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大航运中心之比较德鲁里上海办公室运营一年有余。自从搬来上海后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概念一直被提起:公司刚到上海时正好碰上新华社指数中心调研开发“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 ,各个航运会议上关于上海航运中心发展的议题,上海市政府以及中央提供的各式各样的政策优惠。上海和其他国际海运中心比较,我们处在什么位置? 来上海之前,分别在伦敦和新加坡工作生活过。通过本人的切身体会和与同行朋友的交流,经过简单整理,在这里想分享一下对这几个航运中心城市的体会。欢迎在这些城市以及其他航运中心工作过的同行分享其看法。 伦敦 伦敦是老牌金融和航运中心。16 到 18 世纪英国逐渐发展了其以贸易为主的经济模式,并且建立了海运霸
2、权。与贸易与航运相关的行业在同一时期蓬勃发展:保险业、法律仲裁、报纸媒体以及金融业。这些行业都为英国的贸易服务着,直到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能够在伦敦切身体会到这些行业对英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早年的大批海外殖民地使得英国的金融机构、司法仲裁机构不仅在英国,在大部分英联邦国家都继续沿用着英国的体制,为伦敦的金融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提供坚实的基础。 船舶经纪业的重心在今天也还是在伦敦,例如大宗散货的市场,主要是在亚洲,但市场也还是跟随着伦敦的市场时间走,足以体现市场的惯性以及伦敦在航运市场中的地位。 新加坡 作为英联邦的一员,很多体制与伦敦十分相似。新加坡作为一个建国不到 60 年的国家,
3、国土面积不足 80)平方公里(大约为上海面积的1/9) ,经过飞速的发展,现在成为全球重要金融、港口、航运中心。新加坡的经济依附于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放缓的时候必然受影响,但其还是以超平均的速度增长着。 新加坡作为港口城市,港口国家,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安全的环境,稳定的政治形式,稳定的经济发展,这些都让新加坡吸引国际航运公司。 新加坡有两个业界人都有同感的特征:1)在雷曼兄弟倒台后,每天都有人把在欧洲和美洲的企业家来新加坡注册公司。2)由于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商业中心更是集中,约见客户或者组织业内的活动大都可以走路到达,为近距离交流带来很多便利。 Capt Mrityunjay Dhawal,
4、APMT 项目管理总监认为:如果看靠泊次数与频率,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忙的港口。不仅是因为船舶需要装卸货物,更是因为港口提供的各种服务。优越的地理位置,船只不需要绕道其他码头去获取服务。 虽然贸易量本身大都不在新加坡,但很多公司还是在新加坡建立亚洲区域的运营总部,这得益于其政府的支持政策、透明的监管机制、高效经济的税收制度。同样的原因,与航运相关的服务业也都在新加坡设有运营机构。这些都为新加坡的航运中心地位提供了可能。 香港 在贸易方面香港的定位为通往中国大陆的大门,在金融、法律等方面,作为前英属地区,其大部分体系也建立在英国的传统制度上,执行着英国的仲裁与市场规则,这样的一个市场吸引了很多的经营
5、商。现在在政治上香港向大陆靠近,市场竞争方面,南有新加坡、北有上海,两者在金融和航运方面都与香港成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关系。 Capt Pappu Santry. NEPA 项目与投资公司常务董事认为,这一功能被过度强调了,香港应该并且可以更独立的发展其航运中心的位置。在我建立了 NEPA Project 服务的六年里,我一直都是定位公司为:立足于中国的大门口,放眼于中国及其以外的市场。与其竞争者新加坡相比,除了稳定的政策、透明的市场,香港的货币与美元直接挂钩,航运市场是美元市场,减少了货币波动的风险。但是香港的稳定是依靠于大陆。而新加坡的发展并不依附于另一个国家,新加坡有更大的自由度去发展其航运
6、经济中心。 上海 在上海的时间似乎还太短,还有航运圈里太多的地方要去体会。在这里我们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有广阔的腹地,但是我们也需要一个平衡的、全面发展的航运生态系统。这里有一个非完全统计的航运系统单: 船东/船舶管理与运营;船级社/船舶检验与注册;金融/法律/保险;经纪/代理;教育;当地政府/港口当局;其他配套设施和相关的组织。 航运是一个国际化的行业,即使各国都有一定程度cabotageprotection。资金和人才是任何市场和行业必须的要素,资金和人才一样,流向给其最高回报的地方。为资金,我们需要建立稳定、透明、强大的运营环境:金融/法律/保险系统。为人才,我们需要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
7、,舒适的生活方式。 假设我们问一个国际投资商:你是否会把你的资金投在中国,如果他的生意是和中国贸易相关的,他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如果他的生意不是直接和中国贸易相关,我很难想象他会把公司开到中国。首先我们的货币还不能自由兑换,以我们的现状我也没有自信说我们的体制比其他的航运中心更透明。 假设我们问一个国际航运人(中国国籍或者非中国国籍):如果工作机会都相等,你是否会考虑在中国生活工作。这个问题就复杂了。除了收入以外,他需要考虑自己的未来在业内的发展,家人是否能在国内(或者上海)得到很好的照顾医疗社会服务,子女是否有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一定是海运方面的教育)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如果我在这里为
8、真正国际化的人做一个大胆的泛泛的回答,我相信大多数人在中短期都愿意在上海发展,但是对长期生活发展持观望态度。 如果我以上的猜测与评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准确的,那么我们上海离真正的国际化航运与金融中心还有一定的距离。克服这个距离不仅需要我们航运界航运人的努力,更需要我们提高改进我们的大社会环境。 我们的起点是中国巨大的贸易量,如果我们就满足于这样的状况,那么上海已经做得很好了。如果我们希望成为国际航运业的聚集点不只是中国的,那么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拟建国际航运中心接轨国际才有可能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林江: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怎么做很重要!国际上的航运中心有两种,一种是
9、城市本身并不是制造业中心,但是航运服务和相关产业做得特别好,如伦敦、中国香港、新加坡这样的国际航运中心,依托优良的港口条件吸引了大量和航运相关的金融、保险等产业集聚,人才优势也很明显;另一种是就近为本地制造业服务的航运中心,靠近货源产地,制造业产品运输需求大。盐田港近年发展迅速就与其靠近深圳及周边的制造业中心有很大关系。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首先是解决本地及华南地区的货物进出口需要,服务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同时也是广州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 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处理好南沙和香港的关系很重要。最理想的状态是广东通过与港澳进行合作,借力港澳建设航运中心,南沙港与香港错位发展。将来广州港与香
10、港可考虑合作,相互参股对方的货柜码头,广州航运中心的发展优势在于怎样实现与香港的无缝对接,借助香港在航运服务方面的经验、金融保险人才等优势,建设航运中心。 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挂牌后会,在民商和海事法律方面,最好能借鉴香港航运方面的法律规定,让国际船舶在南沙可享受与香港一样的运营环境,这样船舶才愿意来。 广州市政协委员、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强:以港口为依托,以机场为依托的流量经济,是广州这座城市的活力所在,也是金融业的重要寄托。对于广州这座特大型的口岸城市来讲,要把金融发展起来,必须要有足够大的货物流,现在南沙定位于国际航运中心很准确。不过,利用南沙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要有政策性突破,只有
11、大家都愿意来南沙登记转口,国际航运中心才能真正落地。 张涨:千年古港“国际范” 自古以来,广州就有着发达的港口和深厚的航运传统,一直走在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目前,我国正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广州融合。市委书记任学锋提出, “要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抓紧制定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格局。” 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找标杆,伦敦、香港、东京、新加坡、洛杉矶这些“全球城市”无一不是港口发达、航运带动城市发展的典型。广州以南沙为依托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提升广州辐射力,增强广州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能力的必然
12、选择。南沙既是自贸试验区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也处于三江交汇的出海口,具备江海联运的稀缺优势,目前 15 万吨深水港已有 12 个,年集装箱总量超过 1000 万标准箱。2015 年,南沙商务机场、邮轮码头、远洋码头、物流基地等众多项目陆续开工,将为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再添重磅砝码。 航运“国际范” ,既要关注吞吐量,更要注重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正确理解“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战略铺排,就必须认识当今国际航运的产业外延已大大扩展,含金量最高的高端产业链条蕴藏在物流、贸易、金融等服务业形态中。如世界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伦敦,年航运量仅 20 万标箱
13、,吞吐量远不及南沙,但“波罗的海指数”这一全球航运 H 青雨表却是由伦敦发布,世界 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 20%的航运保险总额都在伦敦进行,每年航运服务业创造价值达 20 亿英镑。有鉴于此,广州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尤其要注重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资金、人才、政策,围绕航运金融、海事仲裁、海运保险等布局。目前,广州正筹划依托广州航运交易所发布“珠江航运价格指数” ,看准方向大有可为。 航运“国际范” ,既要服务自己,更要服务好“他人 。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既要“看天气”用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又要“接地气”让内地制造业从广州走出去,让国际商品和投资从
14、广州走进来,不单是一个停船靠岸的港口,更是打通国际国内市场的贸易集散地。广州拥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其他港口城市无可比拟的腹地资源。广州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积极构建“广佛肇和清远、云浮”大都市圈等举措,起到了做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腹地的作用,也是将“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之中。如今,广州布局内陆无水港网络,已有 5 个省会城市响应。轨道交通四号线南延段、南沙港铁路、明珠湾大桥等开工在即,交通网络的完善将为广州带领珠三角乃至泛珠城市集体“出海” ,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航运“国际范” ,既要硬实力过硬,更要软实力上水平。目前,南沙港区已开通了 60 条国内外班轮航线和 29 条驳船“穿梭巴士”航线。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知名航运企业合作,提高国际航线密度,扩大和延伸以南沙港区为中心的“穿梭巴士”的覆盖范围。在推进南沙港三期和四期工程、江海联运码头等硬件设施建设之余,更要对接国际贸易规则,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管理、服务水平上看齐国际大港,构建包含仓储服务、船舶代理、货运代理、报关服务、内陆运输等门类齐全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航运,是广州干百年流传下来的城市基业。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历史与未来就在广州交汇。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宏伟战略下,千年古港必将焕发出更新更美的“国际范”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