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合理的科学探究:师生共赢摘 要: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创造与发展科学知识必经的过程,是科学的本质和核心。一般而言,它包含如下 6 个基本要素: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由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其被列为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课程的四维目标之一。这也就要求教师不再单一地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法,而逐渐转变到师生对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并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关键词:科学探究 再探究 假说 实验 表达交流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
2、)07-0048-01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已经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共识1。理解科学探究必须重视一些基本的要素: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这些只是作为科学探究的各要素,并不是科学探究的过程或者顺序。若是墨守成规,不仅做了教学上的无用功,甚至会适得其反。 一、再探究 俗话说“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难的问题来得更加可贵” 。同样的,科学探究往往始于问题,使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矛盾的2问题,并大胆地提出来。此时,教师应当作为一名协助者,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探讨问题是否值得更加深入地学习。这是课标当中对学生
3、提出问题能力所需要达成的目标。但是,科学教育的教学应当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留意学生的问题,并对有意义的问题进行考虑,组织学生对相关的问题再探究,尤其是那些与书上的结论相悖的经验或实验现象,可以进一步将课内的探究延伸至课外,这既能不断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深化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也能够保持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样地,再探究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有为丰富,也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起到促进的效果。 二、假说 假说作为科学探究中一个极有蕴含的要素,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然而回顾以前的学习中,许多任课的老师将这个要素淡化或者舍去了,教师们往往将科学假说作为一种科学结论告诉学生,这
4、不单纯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资源的浪费,更是对学生的科学思维的一种扼杀,于学生真正的学无意义。其实,在教学中,应当重视起对假说的合理利用,而不应当跨越这个环节。对其中出现的漫无边际的假说,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排除,使同学们能够将更加多的精力集中在课堂的学习当中来。合理开发利用“假说”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起科学概念,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实验 在已经知道实验结论的前提下,再去安排科学探究,反而显得无中生有,自找没趣。虽然在我们学习中接触的科学探究不像科学家们那样,3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真正探索,但也是沿着科学家们探索的足迹去发现我们的科学之旅建立在前人基础上的对未知的探索。而不是简单的灌输某个概念,某
5、个结论,而是领着学生去究其源,探其因。 四、表达交流 首先表达并不是只言片语,对于学生的零星回答,教师可以特别强调学生用整句话来再次重复他的内容,力求学生表达的完整性。有时候,学生的表达往往比较笼统,老师就有必要提出要求,例如可以采用追问的方式如“你能举个例子吗?”于学生而言,这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元认知;于教师而言,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防止教师简单的认为学生已经理清概念,做出教学的错误判断。 当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以下一些细节,例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排除不合理、不科学的实验,自身能够不断完善实验设计;合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利用学生正确的前
6、概念,帮助学生矫正错误的前概念,以达到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并避免学生的错误认识是来自教师的教学过程;形成科学家的实验,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初中阶段的科学实验时,可以考虑“控制变量法”这类并非很复杂的实验,有利于学生在现阶段的学习,易于接受;超出教学要求的知识,不能单单放手让学生自己课外学习,因为学生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或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这极有可能使他放弃这次的探索,甚至对今后的探索更加提不起兴趣来。所以这需要教师在课内给予相应的指导,共同进行探讨,帮助学生主动建立起科学探究的习惯,或者教师应当明确指明家长陪同学生共同探究的方式等。 4践行真正探究教学是我们作为教师面临的一个比较
7、重大的挑战,如何锻炼自身践行科学探究真正的理念,是我们这些职前教师所必须重视起来的内容。多数人都可能保持着一种固步自封的状态,安逸于学生的被动学习,教师的接受教学模式,但这种模式继续走下去的话只能够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而并非真正的科学。显然探究教学相比于接受教学,需要花费更加多的课堂时间和更加多的教师精力。教学中应当合理的分配教学活动,将探究式教学作为教学中常用的方式,采取探究教学与接受教学互补的方式未尝不是一个好主意。 参考文献 1 陈琴等.科学探究:本质、特征与过程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5,21(1). 作者简介:应湾湾(1991 年 10 月) ,女,浙江台州人,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研究方向:科学教育。 徐滨(1992 年 1 月) ,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研究方向:科学教育。 余彬倩(1992 年 2 月) ,女,浙江衢州人,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研究方向: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