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基于结构优化的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问题.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78843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基于结构优化的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基于结构优化的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基于结构优化的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基于结构优化的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基于结构优化的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基于结构优化的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问题当前,四川省出口贸易的总体发展还较为落后,难以发挥其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而应有的积极作用,急需转变其增长方式,而结构优化则是推动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有鉴于此,本文拟从结构优化的视角阐述四川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历程,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有效的转变路径,以期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为四川出口贸易实现量质大发展寻求新的出路。 一、四川出口贸易增长方式发展的基本历程:结构转变 (一)四川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转变 据统计,2005-2014 年,四川出口额从 47.0 亿美元增至 448.5 亿美元,增长 8.5 倍;同期,其对

2、外贸易顺差则由 15.0 亿美元上升到 194.5亿美元,增长近 12 倍。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反映的是出口商品之间的关系,具体为各类出口商品分别在出口额中的比例。具体来说,四川出口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且其比例趋于上升;与此相对应,初级产品则趋于下降。2005-2014 年,四川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从 91.1%增至 98.1%,初级产品则从 8.9%降至 1.9%,前者占绝对主体地位。在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渐下降,而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则日益增长。其中,机电产品占比高且增速快,于 2009 年达到了 50%以上,占据四川出口商品的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品的增速

3、也较为明显,在 2012 年增长到了 40%以上;两者已构成四川出口商品的大部分(表 1) 。这说明四川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实现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以资本技术密集产品为主的转变。 (二)四川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转变 出口贸易方式结构主要反映出口贸易中买卖双方所采用的具体做法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分别在出口额中的占比。较早的四川出口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只占很小的份额。如 2005 年,一般贸易高达 81.1%,是四川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但一般贸易呈下降趋势,并于 2011 年下降至 50%以下。相应地,加工贸易则呈增长趋势,并于 2011 年从上年的 2

4、4.1%剧增至 40%以上,接近一般贸易的比例;次年则超过了一般贸易(图 1) 。目前,一般贸易虽仍略高于加工贸易,但两者的差距已甚微。这表明,四川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由以一般贸易为主转变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并举的格局。 (三)四川出口贸易主体结构的转变 出口贸易主体结构反映了不同性质出口贸易企业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主要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分别在出口额中的比重。四川出口贸易主体结构已经经历了两次大转变:第一次是以国有企业为最大贸易主体向以其他企业为最大主体的转变,最初以国有企业为最大贸易主体,集体、私营等其他企业其次,而外资企业所占比重极低;但后来国有企业的比重趋于下降,相应地,其他企业和

5、外资企业则趋于上升,从2006 年开始,其他企业取代国有企业成为四川最大贸易主体,外资企业位居最后。第二次是以其他企业为最大贸易主体向以外资企业为最大主体的转变,随着四川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外资企业日趋增长,于 2011年取代其他企业成为四川出口贸易的最大主体,国有企业则位居最后。这样,四川出口贸易主体结构经历了从以国有企业为最大主体向以其他企业为最大主体的转变,再向以外资企业为最大主体的转变。 二、四川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问题:结构困境 (一)从出口贸易商品结构来看,四川出口商品较为低端 目前,四川出口贸易商品虽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其出口商品仍处于较为低端的状态。首先,从投入要

6、素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2014 年,四川出口的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服装、鞋类、纺织品、塑料及制品、家具、旅行用品及箱包和玩具,占比共计 14.4%。其中,前四类产品的出口额均位居前十位。同时,加工贸易的增速及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四川出口商品中的地位。两者均表明,在四川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中,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商品仍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对四川出口贸易仍具有重要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充分利用了生产环节上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具有高物耗、低收益等特征。而且,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市场大多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对其需求相对稳定,增加额有限。劳动密集型产品占

7、重要地位因而制约着四川出口贸易的发展、利益空间。 其次,从价值链来看,四川工业制成品以组装、生产等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为主,而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增值较大的上下游环节较为落后。2014 年,四川出口的工业品中,成品高达85.7%,半成品仅占 12.4%。组装生产环节创造的收益成为四川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而组装生产环节却又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下端,其附加价值最低,生产过程极短,难以带动四川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而且,以组装生产环节为主还不利于培育自主品牌或提升自有品牌,而品牌的缺失或低端化又会进一步限制四川出口产品的发展空间和利益空间。 (二)从出口贸易方式结构来看,四川加工贸易比

8、重偏高 在出口贸易方式结构中,加工贸易是促进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有效方式和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的重要途径。但加工贸易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如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价值链不长;容易受到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稳定性不强;“两头在外” ,出口商品的研发、营销等环节都掌握在境外贸易商手中,对后者的依赖性较强。两相比较,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原因主要在于一般贸易能够带来更多的企业利润,并且从长远来看能够更好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动态意义上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这是加工贸易所不具备的特征。微观研究也认为,企业对贸易方式的选择倾向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为:一般贸易

9、、进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装配。因此,加工贸易比例过高会不利于对外贸易与 GDP 的可持续增长。 如前所述,目前四川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并举。其中,四川加工贸易的占比是逐渐上升的,并于 2012 年达到最高 47.1%;后略有下降,2014 年为 38.8%。2012-2014,四川加工贸易的占比连续三年高于中国加工贸易的平均水平,其比例偏高。这既限制了四川出口贸易的利益空间,也增加了四川出口贸易对国际贸易环境和境外贸易商的依赖程度,还反映出四川出口贸易商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仍处于商品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三)出口贸易主体结构来看,四川贸易主体依赖性较强 目前

10、,四川出口贸易以外资企业为最大主体,其他企业其次,而国有企业最小。其中,外资企业不仅占比最高,且主导着四川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早在 2007 年,四川外资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就占四川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 80.9%。但外资企业由于受其所在跨国公司在资本、技术、核心人才、商品市场等方面的控制,因而对后者存在与生俱来的依赖性,缺乏应有的自主权。这样,外资企业不仅容易受其所在跨国公司经营战略方针变化的影响,而且其贸易利益也主要为后者所拥有,由于居于主导地位的外资企业所具有的这种依附特征决定了四川出口贸易主体对外部因素存在较强的依赖性。 同时,内资企业(包括其他企业和国有企业)也对外部因素存在一定的

11、依赖性。由于四川加工贸易占有较大的比重、以组装生产环节为主,四川内资企业也进入到了国际产业分工的链条中,不可避免地对国际市场和资本产生较强的依赖性。而且,由于组装生产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最底端,四川内资企业非常容易受到贸易伙伴的钳制和贸易竞争对手的挤压,从而被进一步强化了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性。这样不仅不利四川内资企业其自主性、创新性和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还提高了四川出口贸易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依赖程度,增加了四川出口贸易发展的不确定性。(四)从出口贸易地区结构和市场结构来看,四川出口地区和出口市场均过于集中 四川出口贸易地区结构高度集中,非常不平衡,仅成都一地就占到全省出口额的 76%。这有悖于四川

12、的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四川有五大经济区,各经济区均有良好的支撑产业。其中,成都经济区有重大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旅游等特色产业;川南经济区有能源、化工、装备、饮料、纺织等支撑产业;攀西经济区有能源、新材料、亚热带农业等主打产业;川东北经济区有天然气化工、农产品加工、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川西北经济区有生态旅游、清洁能源、民族特色产业等代表产业。而四川出口地区过度集中则表明其出口贸易没有充分利用各经济区的优势产业,其发展尚未有效地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缺乏以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潜力。 另外,四川对外出口市场非常集中。首先,就洲际来看,因四川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受地理位置的制约,四川出口贸易

13、市场主要集中在距离相对更近的亚洲地区,其占比高达 50%左右;然后为北美洲和欧洲,分别在 20%左右;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所占比例极小,共约为 10%。其次,就贸易伙伴来看,四川的贸易伙伴虽然涉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但其出口商品主要流向美国、欧盟、东盟、香港、日本、印度、俄罗斯、韩国等。2014 年,四川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的出口市场集中率为53.2%,前十大出口贸易伙伴的出口市场集中率为 81.9%,出口市场十分集中。而贸易市场过于集中决定着四川对外出口容易受到主要贸易伙伴市场环境和双边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出口脆弱性非常大。 三、四川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路径:结构优化 (一)增加出口商品

14、的技术含量,提升四川出口商品的档次 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是改变四川出口商品处于低端状态的主要途径。第一,向劳动密集型产品植入以技术为核心的软因素。这不仅能够帮助四川出口产品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利益空间,而且能帮助四川出口产品培育自主品牌或提升自有品牌,为四川出口贸易的持续高效发展提供品牌保障。其主要途径包括更新生产设备、优化产品设计、植入高科技术、采用新型材料、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第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这不但可以改变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优化商品结构,更可以增强四川出口贸易的竞争力和持续性,实现四川出口贸易的“集约型”增长。不仅要依托加工贸易

15、大力组装生产高新技术半成品和成品,还要向高新技术产品的上下游延伸,包括产品的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模块零部件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要为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创造各种条件,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要与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合作,获取对方的技术、人才支持;要与高新技术产品发达的地区合作,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 (二)重点发展一般贸易,促进四川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优化 实现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并举向以一般贸易为主的转变,是四川出口贸易方式结构优化的主要目标。首先要重点发展一般贸易。要引导各类贸易主体重视发展一般贸易;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自创品牌,生产和销售自有产品;利用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

16、质量水平;着重开展高新技术产品的一般贸易;为一般贸易开通审批绿色通道,提高便利化服务水平。其次,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由于加工贸易所存在的局限性,其比重偏高会抑制对外贸易的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而推动其转型升级、提升其产业产品层次、延长其产业链则可为传统加工贸易寻找到新的出路。要重点开展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生产;要用精细的加工技术和自创品牌来延长加工环节,增加加工贸易的收益;要主动参与跨国公司产业内贸易,以组装加工为依托,争取在研发、设计、采购、营销、售后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增强产业的配套能力,扩大加工贸易的增值空间。 (三)培育内资企业的贸易竞争力,削弱四川贸易主体的依赖性 由于外资

17、企业具有天生的依赖性,培育内资企业的贸易竞争力因而成为四川贸易主体削弱依赖性、战胜竞争对手的首要途径。鼓励众多内资企业目光向外,积极参与外贸活动;鼓励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因素,重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帮助其开辟产品价值链中附加值更高的环节,向加工贸易的上下游延伸;引导其转变贸易方式,着重开展一般贸易;鼓励其扩大出口市场范围,主动“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可组合优化内资企业,壮大其研发、生产、经营能力;为内资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活动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和便利服务;给予其与外资企业同等的税费优惠措施,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评估其外贸成果,开展优胜排序与奖励。同时,帮助外资企业获取较多的自主权是

18、削弱四川贸易主体依赖性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向外资企业植入本土资金、技术、人才等核心因素。以技术为例。据研究,子公司来自东道国的技术接收越多,将拥有更高的自主权。帮助外资企业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倡导外资企业利用本土优势产业重点开发本土优势、特色产品;利用合约要求外资企业向本土分享其技术研发成果。 (四)推动出口地区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分散四川出口地区和出口市场的集中度 促进地区结构多元化,即鼓励四川各地发展出口贸易是解决四川出口地区过度集中问题的主要途径。尤其要以五大经济区为依托共同发展出口贸易,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出口格局。政府要帮助出口滞后地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培养强大的专业人才

19、队伍;帮助各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其发展出口贸易提供产业和产品支持;鼓励各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开辟与四川出口港口的直接通道,如双流机场、西南出海大通道等,为其发展出口贸易提供便利条件。同时,推动出口贸易市场多元化可有效地化解四川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的问题。一方面要巩固传统市场,继续加强与美国、欧盟、东盟、香港、日本等贸易伙伴的联系,保持和拓展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新兴市场。从洲际来看,要努力增加四川出口商品在大洋洲、北美、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市场份额,扩大四川出口市场的范围。从贸易伙伴来看,要着力加强与四川贸易联系甚少但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如澳大

20、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法国等,增加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当前, “一带一路”为中国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四川可借助这一机遇,积极发展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经贸关系,增加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份额,努力将其发展成为四川出口市场的重要一极。 参考文献: 1孔祥荣.结构优化与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J.理论学刊,2007(4):46-48. 2曹旭平、杨佳帆、张国平.出口贸易结构演变及优化策略以苏州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2(11):29-33. 3霍伟东、刘涛.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比较研究基于对广东与江苏出口贸易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1(3):82-90. 4罗志松.对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几点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2007(2):73-74. 5张燕生.后危机时代: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最重要J.国际经济评论,2010(1):108-113. 6陈文玲.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J.宏观经济研究,2007(7):11-15、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