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不足及改进建议摘 要:针对我国企业研发活动愈来愈频繁以及会计准则有关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有所不当的现状,本文在阐述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国际惯例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即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发现我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中存在缺陷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后果。针对研发费用处理中的缺陷,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针对会计处理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后果,指出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关键词:研发支出;费用化;资本化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高科技企业逐渐兴起。环顾四周,水幕电影、谷歌眼镜、人造皮肤等高科技产品纷纷出现,充斥在人们生活中。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让人心动的产品又
2、有多少是我国的发明呢?少之又少。所以,培养创新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是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研发投资项目数量逐年递增,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活动经费近几年年均增速为 22.83%,可见,各行各业研发投资活动日益重要,研发支出的处理方法对企业的影响愈来愈大。由此,对该会计处理方法的创新也就至关重要。 1 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惯例 纵观世界各国,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存在三种方式:全部费用化、全部资本化和符合一定条件下的资本化。 (一)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 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即将研发期间的支出均列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例如:美国、德国等。正如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中规定:研究与开发
3、而发生的一切支出应列为费用。德国与美国的研发支出规定基本相同,均是在成本发生时计入当期费用。 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考虑的是研发支出所带来的未来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该处理方法,违背了会计核算中配比原则,而且,将低估企业的资产或企业价值,如:计算机软件制造成本中研究支出的费用占较大比例,对计算机软件的成本低估,进而低估了企业资产的价值。 (二)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 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即把研发期间的费用进行归集,若开发成功并取得收益,将归集的研发费用开始摊销。该处理方法强调连续多年都存在研发项目的企业总会存在某个或某些研发项目获得成功并取得收益,因而,采取将该收益与费用配比
4、,对研发费用进行摊销的会计处理方法,例如荷兰、巴西等国家。 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其依据在于研发活动会形成一定的无形资产,如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该处理方法使企业在未来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同时增加企业现有价值和整体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但是,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违背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三)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 研发支出符合一定条件下的资本化,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将研发活动区分为支出费用化的研究阶段和有条件资本化的开发阶段。目前,采用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会计处理方法的有 IASC、英国和法国。 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会
5、计处理方法,比较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但这种处理方法中资产确认标准的主观性大,从而企业利润操控可能性大。 2 我国研发支出相关处理方法 2006 年 2 月 15 日,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的相关处理做出了新规定。规定研究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即将费用支出划分为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而且新会计准则对“研究”与“开发”做出了相关定义。研究工作通过研究相关知识获得有用的信息,开发工作利用前期有价值的信息研发出某项成果,为企业带来收益。 相比而言,新准则中有众多优点,具体如下。 首先,趋同性(与国际会计准则) 。这使得我国企业会
6、计信息走出国门,迈入世界,可比性加大。 其次,新准则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规定更多的考虑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客观性。仅依据研究阶段的工作无法确定企业能否取得无形资产,无论企业是否决定继续开发工作,研究阶段的调查研究都是不可避免的,而开发阶段更可能为企业的未来带来收益。因此,将开发阶段的费用资本化更为合理。 最后,新准则中的规定对企业的发展有利。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将研发支出资本化,因此股东们考虑到企业未来的研发计划若是成功,将会增加企业资产的价值。不仅使企业资产增加,企业形象得到提升,企业股价上涨,而且对企业当期利润或分红影响较小。 3 我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法缺点及不良后果 虽然我国现行准则
7、中对研发支出实行有条件的资本化,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未明确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研发费用中计入无形资产,还是计入当期损益,关键在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分界点,然而,准则中对该分界点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2)对研究阶段的费用处理过度谨慎。准则中在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上充分体现了会计信息谨慎性原则,但对于研究阶段的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出现过度谨慎的情况。如果研发支出金额较大,在企业费用支出中占较大的比例,企业将其计入当期费用,就会虚增当期的支出,降低当期利润,甚至会影响股票的估值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3)对失败的研发项目未做明确规定。企业进行项目研发,属于投资
8、,投资必然伴随着风险,而且研发投资在高回报的期望下必然存在着高风险,即研发失败。然而,准则中激励管理层加大研发投入时,却未对研发失败做出合理的规定。 (4)披露不充分。准则中虽然明确规定了研发活动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并对其做出相关合理的定义,但是并未对研发活动的披露做出详细的规定,对研发支出进行详细登记也未做出规定。 4 相关改进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面对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和投入不合理的现状,以及针对我国研发支出的相关规定和会计处理存在的不合理之处的情况,研发支出的处理有待完善。 (一)制定两阶段划分的应用指南 研发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界定相关。因为企业研究活动种类
9、繁多,无法划定有效界限。但是,为了更加合理地处理研究费用与开发费用,有必要通过调查分析,针对研发活动比较频繁的行业,发布研发支出的行业应用指南,从而减少因企业滥用职业判断而导致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研究支出适当资本化 企业的研发项目不一,各阶段的重要性也不一致。所以,在对研发活动进行调查分析的过程中,也需对研究活动的重要性进行划分。例如,计算机软件制作过程中软件制作成本最主要的支出就是研究支出,所以对软件制作过程中研究阶段的支出也应当应用职业判断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 (三)重视研发失败的规定 研发项目多,研发失败数量必然增多。所以,对研发失败的项目也应该做出合理的规定,这样才有利于研发失败的
10、企业进一步投入资金进行研发。首先,对于未进入开发阶段的研发项目无法继续研发时,对其发生的费用可以直接计入当期费用,或者进行分期摊销。其次,对进入开发阶段的研发项目研发失败时,应该将其发生的费用在合理的年限内进行摊销。 (四)加大披露力度 为了将研发费用的应用、支出情况全面展现给投资者和股东,管理层应该加大研发费用的披露程度。研发费用的详细披露将有利于投资者进行合理估值,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也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促进企业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投资者详细的了解研发信息,企业资金的使用方向,使其能够增加对企业的信心,并加大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中涉及诸多主观判断的情况,所以企业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性,提升其职业素质。旧准则中原规定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其中就考虑了当时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因素,所以,为提高新准则的应用效果,应该有效加强从业人员的灵活性和职业判断。 参考文献: 1孙雨石,研发费用核算及其对企业会计利润的影响,财务与会计,2013,6:26-27. 2冯程程,我国研发费用税收问题探析,公民与法,2012,1:42-44. 3张光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问题的探讨,商业会计,2012,1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