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为种业撑起一片蓝天.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77313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科技为种业撑起一片蓝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科技为种业撑起一片蓝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科技为种业撑起一片蓝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让科技为种业撑起一片蓝天从 2004 年至 2014 年,我国实现粮食生产连续十一年增产,2014 年粮食总产突破 6 亿吨大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强调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追求产量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尽管我们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长期供给不足问题,但农业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农为国本,种铸基石”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在 2015 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刘昕关于加强科技支撑,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的提案引起了广泛关注。 现代农业的呼唤 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

2、生命线”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必须高度重视种业发展。 据了解,国际大型种业公司在研发育种、生产、营销、后期维护等方向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周期循环系统,世界种业竞争已从由品种、市场争夺演变为种质资源、生物技术、资本、人才的全面竞争。 现代农业对种子提出更高要求,这对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出新的挑战。刘昕认为,实现种业强国目标,迫切需要打破现行的条块分割、分散管理的育种科研体系,构建由政府引导,由科研院所、高校、种子企业构成的资源集中、分工科学的商业化育种技术合作联盟。 商业化育种科研平台急需建立 良种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和集中体现,我国种企数量多,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实力

3、不足,研发能力弱,竞争力不强,单个企业无力承担持续高强度的分子育种技术开发与投入, “相当多公司还处在依靠代繁和贴牌生产求生存的尴尬境地。 ”刘昕说。 国务院 8 号文件以后,中国种业企业从 8700 余家减少到 5000 家。种子管理部门抬高了准入门槛,把许多小微型企业挡在门外。 刘昕建议,打破院所和企业界限,联合国内研发力量,建立科企紧密合作的商业化育种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建立公平竞争的种业市场环境,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技术创新主体、成果转化主体和服务农民主体,是我国种业应对挑战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 育种导向机制和研发模式要改变 事实上,我国从事农业基础研究和传统育种

4、科研的队伍十分庞大,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人数超过 20 万人。 然而,由于科研体制机制不适应现代种业发展要求,育种科技人员的业绩评价脱离实际,育种科研机构与种企结合不紧密,研究所办企业机制不灵活,很难做大做强。 对此刘昕建议,改变育种的导向机制与研发模式,让科研院所、高校的科研人员与种企紧密合作,构成分工科学的商业化育种合作联盟,促进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依法有序向企业流动,建立共享平台和利益分享机制,是促进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人员提升育种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提高种企核心竞争力的双赢模式。 从事育种研究多年的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张世煌也向记者表示,种业发

5、展需要多种形式的科企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和转移。 种业财政支持长效机制不容忽视 坚持突出种业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地位,在育种科研机制体制方面,建立长效的财政支持保障机制,支持育种的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 “构建以大型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为龙头,以专业化种子企业为支撑,以服务型种子企业为配套,大中小企业各具特色、东中西地区共同发展的种业集群。 ”“建立种业产业和育种科研投入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增加育种经费额度和育种科研项目数量。 ”刘昕强调。 中国种业要成功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道路,张世煌认为,就必须坚定改革与创新这个大方向,还要善于利用我国特殊的体制优势和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投入,而企业要及时抓住有利因素,集中资源奠定产业基础,然后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