼职学科馆员组成 9 个学科服务组,面向 9 个学院(4 个学科服务基地) ,点面结合地开展学科服务(见表 1) 。尽管我馆学科服务基地规模较小,达不到同济大学图书馆“8 名学科馆员服务于 30 个院系”的规模,但我馆立足于“小而精”发展模式、致力于服务的专深性,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见后文 2.
7、3部分) 。 2 学科服务具体工作的实施和效果 2.1 走进学院:搭建服务桥梁、建立和完善反馈机制 提高学科服务质量的前提是“把准脉” ,把脉不准就走不进学院,走不进学院就无法融入一线,更无法嵌入过程,甚至极易导致多走弯路,4得不偿失。所以搭建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建立和完善信息反馈机制,是“走进学院”的第一步。而我馆重点关注宣传、沟通和需求调查这三方面,以“电话短信 QQ 群 当面咨询”为主要沟通渠道,辐射到人和机构两大群体(见图 1) 。为拉近距离,首先由我馆领导带领学科馆员拜访服务学科、院系的师生并开展座谈,同时分发学科服务折页、名片等宣传材料。立足于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的基础
8、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渠道了解用户的专业需求,了解师生对资源的多样化需求,以快速形成分析报告、针对性制定服务计划、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响应,赢得用户的支持和信任。笔者在学科服务组经验分享时曾提出,如果沟通不畅、不能和服务对象进行信息和思想的交换,学科服务的效果只能是空谈。巧合的是,笔者 2012 年曾发送“图书馆致护理学院老师的一封信” ,得到英国爱丁堡大学一位博士的积极回应,肯定我们所作的工作(对我馆学科服务也很有启发意义) 。现摘录部分回信如下: “爱丁堡大学各学科专业图书管理员是大学不可多得的财富。非常高兴我们图书馆有了护理专业图书管理组,就我所知在我 2008 年出国前浙江省图书馆还没有这样的图书馆服务。这真是我校非常可喜的变化。2009 年中科院图书馆一位图书馆长在爱丁堡大学访问期间,告诉我他们图书馆专业管理员也还没有达到爱大的专业分工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