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学徒制中校企合作共建“厂中校”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我国“现代学徒制”正处于大力探索与研究时期。以“厂中校”为教学平台,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本载体,以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为主线,进一步推进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据有关实践证明, “厂中校”这一模式能够让校企双方展开深度的密切合作。基于此,对这一工作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这对于培养专业人才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共建;“厂中校”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144 目前, “校企双主体”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我国社会各界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一模式也就让学生扮演学习者的身份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学习,观察企
2、业生产过程,了解企业各岗位的工作程序,了解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针对性地完善自身的不足。同时,还需要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共同对学生进行授课,充分利用企业产品展开专项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1 构建“厂中校” ,研究“校企双主体”培养人才工作模式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有的技能能够在学校里学到,而有的技能需要利用企业资源才能学到。材料工程系材料类专业将“厂中校”视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让学生们在企业内与校内实习和学习交替展开,从而保障实习质量。 “校企双主体”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于大二学期的学生进入到企业内展开两个月的实习。这两个月内的实习与日常的顶岗实习不同,
3、应在协调好多方主体关系的前提下,让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进入到企业实习。其具体实习任务是观察企业生产过程,掌握企业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帮助企业各工作人员完成相应的工作,了解各企业对员工的实际需要,由企业优秀工作者对实习者进行授课,并利用各企业产品展开专项技能训练,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以此来加强实习者的职业素养。 2 实施“厂中校”机制的建立 在建设基地时,以“内容校企定、考核校企评、基地校企共享”等模式实施。资源校企出:企业应提供基地场地和生产性设备,学校负责提供教学设备和其他设备。实习内容校企定:在实训内容中包含职业素质训练、职业道德、必要的理论教学等。教学与实训内容应该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
4、同商议,以此来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师资校企出:学校负责派出理论教师、实践教师,来完成相应的教学辅助工作;企业应选派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技能较强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考核校企评:在评价实训成绩中,以企业与学校双方一起完成,企业点评占总成绩的 65%,而学校点评占 35%。对于企业而言,积极参与到校企培养人才方案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身发展而选拔出相应的人才,因此企业在聘用学生中也会结合学生的建议。基地校企共享:实践基地既需要承担起实习生在“工学交替”时期内企业实训任务,也可以作为企业员工闲暇时间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基地。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派遣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基地实习
5、,进一步丰富自身文化知识,拓展自身学术视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同时,企业内的教师也能进入到学校内学习,这对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建设“厂中校”的基本原则 学校与企业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合作,利益平衡是关键。在国家现有制度体系中,并未规定出企业支持职业院校办学在政策上有优惠,如果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并没有利益可获得,那么企业很难与学校进行合作。因此,在建设“厂中校”中,应以双方共赢为基本原则。学校在确定合作企业时,首先应考虑企业是否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场所。其次企业应具有规模,在整个行业内有影响力,从长远角度上而言,学校与企业有必要采用合作的方式培训实习者,这样在学生
6、毕业后将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留在公司中,同时公司应多设置一些岗位与职业院校学生专业相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结合材料类专业培养人才方向来讲,企业应从生产工艺、技术管理流程和产品质检等一系列过程,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样校企双方才有共同的培养目标,企业也能运用培训的方法储备起更多的人才,方便日后使用。另外,对于职业院校来讲,如果能够主动承担起对员工短期培训的任务,让企业员工在学校内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专业技能,让他们切实体验到大学的气氛,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这对于校企双方合作也有很大的好处。基于此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在培养人才和认识企业文化中已经有了共同的信念。通过合作的一家规模大、覆盖范围广
7、的企业,自成立以来,始终都很注重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建立及发展过程始终与材料工程系进行合作,共同强化员工对产品结构和性能的了解,在近年来也在筹备建设培训基地。企业与学校达成一致的看法,共同建立“厂中校” ,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企业与学校实现双赢。 4 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安排 为了更加深入的进行合作,材料工程系选派了几名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与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开发相应的教学课程。在企业中展开整个授课过程,实习者可以在企业中吃,也能够在企业中住,除了需要在实训室教授的专业课外,学生应进入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习,在企业浓厚的气氛下
8、,让学生切实了解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在安排学生进入企业中,学生应到企业一线岗位上进行实习,至少要负责两项工作任务。在其他时间内应该在“厂中校”内实习。企业代表性的生产工艺及原理也应在“厂中校”认识和学习。企业应选取高素养、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为实习者讲课,实习者全面了解和接触企业生产产品,并接受有较强实践经验人员的指导,然后在将自身所学的技能和知识在实践中应用。 5“厂中校”建设的优点和不足 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校企联合办学培养人才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如下: 优点:从企业发展上而言,减低培训成本,针对性培养自身发展所需的员工,可以优选选择优秀的学生,储备更多的人
9、才。企业现有员工可以到材料工程系接受继续学习,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从而解决了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很多难题;从学校层面上来讲,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专业教学与行业企业发展更加符合;教师在企业实训中,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在实习中,能够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认识到自身所需知识的不足,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学习;在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方面上针对性的加强。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不足:政府并未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校企合作中,没有制定出支持和鼓励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好多公司当前正处于需要大量人才的时期,因此很愿意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但如果公司发展到
10、一定规模后,人才需求也势必会减缓,与学校合作的力度也会将降低。但综合来讲, “厂中校”这一模式在于实习者住宿、吃饭等都在企业中,将有大部分的时间在实训授课之外,学生需要进入到生产现场,掌握企业生产的环节和程序,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 总而言之,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这一模式彻底突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从教室内学习搬入到企业生产车间内学习,让学生在实习中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人才计划,因地制宜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由企业专业的人员管理学生,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但这一模式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各主体的力量,才能确保
11、这一模式成功运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 2刘桂林,童云飞,巢新冬集团化办学条件下“厂中校”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5). 3徐丽香,兰小海,朱勇萍共建“厂中校” ,探索“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基金课题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 2015 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就业创业专项)课题“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厂中校”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研究” (项目编号:JYCY201510)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孟庆红(1969) ,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工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