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之核心要素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78812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之核心要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硕士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之核心要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硕士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之核心要素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硕士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之核心要素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硕士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之核心要素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硕士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之核心要素分析【摘 要】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变化导致了硕士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的兴起。二元培养模式是指在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根据其个人特点和就业倾向,设置应用型和研究型两种培养模式。鉴于应用型和研究型两种模式的特点,本文从培养目标、导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和质量监控体系五个方面分析了二元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探讨了两种培养模式的共性和特性。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二元模式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扩招,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随之带来的是生源素质和入学动机的变化,与此同时,社会对学术型人才的需求却相对减少,因此对硕士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2、面对新形势,如何科学、合理地建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成为一个现实的急迫的课题。传统模式下,研究生培养主要致力于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而当前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更多的是关注其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得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已从以往单一的知识创新扩展到技术创新、开发应用和知识转化等更广泛领域。因此, “二元模式” 、 “双轨制” 、 “校企协作培养”等模式悄然兴起,并成为诸多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总趋势。 1.什么是硕士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 二元培养模式实际上探究的是高等教育的“研究”和“教育”功能并行的教育模式,是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平衡处理的结果。所谓二元培养模式,即在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

3、,根据其个人特点和就业倾向,设置两种培养模式:应用型和研究型。 研究型培养模式强调理论学习,对学生主要进行科研训练,培养的目标不是为某一特定职业做准备,而是为从事科研工作做准备,适合从事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美国授予这类毕业生的是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s) 。 应用型培养模式强调高水平的专业训练,使得学生在掌握相应的理论与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从事某种专门职业业务工作的理论、技术和开发能力,培养的是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在美国,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授予的是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s) 。 虽然高校己经对二元培养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4、但并未加以足够的重视,只停留在概念的认识上。现阶段的研究生培养仍然不能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代单一的培养模式,对研究型、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没有清晰的界定,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既不精于学术研究,又不擅长于应用研究。因此,迫切需要深入分析硕士研究生的二元培养体系,促进硕士研究生培质量的提升。 2.二元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通过教育过程使作为培养对象的研究生在素质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二元模式确立的基础,高校首先应该为两种培养模式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两种培养模式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培养出不同规格

5、类型的研究生。 (1)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型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并且应该向攻读博士学位方向倾斜,也就是说应将研究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作为博士研究生的一个过渡性学位来看待;这一类人才对知识系统性要求强,要必须建立广博的理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重点提升学生的理论分析和论证水平。 (2)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应用型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较高专业素养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对应于具体工作岗位的专门人才,促进学生走向社会。这一类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具有应用理论知识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重在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对于研究生的培

6、养提倡向二元模式转变,但同时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力,在研究型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上有所侧重,一些学术水平、师资素质、办学条件较好的研究型大学可以侧重于研究型硕士生的培养,并且通过硕博连读,免试保送等方式把硕士培养与博士培养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多培养高级研究人才,而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则应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另外应该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朝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发展的,一些基础性、理论性较强的文、史、哲类的专业,应该坚持原有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3.二元培养模式下的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质量的提升除了受学生自身因素、制度性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外,还直接取决于导

7、师的指导。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责任人,始终处在一个关键位置,要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必须有一支素质精良的导师队伍作保证。因此对应于二元培养模式,导师队伍也必须二元化。 (1)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导师队伍建设。具有较高的科研创新水平和能力是担任研究型导师的必要条件。研究型导师必须突出科学研究导向,增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型学生在学期间参与科学研究是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这一类导师不仅自身要具有较高的学术和研究造诣,而且还必须承担重量级的科研项目以提供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具有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资助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研究型导师需要承担研究生培养的一部分成

8、本,在加大资助力度的基础上,对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提高项目研究的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虽然每个导师学术专长各有特色,但个人的知识面还是有所局限的。因此,对研究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而言,可以逐步推广“导师组”的团队联合指导方式,即以一名导师为主、其他导师为辅,不同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研究方向的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这一模式既有利于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又有利于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仅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吸取各家之所长,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导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学习,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更好的提高培养质量。 (2)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导师队伍建设。目前

9、高校的硕士生导师绝大部分是“学校走向学校” ,很少有企事业单位的实践经历,因此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师资的缺乏是应用型硕士生培养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高校应该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尽快提升硕士生导师自身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实施“双导师制” ,即从企事业单位筛选一批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同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作为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参与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也可以聘请社会上的专家给学生开设实践性课程,从而弥补校内实践教学方面的缺陷;第三,对应用型硕士生导师的指导资格

10、进行审核把关,对其科研能力和理论造诣的要求应该低于研究型导师,但必须要求应用型导师有一定时期的企业工作经历,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企业课题和项目以提供学生进行企业实践的机会,同时也通过企业课题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 4.二元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设计 目前不少学校已经尝试将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规格上实施二元或多元化,但实际培养过程中两者的课程设置确没有体现各自的特色,导致学术型硕士理论性不足、应用型硕士动手能力不强。 (1)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在注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应该侧重于实践性和应用性,把提升职业能力纳入到课程体系设计中,重视职业素养的专门训练,在课程体系设置中

11、尤其需要增加实践性环节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学生毕业时不必公开发表论文,学位论文也不能用学术性论文标准来衡量,应强调论文的应用性、实践性标准,可以是综合性论文,也可以是调研报告、方案或工程项目设计、技术专利等多种形式。 (2)研究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研究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则应侧重于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加强核心课程建设,为研究生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其次增加选修课比重,使得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研究领域,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激发,同时适当开设一些跨学科和综合性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第三,强调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对学生进行严格、

12、系统和正规的科研训练,因此这类学生毕业时必须发表科研论文。在对研究型学生的培养中尤其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动态性,随时把握各个领域的最新知识和研究动向,高校可以设置一些讲座类的课程,通过聘请国内外的优秀学者讲授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向,便于学生掌握研究前沿,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 5.二元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一直以来“以科研为重”的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大部分研究生教师的授课方式与本科教学无明显差别,更不用说对两种类型的硕士研究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建立二元培养模式的基础。 (1)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模式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需

13、要转变课程教学模式,首先是从理论定向转变为实践定向,可以设置企业课堂、社会课堂等鼓励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是从传授为主变成活动为主,由教师提出讨论和活动主题,由学生参与分析讨论,摒弃传统的“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再次是课堂由教师控制模式转变为教师参与模式,教师的身份需要从“导师”变成“导游” ,使学生成为主体,学生与教师关系从受教关系变成一种从游关系(王洪才,2010) 。在应用性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研究生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创造机会让研究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对于应用型硕士研

14、究生的学制也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可以采用弹性学制“1+n”的模式:第一年采用集中授课模式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选择 1-3 年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撰写毕业论文或研究报告。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探究,而且能通过论文的写作真正培养自身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研究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模式 研究型研究生的教学模式除了充分利用和发掘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导师指导的效能外,一方面应该加强学术活动交流,建立学术交流例会制度,依托于网络平台建立研究生学术论坛之类的学术平台,并将研究生参与科研和学术活动的情况纳入考核范围,激励研究生研究和学术能力的发

15、展;另一方面,应该重视研究生研究过程中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校内科研立项的方式,鼓励研究生自己组织研究团队申报校内研究课题,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实践中可以尝试将科研贯穿教学全过程,研究生入学后即可安排进入导师所在的研究所,参与研究所的各项研究活动,及早熟悉和了解导师组和高年级同学正在从事的科研活动,与此同时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课程学习任务、进行科研技能的训练并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该以科研助手的身份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活动,对于研究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可以独立主持一个子课题或者申报课题的形式来开展科研活动,以培养他们的独立科研能力,沟通和组织能力。 对于研究

16、型硕士研究生应该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第一年的理论学习和训练后通过考核对学生进行中期分流,对于有科研潜质的学生采用“1+4”提前采取硕博连读的方式攻博,使得这一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培养更系统、更深入。对于无法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学生允许其自由选择培养模式,可以继续采用研究型培养方式培养,也可以调整为应用型模式培养。 6.二元培养模式的质量监控体系 二元培养模式是否能真正落到实处,质量监控是基本保障。由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评价导师指导能力和指导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因此质量监控的主体不能是导师本人,应该由学校或学院成立专门的质量督导小组承担监控责任,监控的内容包括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和指导质量,学生的学习质

17、量和学习效果。 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既要重视过程监控,也要重视结果监控。但是对两类研究生的监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应用型研究生应该侧重于过程监控,每一阶段对教师的指导责任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诊断性评价,尤其是对学生的实践情况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检查是否按照应用型培养方案进行人才培养;如果采用双导师制,还需要对校外导师的指导情况进行监控,核实校外导师是否真正承担相应的指导任务。对于研究型研究生则应该侧重于结果监控,综合运用考试成绩、论文发表和参与课题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等硬指标进行鉴定性评价,如果采用导师组方式进行指导的,还需要对导师组的指导方式和学术交流方式进行监控到诊断性评价。 本文从培

18、养目标、导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和质量监控体系五个方面分析探讨硕士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这两种培养模式既有培养环节上的共性,也有培养方式上的特殊性,因此高校在探索二元培养模式时,必须兼顾共性与特性。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要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对二元模式的科学性、完备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高原.硕士研究生教育“双轨制”研究D.北京邮件大学,2008. 2 王洪才. 关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报告J. 复旦教育论坛,2010,8(4):47-57. 3 付晶姣. 论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调整D.华中科技大学,2007. 4 钱增瑾,张建宇. 高校研

19、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0(4):43-44. 5 甄良,康君,英爽. 建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4-18. 6 程斯辉,王传毅. 研究生培养模式:现实与未来“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高端论坛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3):50-53. 7 英爽,康君,甄良,丁雪梅.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1):1-5. 8 顾越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江苏高教,2012(1):108-110. 项目基金本研究得到浙江理工大学重点教改课题(浙理工研200910 号)资助。 作者简介:王萍(1969.09-) ,女,浙江诸暨人,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研究。王琳(1993.01-) ,女,浙江台州人,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