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化进程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摘要】伴随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国民经济得到大幅度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和改善,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但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也随之到来,那就是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增大。本文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研究视角,这对市场化进程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造成出的影响做出分析,旨在促进我国经济在健康平稳的基础上快速增长,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市场化进程 地区经济发展 差距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实践过程中,市场的调节作用能够进行充分的发挥,使得
2、市场竞争形成自由、平等、良性的循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得各项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化的配置。我国在经历了 30 多年的市场化进程之后,如今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经济不平衡性,这是我国在下一步发展过程称中国需要着重考虑、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笔者针对“市场化进程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一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现状简析 (一)国内生产总值方面 GDP 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数,能够全方位的体现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为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1978 年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是中西部地区的 2.67 倍,到了 1988年
3、增长至 2.98 倍,实践继续前行,伴随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 1998年东部地区的 GDP 已经是中西部地区的 3.15 倍,2008 年已经超过 3.67倍。通过这样的数据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感受到在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的进程中,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区域经济发展不恒星不断加剧。而且透过人均 GDP 增长系数我们也可以清晰的发现,市场化进行的明显加速,使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化。 (二)经济增长速度方面 如果说从 GDP 角度去分析地区经济存在的不均衡性发展是将视角集中在静态的角度,那么以经济增长速度的视角进行分析,既是以动态的角度观察地区之间的经济发扎差距。1978 年到
4、2005 年之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是 11.45%、9.41%、10.34%,根据数据显示,在市场化进程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明显的高于中西部地区,这在动态的视野下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三)市场化程度方面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调查和研究,我国东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名下优于中西部地区。启示我们的日常工生活中也可以明显的体会到这一点,东部地区的整体投资环境、市场竞争环境、人力资源环境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而上述的三种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场化进程的角度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存在,而且伴随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正在不断的扩大化。 二、基于市场化进程视角下
5、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成因 (一)政策因素 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在计划经济逐步“瓦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因素,我国市场经济依靠国家的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植。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因素,我国大部分政策都是倾向于东部地区的, “先富带动后富”思想指导下,使得优惠政策集中在了东部地区,赋予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 (二)市场化进程因素 尽管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西部和东部之间的优惠政策已经趋向统一,但是在以往 20 年的发展历程中,东部地区已经进行了深度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理念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领域,这样使得东
6、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市场化进程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从而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进一步强化。 (三)开放程度因素 市场经济环境下,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明显。对外开放有利于整合国际范围内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先进发展理念、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等。东部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在开放程度上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使得东部地区所接受的信息资源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三、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增长的策略 (一)利用政策扶植,提高中西部地区经济“造血功能”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将会更加明显,若想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加快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实现中
7、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制定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得中西部地区能够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下,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 。 (二)进一步落实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的调节作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无形但是有力的特征,所以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确立市场的主体导向作用,将市场经济理念全面进行贯彻和落实,使得市场的“指挥棒”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进而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开放程度 通过政策扶植、理念灌输、行为指导的方式,强化中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使得在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变革传统观念、寻求自身优势、整合国际先进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成果,保证
8、经济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在市场化进程的视角下,对我国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性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相关阐述。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科学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提供参考,在日后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充分的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相结合,变革传统经济发展观念、创新工作思路,以“中国梦”伟大构想为蓝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周围,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道路,全面改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瑞明.所有制结构、增长差异与地区差距:历史因素影响了增长轨迹吗J.经济研究,2011, (S2). 2张建清,刘家君,魏伟.市场化进程与中国经济的不平衡增长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4). 3王海利.浅谈市场化进程对我国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