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雪域高原钻井队.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79001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访雪域高原钻井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访雪域高原钻井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访雪域高原钻井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访雪域高原钻井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探访雪域高原钻井队“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 ,这是人们对我国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形象表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生命禁区里,渤海钻探公司的员工在渺无人烟的瀚海戈壁,钻进地下几千米,引出汩汩油流。 任秋生是渤海钻探 50508 钻井队队长,在他的眼里,柴达木盆地冷峻而又热烈。 三月的青海,白雪皑皑,零下几十度的气温可以将一切都瞬时凝固。开春的风沙一刮起来就是昼夜不停,铺天盖地,一张嘴沙子恨不得填满你的口腔,眼睛会被风沙吹得流泪,脸被风沙吹得刺痛,耳朵里经常布满了厚厚的灰尘。 这里是距离渤海钻探钻井二公司花土沟生活基地 300 公里的地方,海拔 3270 米。一排排白色的野营房整

2、齐地排列着,纵横交错的黄土山丘围绕在井场的周围,干燥稀薄的空气使人异常疲惫。而 50508 钻井队所在的渤海钻探第二钻井公司的钻井师傅们,已经在这样的环境下钻了 166口井: 创造了中国钻井史上海拔最高、青海油田钻探最深的井柴 6 井 青海第一口在风化壳中成功取心的井潜西 1 井 多次成功处理气侵、溢流,完成了特级风险井马西 5 井 一级风险井东坪 8 井 阿尔金山第一口分支水平井坪 1H-2-7 井 成功发现切格里克油区,造就昆北油田切 6 井 用高端技术让沉寂 32 年又“死而复生”的井牛参 1 井 位于狮子沟、获得高产油气流,成为柴达木盆地 30 年来最高的日产井狮 38 井 说到这些,

3、党支部书记曾涛略显沉寂,2006 年以来,他和 50508 钻井队走遍了青海各个探区,冷湖、花土沟、大柴旦 这里的井施工难度都比较大,地层含有风化壳,易碎、易垮,还含有盐层、石膏层及高压水层,一旦泥浆处理不好,会造成即漏又喷的井下事故。地上和地下每天都能遇到各种困难,50508 队凭借过硬的施工技术和全面的安全井控防护措施,为青海油田千万吨高原油气田建设贡献了力量,赢得了青海油田的信任,被授予“井控安全免检队”荣誉称号。成绩绝非偶然,50508 钻井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年轻的队长、年轻的员工,一切新东西在这个队都得到放大发挥。渤海钻探公司自有的十大特色技术、十大优势技术、十大特色产品和十大化学

4、助剂,在这里都有其特定的位置,需要什么产品,实施什么技术,渤海钻探公司都能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员工们底气十足。尤其是实施的“两全” (全产业链一体化竞争,全价值链协同性创效)市场竞争策略,为他们的井筒全产业链施工铺就了高速通道,各项衔接紧密高效。 “看着迎刃而解的地层难题,员工们心情舒畅。 ”曾涛的表情很难与艰苦的环境联系在一起。这可能就是他们常提起的柴达木石油精神吧。 员工们的工作环境艰辛异常。6、7 级的大风对于员工来说已是家常便饭,8 级以上大风每年有 25-75 天,每秒 40 米的强风更是让人站不住脚。更可怕的是,进入九月之后,昼夜温差大,早晨和晚上穿着棉衣冻得直哆嗦,中午穿着单工衣热

5、得汗流浃背,员工稍不留神就会得上感冒,一感冒就需十天半个月才能恢复,身体好的都得去医院输液,而离此地最近的医院也要 500 多公里。 “在这里干活,正常人的体力都要打对折,举个例子,正常情况下,本来一个人搬 100 斤的东西不费力,到这儿后都得两个人抬。设备也是一样,由于缺氧柴油机的排气管都烧得通红,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任秋生说道。 如此恶劣的环境,员工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任秋生说:“我们是石油工人,早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在青海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 ” 正说着,任队长手里的对讲机响起,坐岗人员密切关注泥浆性能变化,快要进入水层了。 “好,注意控制钻压,盯好泵压变化,通知老罗到泥浆罐。 ”

6、任队长安排到。 “换上工服,带好安全帽、防风镜和口罩,我们上井看看,请跟在我身边注意安全。 ”任队长叮嘱道。前面,巍峨雄壮的钻塔耸立在面前,红白相间的颜色,钢筋焊接呈塔式形状,高耸入云有几十米高,近距离看它,才能感受到它的高大。 看见笔者望着钻台上被捆绑的管柱出神。任队长解释道:“立在那的就是我们钻井用的钻杆,一柱三根,这里风太大,必须用绳子捆牢,要不然就该被吹散了。 ” 笔者摘下口罩想跟任队长交谈,却根本说不出话,因为嘴里吹进了黄沙。 井场巡检结束了,来到工人们休息和生活的营区,看到餐厅两个字,笔者走了进去,大师傅崔强正忙着做饭。 “中午咱们的主食吃什么啊?”“米饭。 ”大师傅回答到。 “这里海拔高,水烧到八十一二度就开了,用蒸饭车,米饭根本蒸不熟,我们蒸米饭、做面食都得用高压锅。 ”大师傅指指旁边的高压锅说道。 离开食堂,笔者的心一阵阵触动,会议室里稍显安静,室外的风沙拍打着铁皮噼啪作响。一年 365 天,这些工人们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为什么营区的员工都面无表情呢?唉,他们是不敢笑啊,因为一笑好不容易快愈合的嘴唇又要裂开了。 钻台上的工人们,手扶着栏杆缓慢地移动着,他们的容貌根本看不清,全都被防风镜和口罩遮掩。蓝色的泥浆罐上,工人拿着烧杯和仪器蹲在那,不知在测量着什么,钻机的轰鸣声掩盖了一切,就是这些不畏艰辛的工人们在为国家开采着“工业的血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