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潜规则对法治的削弱的调查报告一、潜规则是什么 人在社会属性上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拥有某种相同社会关系的人构成了各种联合体,如各高校的知名教授成立的学术组织,学校里的学生建立的学生会等。每一个联合体都要有一定的规范来约束成员的行为,规定成员的职能和地位,否则这个联合体就会不复存在。中国的社会同样是一个大的联合体,由各行各业、各阶层组成。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控制着这个联合体,使我们不能为所欲为。这只手的无形体现在它不被法律所承认,然而大家都能意识到它的存在,都不得不遵守与臣服。这只无形的手就叫做“潜规则” 。 以周子璇同学为组长的小组进行的社会调查计划周密,该组成员敢于以身犯险,已经接触到了关于潜
2、规则的第一手材料。 该组同学以出租车运营中的潜规则为考察对象。先由两名同学搭乘一辆出租车向前行进。出租车驶出不远,被另外两名同学拦下。后两名同学的目的地与前两名同学相同。出租车不顾前两名同学的极力反对,坚持为后两名同学提供运输服务。这种现象叫做拼客。据我所知,这并不为法律所禁止。问题的关键在于拼客需不需要得到所有乘客的同意。当乘客与出租车司机订立运输合同时,乘客是否享有租用了整辆车而禁止其他潜在乘客的权利呢?合同法中同样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按照私法中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这一事项可由乘客与司机协商解决。司机2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运载其他乘客是违反合同的行为。违反合同,此所谓潜规则之中的“潜” 。
3、由此,我认为这种现象确属于潜规则。 另外,该组同学了解到,有些出租车司机会因为路途较近而拒载,这违反了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中的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第三项: 违反本规定,出租汽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 50 元以上 200 元以下的罚款: (一)不按照规定携带从业资格证的; (二)未办理注册手续驾驶出租汽车从事经营活动的; (三)拒载、议价、途中甩客或者故意绕道行驶的。 拒载同样是潜规则,但这在实际生活中屡禁不止,乘客很难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只能是不了了之。 该组同学观察到,大量的出租车停放在淮北车站前的路边,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条
4、第一款,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禁止在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但是,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施划的停车泊位除外。 但是据介绍,在这里停车的司机师傅已向相关部门缴纳了“车位费” ,可以在此泊车揽客。 二、潜规则的成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理,社会联合体中的物质性力量决定了该联合体的意识联合体规范。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最终形成某种平衡,产生了规范。法律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原因有二。其一,法律不3是万能的,有的领域需要法律发挥作用,有的领域需要其他类型的社会规范发挥作用。其二,有些法律并不能有效实施。在某些联合体中,法律的实施无法得到有效监督,法治异化成为人治。人治自有截然不同于法治的一套规范,法律的
5、规定不符合该联合体中物质性力量的分配与平衡,潜规则由此产生。 强行拼客的出租车司机对出租车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就是占主导性的物质性力量) ,不满意拼客的乘客除了下车之外别无选择,在这个联合体当中,乘客谈什么拒绝拼客,媒体再怎么爆料都只是笑谈,实际作用微乎其微。司机师傅缴纳的“车位费” ,貌似是一个权利寻租的问题。权力寻租是指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权力寻租则是把权力商品化,或曰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即通常所说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等。像物质形态的土地、产业、资本那样,在这里,权力也被物化了,转化为商
6、品货币,进入消费和财富增环节。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利益,成为权力腐败的原动力。权力,在人治的联合体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一个人治的联合体中,有权力却没有利益合乎人性吗?当然不。在此,我有必要阐述一下我对人性的理解。人性从根本上讲属于意识,它也是由物质决定的。当今盛行的一种观点是人性本恶,我不敢苟同。虽然多年来的事实证明,人性确实较多地呈现出恶的一面,但是其中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物质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性的恶。当今社会人治的联合体中,权力是必然要为利益服务的。由此,权力寻租亦不难理解。在社会联合体中,潜规则才是理性人的选4择。 三、潜规则对法治的损害 据本次社会调查收集的问卷和采访笔录显示,大部分
7、人都知道潜规则的存在,也对此深恶痛绝。他们几乎一致认为此类行径对法治造成了严重损害。从采访笔录中进一步得知,当问到被访者是否曾参与到潜规则中,一部分人笑而不语,一部分人坦然承认曾参与其中,并强调非如此事不成矣。 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即为二八定律。此言得之。在社会联合体当中,占有资源,掌握权力的总是极少数人,大部分人处于被控制的地位,他们可以做的只是发发牢骚,然后按照联合体规范为他们设定的职能和地位行事。相比较说潜规则对法治造成了损害,是不是潜规则填补了法治的无能这一说法更加贴切呢?某些领域,法律鞭长莫及,秩序却不可以缺位,潜规则应运而生。潜规则
8、错了吗?判断一种价值观或规范的终极标准是什么?无外乎是否顺应历史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矣。潜规则顺应了这一要求,夫复何求?抑或是我们这些对法治抱有过高希望的人心存过多幻想呢?举一个例子,有人时常抱怨自己就读的学校层次过低,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这个同学是不是可以说其母校损害了其在名校的学习生活?不可以嘛,是你自己没有考取名校嘛。同理,我们可不可以说潜规则损害了法治?不可以嘛,是法律自己无法实施,不符合中国社会这个联合体的物质性力量的分配,才由潜规则代替法律作为行为规范的嘛。 5问题的焦点归结到了法律的实施如何保证。换句话说,我犯了法又能怎么样呢?想办法保证法律救济渠道的畅通是重中之重。政令不通,司法腐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此类问题由来已久,但不是本文重点,留由他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