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学家丁克全的唯物史观社会学摘 要 文章通过阐明厘清社会学定义的必要性,提出理解社会学家丁克全的唯物史观社会学思想的意义。在对学界关于社会学定义的各类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存在的定义不清等问题。进而根据丁克全唯物史观社会学观点,并对产生的问题作出具体的解释与回答,形成相应的问题理解思路。着重区别了丁克全唯物史观社会学的理解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社会学概念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社会学 作者简介:王汐、朱兴涛,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社会学院。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0-154-02
2、一、认清社会学定义的必要性 丁克全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基人和开创者、著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的创始人,因而梳理丁克全先生的社会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郑杭生教授在 1999 年曾提到:“确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吸取国外社会学精华的、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这是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目标。 ”近年来中国社会学在后者“立足现实”的角度上不断发展,然而过于追逐“社会合法性” (在研究上符合以学科资助者为代表的社会期望)而忽视为“社会学而社会学”的“知识合法性” (关注学科本身的解释力和知识逻辑)也束缚了社会学及其
3、分支学科想象力和自主性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以哲学思想为指导的社会学该如何发展是值得今人探讨追溯的。社会学家丁克全先生在上世纪 80 年代发表的诸如论我国教本内容的学问性质问题相关论文中,有大量关于唯物史观社会学定性以及学科分类的观点,借鉴这些观点,无疑对于当今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中国社会学近年来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其学科定义、与分支学科的联系,以及以哪一个社会学的定义作为分支学科定义的应有内涵都还是未完全明确的问题。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为了防止社会学成为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破筐” (凡是别的学科不研究的对象,就装进社会学的范畴)我们就有必要认识到其理论根
4、基、学科框架并且对最基本的定义有完整的把握,进而促进中国社会学“比较解释力”的提高。 二、学界对社会学的定义及相应问题 (一)学界对社会学的定义 关于社会学的定义问题,是历代社会学人努力回答却又不易回答明白的问题。而定义中最绕不开的就是确定研究对象。根据郑杭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对于国内外定义的分类,我们可以知道国外的定义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人为代表;第二,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主要代表有韦伯等人;第三,不属于这两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而国内对社会研究对象的说法也有三种类型。第一,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第二,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
5、行为为研究对象。第三,各类其他观点,包括“剩余说” 、 “学群说” 、 “未定说”等。 (二)社会学定义的问题 尽管社会学不排斥“各家争鸣” ,然而大多数关于社会学的定义并没有能给出社会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界限明确的划定,从而导致社会学各分支学科往往走向“独立”或“概念不清” 。根源还在于社会学本身“元问题”与“总问题”的逻辑结构 。把“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社会学基本问题,放在社会哲学的元问题层次上,而把社会学对象问题放在社会学本身的总问题层次上。这样从元问题的角度突破了将社会学对象限定在某一领域的观点,从总问题的角度也可以给出具体的研究对象,明确社会学的任务。而本文正是站在丁克全先生唯物史观社会
6、学的视角下,探讨原问题和总问题的可能。所以对社会学的定义中,不仅仅要给出其内涵的定性还要对其外延的发展给出相应的标准,以求完整把握其学科内涵。 三、丁克全的唯物史观社会学思想对有关问题的解答 约从 1950 年开始,丁克全对国内马克思主义通用教材艾思奇同志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学问定性产生了思考。认为书中许多的内容并不属于哲学而属于社会学或政治学的范畴。 在对此哲学教本的学问定性过程中,他阐释了自己有关中国唯物史观社会学发展以及社会学学科划分标准的思想。 (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定性的问题(哲学定性的标准和讨论的中心) 首先要指出的是,丁克全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科,但它不是如书中所
7、说与辩证唯物主义同为并列的哲学部分。可不讲历史唯物主义又是不行的,因为这是贯通于自然、社会、思维三界的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层面的展开。所以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 ”因此,丁克全并没有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而是认为当时通用的教本中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方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而是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的杂糅。于是,在提出如何给论述对象“艾本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定性的时候,他给出了哲学学科定性的标准。 在学问定性标准方面,他认为关键在于讨论事物关系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作为各专门学科的研究任务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探讨本门学科科学对象的这种联系和作用的规律性,即以“
8、对象的规律”作为中心内容;而哲学的研究任务探究个性世界的共性,个性丰富世界共性即通过论述规律去表现世界共性,以存在和意识的关系作为根本问题研究世界共性。 由此,就“艾本”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界说“所研究的是全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过程和最一般的规律,而不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规律。 ”来讲,他认为就没有哲学的意思,反而是社会发展史(社会科学)的定义。并认为作为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学科):是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作为根本问题而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和人调试生活、工作(有意义的人生)的实践所体现的知行统一关系的规律性而构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 (二)唯物史观社会学的含义 首先,丁克全
9、指出他所理解的社会学是“唯物史观的社会学” ,这必然会与其它例如认为心理对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心理学派社会学家所规定的社会学有所不同。这是论述的逻辑起点。 根据上面提到的丁克全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学科划分的依据,我们可以初步得到:“唯物史观社会学是在于,以探讨社会的构成及其体系作用和变动的规律性为中心内容的学科。 ”由此区别于“通过规律去表现世界共性”的哲学和其他“以对象规律性为中心内容”的具体学科。但是它和哲学等其它学科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交叉与融合,这就有必要分清彼此之间的异同。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唯物史观”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 马克思本人并没有给出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所
10、有的体系都是后来的学习者在其各项著作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因此,丁克全先论述了作为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应该如何探究的问题之后,指明“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他是马克思统观社会的各类现象关系并在他的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加以探讨之后所提炼出来的客观规律性的“公式” 。因此它与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体系”一部分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相区别的。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之下形成的唯物史观” 。而唯物史观从分析的不同视角可以看到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科的内容。唯物史观论述的“公式”中,以“揭示社会的构成与发展的决定作用及其基本规律”为中心内容的部分就构成了唯物史观普通社会学的内容,但不等于普通社会学
11、的全部。因为社会体系的形成与变动还有其他非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存在,但马克思所揭示具有决定性因素的公式是科学社会观的关键。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唯物史观社会学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指导下,以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体统形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公式(规律)作为一般社会学内容的核心,并将之一以贯之融合在各类社会学研究中的科学的社会学。 (三)唯物史观社会学的界定及其学科分类 1.唯物史观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丁克全看来,社会学是一门多科性的科学,是由一般社会学(普通社会学) 、特殊社会学和作为辅助学科的社会学研究法三大部分构成的。其中一般社会学的根本理论是关于“社会的构成及其体统与变动的诸规律性的系统知识” 。
12、在此基础上,指出分科社会学的内容是在一般社会学的理论和体系下专就其中某项的研究。继而他给出了社会学的完整定义:“社会学就是关于社会的构成及其体统与变动的诸规律性的系统知识作为普通的根本理论,而以分别研究这种规律性乃至分别研究与人身有关的事物现象、问题和社会共同生活关系的规律性以及研究如何与社会体统相调整而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作为殊途同归的分科研究,从而构成为贯通多科性内容的知识体系的社会科学。 ”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分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明确有关人生的事物现象、问题与社会体统的关系。其最终的落脚点始终在一般社会学理论。这样便明确了社会学的研究方向和内涵,并且防止社会学因定位不清而被解释各
13、门未成形学科的“孵卵器” 。进而否定社会学是“剩余学科”的定位,以及自大自诩为自己是领头学科、中心学科或是自卑地人物自己是边缘学科的、交叉学科的学科定位。 2.唯物史观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划分。丁克全认为社会学是包含一般社会学、特殊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三大类的学科体系。 关于一般社会学而言,他认为一般社会学是关于:一是人类社会的构成。探讨人类生活自然环境、人的生物性生理机能、人口延续、人的社会性生理机能于文化成就等。其本质在于表示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人与人相互交往而结合的群体。二是探讨构成的社会所必然具有的体统。三是探讨社会体统的变动。这样一个“寓静于动”的一般社会学。 对于特殊社会学而
14、言,他给出了其科学的具体学科分类标准:一是各分科社会学属于社会学学科。二是各分科特殊社会学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针对不同的人生事项) 。三是按照丁克全给出的“科学分类”进行划分。其科学分类是指: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三大类。其中包括三类全跨学科、跨任意两类学科以及从属各类学科。按照这三大标准,可将特殊社会学分为归于社会学学科体系的各类社会学。如归于单界科学的社会规则学、人口社会学等;归于跨自然与社会二界的天文社会学、生物社会学等;归于综合三界知识的知识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等,在此不作完整地展开。 注释: 郑杭生.中国社会学百年轨迹.东南学术.1999(5). 赵万里、赵超.自主性与中
15、国社会学的学科想象.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5). 王雨磊.社会学的社会学:关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几点思考.岭南学刊.2012(4). 郑杭生.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郑杭生.也谈社会学基本问题.社会学研究.2001(3). 回清廉.回族社会学家丁克全传略.回族研究.1992(1). 丁克全.关于社会学内容体系的建议兼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战线.1981(3). 郭大水.“社会的”单一侧面研究方法论探讨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新近路与新定义.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丁克全.社会学的分类、统一及社会学的定义.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