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英语专业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摘 要:本文分析了该课程教学发展的现状和实际问题,从教师自主学习和外源学习两方面提出了翻译教师自我发展的途径,旨在帮助青年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自我发展;素养与能力;自主学习;外源学习 一、高校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师教学发展的现状 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的一门核心课程。2010 年底,张瑞娥、陈德用曾对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 145 所高校翻译课程的师资现状展开调查,通过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位结构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发现目前高校师资的职业素养与教学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2、在接受调查的 328 位教师中,30 岁以下教师占 25.61%,超过50 岁的仅占 5.48%1,可见教师队伍的主体是青年教师,但这种年龄结构也不免带来一些现实问题:一部分教师不熟悉高校教育规律,一部分教师毕业于非师范类的高校或专业,尤其是没有教育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数量多。一方面新进教师从校门到校门,虽掌握了较为前沿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欠缺实际掌控课堂的能力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提高实际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部分课程由从其他高校或企业聘请来的教师承担教学,而这些教师教学能力往往不强,只能从事基础教学,传授较为过时的技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这样的师资队伍明显缺乏教
3、学能力。具体而言,翻译教师在执教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作量繁重。高校翻译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就是工作量大,调查中近 71%的教师的周课时都在 12 节以上1,部分高校尤其是一些独立学院的任课教师甚至达到 18-20 节,而且每学期还要承担 2-3 门课程。(二)缺乏教学带头人和科研环境。翻译课程的任课教师普遍年纪轻,教学经验不足,这样的师资结构直接导致整体的科研能力薄弱,因而急需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带领年轻教师从事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建设工作。 (三)翻译能力和实践经验薄弱。具体到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这门典型的翻译课程,教师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独立学院,部分任课教师原本
4、是语言学、英美文学等专业毕业,从事了多年高校英语教育工作,但因为翻译新设专业发展急需师资等客观原因后来改教翻译课程,从专业背景而言这些老师本身不具备系统完整的翻译理论知识,实践工作经验更是无从谈起,教学效果必然无法达成教学目标,教学质量无从保证。此外,尽管我国一些知名外语类高校翻译专业已培养出大批翻译硕士、翻译博士,但从就业方向而言,大量优秀毕业生更倾向于在大型企事业单位、政府组织工作,只有少数毕业生从事高校教师工作,但由于其学习期间努力程度不够,无论是理论知识结构、实际工作经历还是自身专业素质都还有所欠缺,仍需通过继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二、翻译课程教师自我发展的途径 (一)自主学习。教师
5、自主学习是在学习者自主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要求教师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者,和所有的自主学习者一样,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2。教师自主学习应当终身化,这既是教师职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责任使然,仅凭学校学得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教师自主学习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服务于教学,展开课堂互动,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时发现、纠正教学中的问题。尤其考虑到翻译课程互动性强的特点,教师必须时时学习翻译理论、教育教学的新成果,更新自身的知识库,才能应对课堂教学中五花八门的问题。这既有利于建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也有益于指导学生,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学
6、科前沿知识和信息。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自我调整,教师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 (二)外源学习。 (1)参加进修、培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并不是静态的,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每天都会产生很多新的词汇,一些旧的词汇随之消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处在变化中。因此要向学生传授准确的语言知识,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务实的进修、培养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否则,教师既不具备能力为学生挑选最新最合适的翻译教材,也没有广博的知识储备给予学生最前沿的技术,授课内容空洞无物,缺乏生气。翻译课程的教师应具备“杂家”的素质,对翻译材料中涉及的专业话题知识水平虽不及专家、大家的深度,但也至少都略知一二。但目前教师大多安于默默任教,与时
7、代发展、翻译材料所涉及的行业多半脱节,这是必须要改变的。在诸多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方式中,各种师资培训活动的作用尤其突出。通过参加培训计划,特别是有关翻译技术软件方面的,教师可以直接与培训方教师、软件开发者当面沟通,得到技术指导。而且这类培训计划往往提供的选择也比较灵活,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客观条件,选择恰当的时间,通过近距离或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学习。 (2)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翻译教师还应走出大学校园,积极通过翻译教学研讨会、交流活动、学术访问等机会,向专家、学者积极学习先进经验,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开阔学术视野,提升自身的理论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并同其他专业教师研究探讨,交流信息,弥补知识欠缺,建立
8、同行联系、校级联系,便于今后的沟通和相互帮助。 (3)打造教师沟通平台。网络平台可以向教师提供崭新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方便教师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和同行间的相互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校内教师乃至外校或跨区域教师可以就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交流讨论、切磋沟通,积极寻求合作与支持,分享自学到的新知识与新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范围,谋求共同发展。 (4)引进学科带头人。考虑到翻译课程教师普遍以青年教师为主的现状,高校应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或者聘请专家,提高中年教师在整体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以有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监督教学质量。 (5)加强翻译实践。除了常规的在高校进修,针对翻译课程特点,教师也可以到翻译公司、
9、大型企业等机构短期进修,拓宽实践渠道,掌握多话题的翻译技能,力争成为双师型教师。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也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发展既顺应这一时代潮流,也是现代教育的内在需求。 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教师要积极开拓深造的渠道,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会议、学术交流活动或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发挥自身能动性,通过自学和其他外源学习机会促进教学,努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密切参与翻译市场,并将实践工作经验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最终培养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实用型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瑞娥、陈德用. 中国翻译师资基本状况变化分析J. 外语研究, 2012, (2) 2 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