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及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最新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开启了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进程,对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对现有存款保险制度所带来的影响依然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弊端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必要性来分析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提出相应的意见。 关键词显性保险制度;隐性保险制度;存款保险 DOI10.13939/ki.zgsc.2015.42.076 1 引言 存款保险条例由国务院联合多个部门制定,已经在 2014 年 10月国务院第 67 次常务会议通过,自 2015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显性存款制度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从世
2、界范围看,已经有 90 多个国家施行显性保险制度,其在保障国家安全及促进金融市场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相反,隐性保险制度存在容易引发银行道德风险,增加财政负担,工作效率低下等弊端。 2 中国隐性存款保险弊端 2.1 增加银行的道德风险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保费最终由纳税人缴纳。银行为赚取高利润,不管风险的大小,随意激励扩大规模,造成了不良资产不断增加。而政府对存款人的风险担保无形中弱化了存款人的风险意识,降低了存款人对银行的约束能力,同时也激励了银行这种冒险的行为,削弱了市场机制。2.2 增加政府负担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国家为银行提供无偿的资金保障,应对银行可能出现的紧急问题。由于没有明确的法
3、律规定和专门的保险基金,政府的这种行为大大增加了财政负担,同时由于对银行外资注资的渗入,也转化为对政府财政的压力,增加财政成本。 2.3 工作效率低下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金融机构之间没有有效的协调机制,所有事情都是事后处理,不能及时解决现有的问题,国家对企业救助又存在任意性,对金融机构的保护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公信力。 2.4 缺乏公平的待遇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带给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更多的帮助,却缺乏对小微企业的关注和资助,造成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然而其资产可能具有更多的隐患。小微银行和企业缺少应有的市场份额,扭曲了市场公平竞争机制,无法及时应对资金短缺问题。 3
4、我国显性保险制度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3.1 显性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3.1.1 克服隐性保险制度弊端的需要 长期以来,国家和政府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止因银行支付危机而导致的系统和非系统风险的出现,一般采取国家全额收购的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存款人的利益,但在无性中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金融监管的功能被弱化,降低了存款人的风险意识,银行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加大。 3.1.2 银行业改革的需要 中国加入 WTO 以后,中国银行业也面临改革压力。在金融市场开放前提下,民营资本的加入,银行资本呈现多元化发展。中国银行也通过上市的方式来拓宽融资渠道。人民币升值加速,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也进一
5、步促进多元化银行资本结构的形成。中国现行的隐性保险制度严重阻碍了银行改革的步伐。从另一个角度说,政府也随着银行资本规模的扩大感觉到资金支持的乏力。 3.1.3 居民储蓄的高度增长 作为一个高储蓄国家,储蓄存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见表 1) 。然而大部分存款人对所存银行的职能和风险以及办理的业务并不关心。因此,信息不对称可能是存款人的利益得不到相应保护的原因之一。显性保险制度通过立法来保障居民存款主体的利益,这样减少了居民对风险的恐惧心理,减少了挤兑风险的产生。 3.1.4 银行的脆弱性DD 模型分析 DD 模型论证了三个重要的观点。第一,银行可以通过吸收活期存款,为那些需要在不同
6、随机时间消费的人们提供更好的风险分担职责,并以此来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二,活期存款在一定情况下有可能发生银行挤兑,造成存款人恐慌,快速提款。第三,银行挤兑确实引发一些经济问题,包括银行破产导致贷款的撤销和生产性投资的中断。该模型包括三个时期分别是 t=0,1,2,将存款人分为类型一和类型二。假设他们在t=0 时存款是相同的,并且不知道在下一阶段的流动性需求状况,每种类型的人都只关注某一特定时间的需求流动性。现在在 t=0 时给予他们一单位的要素禀赋,如果存款人将存款投资长期资产项目,那么在 t=2 时将获得回报 R。如果在 t=1 时出现对存款的流动性需求,会导致该投资项目被迫提前清算而获得较低
7、的收益 LI11。如果这种流动性需求是独立分布的,那么概率为 p 和 1-p。假设银行将 p 中 F 资金投资于短期投资项目,如果信心是持续的,就能有效地进行风险分担。相反,如果存款人恐慌,在时期 t=1 提款的存款人超过了预测的概率 p,那么 F 资金将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流动性需要,银行被迫提前清算非流动性资产,此时类型2 存款人虽然原本打算在时期 2 提款,但担心其收益受到影响,就会参加挤兑。在这种情况下,在银行耗尽资产前,每个人都涌向银行提款。 表 1 光大银行居民储蓄 数据来源:Wind 金融终端。 3.2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3.2.1 银行竞争力的提升 这几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
8、的迈进和各项法规的提出,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增长速度有所下降(见表 2) ,营利水平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也在进一步加强。截至 2013 年年底,资产总额 151.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3%,负债总额依然有所增加,增长 13.0%;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 1016 亿元,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 0.07 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 9.95%,较年初均有所上升,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 12.19%,较年初下降 0.29 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于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 。这将为显性保险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表 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占比 数据来源
9、:Wind 金融终端。 3.2.2 存款人的风险意识提高 近年来,随着一些城市信用社的倒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存款的风险性。三十多年的改革,随着法制建设的逐步迈进,国家也在金融监管、金融立法等多个方面不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银行经营管理能力也在增强。随着人们风险意识的逐步增强,显性存款制度也不得不被推向历史舞台,推进了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进程。 3.2.3 银行会计与世界接轨 2008 年起中国银行业全面实行新的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完善了评级标准、费率、保费标准等技术指标。新的会计准则更加有效地规范了银行的行为,提升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使得监管更加全面和系统。激励我国银行对会计信
10、息披露更加透明化、规范化,更加真实地反映了银行资产安全性和经营的风险程度,为我国现行保险制度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2.4 宏观环境的影响 我国在改革发展的 30 多年,经济快速增长(见表 3) 。2013 年我国GDP 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继续以稳定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也为显性保险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宏观经济条件。 表 3GDP 逐年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网站。 4 我国显性保险制度建立的建议 4.1 强制性投保管理 相较于日本的强制性投保和美国的强制与自愿相结合,我国显性保险制度也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让每个银行都加入其中。国有银行有国家担保,一般不具有破产危机意识,
11、加入存款保险制度担心增加经营成本因此积极性不高。相反,中小银行因为没有政府资金的保证,往往希望加入保险制度,但成本大于国有银行可能发生道德危机。强制投保一方面提高对监管的专注度,对不同资本充足率等级的银行规定监管的强制性条款和选择性条款。另外,实行最小成本的管理,应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到资产总额的具体比例做出明确规定。 4.2 建立差别费率和限额赔付 根据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比率等方面制定不同的保险费率。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日本等国纷纷以“差别费率制”代替“单一费率制”以此来激励金融机构从事谨慎的业务,避免风险的过度集中和增加。实行限额赔付,也会使大额存款人面临不同的风险促使其关注银行的经
12、营,这也需要提高存款人的风险意识。全额偿付不利于市场对金融机构的约束,现在国际上的两种方案分别是人均 GDP 的倍数和 90%的人得到全额偿付,我国的显性保险制度的建立势必要参考国际的两种方案。同时在立法方面要协调多个部门的管理机制,加强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一旦发生危机降低对银行的处置成本。 4.3 建立市场化的存款保险制度,保证保险基金来源 目前世界上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通过政府出资设立;二是加强政府与银行的合作,组成存款保险机构;三是建立民间的存款保险机构。我国在机构的设立上也要注意保持机构的独立性,内部监管和外部调节双管齐下,保证存款机构的资金来源。由政府和人民银行共
13、同出资提高出资人的信心,同时也通过收取保费和投资收入,减轻巨额赔付过多消耗基金资本。 5 结论 通过对隐性保险制度弊端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必要性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退出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而过程和方式的选择依然需要循序渐进,从多个方面入手,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促进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进程。参考文献: 1刘慧,杨坚,张克情.我国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2,31(29). 2薛迎春.建立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析论J.政法学刊,2007,24(3). 3彭二腾,刘远方.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构建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8). 4肖畅.我国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基于隐性与显性制度下银行道德风险比较的角度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 5贺强.中国金融改革中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6罗伯特?吉本斯.博弈论基础M.高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续瑞挺,高马强.中国存款保险制度模式的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4(12). 8韦海祥.存款保险制度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及机遇J.中国市场,2015(21). 9陶嘉乐.农村信用社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及经营分析J.中国市场,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