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城乡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路径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79641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北城乡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路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皖北城乡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路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皖北城乡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路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皖北城乡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路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皖北城乡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路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皖北城乡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路径研究摘要:皖北一直以来底子薄、基础差,经济基础相对落后,城乡一体化进程受收入差距、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社保体系等瓶颈制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完善社保体系,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一系列协同创新路径,是真正破解皖北城乡发展一体化难题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皖北;城乡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024-02 一、皖北城乡发展一体化基本概况 皖北地区包括淮北、亳州等六市,拥有两大煤炭基地、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交通集散地

2、、劳务输出中心。一直以来,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城乡一体化建设难度较大。2014 年,皖北地区生产总值 5913.3 亿元,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 27.8%,低于皖中地区生产总值 21%,低于皖南地区生产总值 24%。皖北六市人均生产总值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与全省差距最大,分别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54%、46%、60%,淮北市、蚌埠市、淮南市也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9%、8%、14%,皖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5242.1 亿元,同比增长 15.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3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7%,高于全省 5.2 个百分点。近些年,省委省政府一直致力于

3、开展皖北扶贫工作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先后提出了“两淮一蚌”经济带、宿淮同城化战略、 “淮蚌合芜宣”经济带、沿淮城市群战略等,制定了皖北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 年) 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若干意见 ,并且在十三五规划中确定建设皖北城际铁路网、皖北机场群以支持皖北地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皖北城乡发展一体化瓶颈制约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明显 2014 年皖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 25039 元,人均可支配收入 23175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6.7 个百分点,皖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总收入 9281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

4、收入低于全省平均 6.4 个百分点。皖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 2.5%,高于皖中地区 9.4 个百分点,高于皖南地区 16 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3 个百分点,其中淮北市、宿州市、阜阳市的城乡收入差距最为明显,分别为 2.6%、2.63%和 2.64%,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3.2%以上,亳州市、蚌埠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2.36%、2.49%,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1%、9.1%,皖北地区作为传统的农业中心、能源基地,城乡二元结构始终未能得到化解,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收入分配不合理、财政支持力度不到位等都成为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因素,城乡工农业协调发展机制失衡成为进一步拉大皖北城乡差距的

5、主要影响因素。 (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较滞后 受传统市政规划、地理位置和区位因素影响,皖北地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以来比较滞后,城乡公路颠簸难行、公交线路布局不均、城乡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老百姓出行难、生活难、休闲难。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财政资金的扶持,皖北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与皖中、皖南以及东部沿海省份相比,皖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较大差距。2014 年皖北地区新增城乡公路建设 316.4 公里,其中宿州、蚌埠、阜阳市新增公路长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72%、28%、37%,而淮北、亳州和淮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5%、51%、87%。皖北地区新增公园绿地面积 409 公顷,其

6、中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南市新增公园绿地面积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94%、90%、56%、77%,蚌埠市和阜阳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4%和 51%。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居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只有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乡建设风貌,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才能逐年提升。 (三)城乡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皖北地区城乡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淮北市、淮南市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为煤化工产业,亳州市、宿州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经济在其总产值中占据重要地位,蚌埠市、阜阳市作为区域综合型城市,发展以商贸、制造为主导的产业经济。淮北市、淮南市第二产业比重分别达到

7、67%、62%,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亳州市、宿州市第一产业比重达到 24.6%、24.7%,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过高,蚌埠市、阜阳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相对均衡,但是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仅为 31%和 33%。皖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匮乏,缺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皖北地区产业布局较为分散,难以形成产业集聚,发挥协同效应,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受区位因素制约,皖北地区既不沿海又不沿江,产品销售与原材料采购途径不畅,难以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企业成本利润率。 (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不到位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养

8、老等方方面面,社会保障体系能否真正覆盖城乡居民,惠及人民群众,是衡量城乡一体化、城乡居民无差异化的重要指标,更是关系到农民市民化、城乡居民身份认同的关键因素。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例,2014 年皖北地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同比下降 3.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0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新农合参保人数同比上升 1.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0.7 个百分点。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情况来看,淮北市增幅最快,达到 34%,亳州市、宿州市、淮南市增幅较平缓,均在 1%左右徘徊,而蚌埠市、阜阳市均出现了负增长。就农村居民新农合参保情况来看,宿州市增长最慢,仅有0.2%,淮北市、淮南市增幅相对也比较缓慢,

9、而增长幅度相对较快的亳州市、蚌埠市、阜阳市也仅有 1%、2%的增幅。 三、皖北城乡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路径优化 (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多渠道提高 城乡收入差距是制约皖北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首要因素,皖北的实际情况是城富乡穷,因此,解决的办法必须要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入手。近期,中央和地方相继发布文件要求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理顺农村土地经营权和所有权关系,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皖北地区应紧紧抓住改革的政策福利,主动引导农民加快确权登记、开展土地流转,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为农村经济注入市场机制、激励机制,从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增加农民土地流转租金。此外,当地

10、政府还应鼓励农民工进城务工,合理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其提供政策优惠、资金支持和技能培训,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 破解二元城乡结构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政府应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制定税收减免政策、下放招投标权限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适当降低贷款标准,减免借贷利息,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减轻负担。地方政府应积极组建融资平台,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投融资关系枢纽和交易平台,应妥善协调好投融资双方关系,减少交易成本费用,提高资金使用率,搞活资金流通,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多元

11、融资渠道,减轻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阻碍。皖北城乡应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在市政建设、桥梁建设、饮水供给、城乡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成效,改善皖北城乡风貌,促进皖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自主创新能够推动经济倍数增长,皖北地区产业结构布局不均衡,产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归根结底是创新驱动力不足,皖北地区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努力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运用“互联网+”的思维,着力发展产业间的协同创新,提高工农业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努力向价值链上端攀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打破时间空间制约上的优势

12、,密切与外界环境系统的信息交流,利用智能物流技术,提高供应链配给效率,发挥物联网功能,实时监测产品生产加工情况,不断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大力发展跨境电商,降低出口成本,破除贸易壁垒,增加出口贸易额。同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还要发挥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分析和预测功能,实现皖北城乡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促进皖北城乡产业结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四)健全完善城乡社保体系,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皖北城乡差异大,社会保障覆盖不均衡,特别是有些城镇覆盖到了,有些乡村没有覆盖,有些地区覆盖到了,有些地区没有覆盖。城乡社保体系建设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生产积极性,特别是在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很多农民纷纷进城,

13、参与到城市工业建设、服务产业当中去,他们为城市建设贡献了力量,可是却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农民工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他们的工作热情也得不到提高。皖北地区应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养老等方面实现交互协调的全覆盖,沉香社区作为社会管理服务的基本单元,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上要协同创新,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五)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皖北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但是农业产量不高,农业效益较低。皖北地区必须实现由一家一户的独立种植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的转变,必须引进先进的种植技

14、术,提高农业产量和经营效率,必须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环保指数。皖北城乡应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利用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乡镇龙头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发挥农业生产协同效应,适时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强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城乡商业经营网点应提前做好市场调查,积极与农业生产基地沟通协商,谈定合理的价格,积极做好农超对接,真正惠及城乡居民。 参考文献: 1 吴双胜,王淑霞,吴 玲.皖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变“市民”的角色转型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4(5). 2 任志安.加快皖北地区跨越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7). 3 陈伯庚,陈承明.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疑难问题探析J.社会科学,2013(9). 责任编辑:王 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