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施二元创新的有限资源动态配置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885868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实施二元创新的有限资源动态配置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企业实施二元创新的有限资源动态配置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企业实施二元创新的有限资源动态配置机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企业实施二元创新的有限资源动态配置机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企业实施二元创新的有限资源动态配置机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企业实施二元创新的有限资源动态配置机制研究刘志迎 1 路锋 2(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内容摘要: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于企业,企业创新战略选择是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要命题,二元创新是目前研究热点。然而,现有研究均把企业资源有限作为分析创新二元性的既定约束条件,重点分析或者实证研究实施二元创新的前因、中介、调节和控制变量,而有限资源如何在二元创新中分配的问题鲜有研究。本研究聚焦在企业实行二元创新的有限资源动态配置机制。学术界一致认为只有两种创新行为同时发展,才能保持其竞争力,并且获得短期和长期的长久利益。然而关于针对有限的创新资源具体分配机制仍鲜有研究。研究认为,企业资源分配比例与上一期

2、的绩效差值有关,基于有限资源的二元创新活动都将促进知识水平以及绩效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模拟,结果表明:与利用型创新导向企业相比,探索型创新导向企业长期绩效明显更优。而且探索型创新导向企业对绩效越敏感,长期绩效越好;反之,利用型创新导向企业对绩效越不敏感,长期绩效越好。关键字:创新;技术创新;二元创新;资源配置;配置机制 1中图法分类:C931. 引言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加强,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越来越高,因为企业的技术优势可以被竞争者轻易地模仿,因此企业需要持续地创新。随着信息时代不断深入和发展,二元创新成为一个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种属性。二元创新开始变成企业的核心问题,但是企业资源有限,两种

3、创新活动会对资源展开争夺 12,因此企业内两种创新行为所获得的资源应得到有效分配,以保证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决策和组织领域的专家强调了平衡二元创新的重要性,以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适应性。研究认为利用型创新是通过利用现有知识技能发现新的解决方法,而探索型创新则是通过探索新知识来发展新方法 2。学者们认为企业应同时追求探索型创新和利用型创新,以保持其持续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以保持两种创新的平衡。然而在目前的二元创新研究领域中,资源有限往往是作为一个前提条件来研究二元创新的前因、结果变量等因果逻辑关系。在二元创新资源分配问题上,大部分学者认为二元性 3和点断

4、平衡法 4可以用来实现。另外,绩效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之一,动态条件下,企业的绩效往往会影响到下一期资源分配的决策。企业行为理论指出 5,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相对绩效对于企业的管理层做决策更有帮助。管理者通过与基准对比来进行决策,比如根据企业相对于历史的或者同业的绩效进行对比决策。企业资源观也指出,企业进行探索型创新的两大动力主要是为现有资源寻找更好的可替代产品,即产品创新,或者是为现有资源寻找更好的利用方式,即方式创新。收稿日期:2017-03-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领导行为作用下二元创新与商业模式匹配机理研究” (7147217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

5、项目“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多主体协同创新管理机制研究” (14YJA630035)作者简介:刘志迎(1964) ,男,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市 230041)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管理。然而,尽管之前有学者研究过平衡两种创新行为的重要性以及合适的理论方法,但针对二元创新的资源分配具体的平衡机制和标准还鲜有学者研究,目前已有研究主要从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视角关注于平衡二元创新资源配置的重要性,但具体的逻辑模型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源和能力的基本元素,分为知识存量和知识流 6。企业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流来更新已有知识水平存量

6、,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7。因此知识水平在企业创新到绩效之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二元创新的过程中,来自于两种创新的知识水平不断累积,并对绩效产生影响,相应绩效表现又反过来影响下一期的资源配置,形成动态循环。研究中,考虑到企业的创新偏好,分为探索型创新偏好和利用型创新偏好,以及根据企业行为理论中企业对相对绩效的敏感程度分为高敏感度和低敏感度,两两相互组合,分为四类企业。不同类型企业对于相对绩效的反应时间和程度不同,相应决策也有差异,最终企业的发展也不尽相同。而除理论界的关注以外,自从 March 开创性提出两种创新的权衡以来,该问题在管理研究领域同时也在企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8。研究表明企业更

7、倾向于重视利用型创新 9,因为它能得到即刻并确定的回报 10,但是这容易使企业陷入“次优方案” ,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也比较差,企业应当同时追求探索型创新与利用型创新,以保持其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因此本文研究机制对于实践领域同样十分重要。因此,考虑到目前的研究,二元创新资源分配机制尚缺乏更加明晰的研究框架,以及知识在该机制中扮演的角色尚不清晰。本文基于该空白展开研究,主要贡献是扩展了二元创新的资源分配机制,与企业绩效形成了循环,同时将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水平作为中介变量在该机制中体现,同时将不同企业类型的性质考虑在内,较为全面结合实际,为不同类型企业长期动态做决策提供理论指导。2. 理论回顾2.1

8、 二元创新相关研究自二元创新的研究问题提出以来,国内外对其的研究热度也不断上升,其中主要的研究在二元创新的前因、结果等方面。在二元创新的前因变量研究中,研究学者们主要从组织结构、组织情境和领导行为等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在组织结构方面,Duncan 认为二元组织包括有机式和机械式两种,前者可以激发创新,而后者则用来实施创新; Gibson 等 11的研究阐明企业二元创新的形成受其内部非正式的联系和元素有效匹配的影响。组织情境方面的研究最为突出,张玉利和李乾文 12则证明创业导向对于机会利用、机会探索两种创新的不同影响;林明和董必荣13通过模型和实证证明相关技术多样化与二元创新平衡呈现倒 U

9、型关系;胡志维等 17通过NK 模型模拟论证了环境动态性正向促进企业探索型创新的选择和发展,负向促进利用型创新的选择。在领导行为方面,以 Hambrick15的高阶理论为代表,认为高管团队的特征可以调节两种创新的冲突和矛盾,以平衡企业长期和近期利益。戎彦珍 16也是基于此研究了高管团队中包容型领导作为前因变量影响二元创新。在其结果变量研究中,很多学者选择将绩效作为结果变量。He 17通过对制造业的数据研究,用实证方法验证了两种创新的平衡对企业增长率的正向影响;Han 等 18研究发现二元创新正向促进企业的回报率以及市场增长率。国内研究方面,何红渠 19、吴俊杰 20等也分别以中国企业作为样本数

10、据来论证了二元创新的平衡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也有大量的学者从其他视角来论证二元创新在其他因素影响企业绩效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在二元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戎彦珍 16证明二元创新完全中介影响了包容型领导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田立法 21等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发现了探索型创新完全中介影响了差异化战略对组织绩效的作用;在差异化战略对探索型创新的作用中,利用型创新则是部分中介作用。除此之外,关于二元创新平衡的研究也在不断展开,外国研究目前已经较为成熟,而国内研究则相对匮乏,这仍然是国内研究的空白。2.2 二元创新权衡自 March 在 1991 年发表了关于

11、二元创新权衡的开创性论文以来,利用型创新与探索型型创新两个构念逐渐成为了理论界的主要研究问题 22。2.2.1 两种创新行为的定义关于探索型创新和利用型创新的主要争执点在于这两种创新区别于知识学习的类型不同还是知识学习的有无 22。很多学者拥护第一种观点,即两种创新都伴随着知识的学习和创新,只不过是已不同的方式进行。比如 Baum 和 Li 认为利用型创新指通过已有研究、经验重定义以及已有章程再利用来获得知识,探索型创新则通过共同变化、有计划的实验和试点获取知识 23。He 和 Wong 认为利用型创新是巩固和提升已有市场技术的创新过程,而将探索型创新定义为目标进入新市场的技术创新过程 17。

12、因此,两种创新的不同主要在于新的知识学习是伴随着旧的学习轨迹还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学习轨迹产生 24。与之相对,也有一些研究 25认为探索型创新伴随着知识学习和创造,而利用型创新中心目标是使用过去的知识,而并非寻找新的学习轨迹。尽管关于其定义仍有很多的争议和方法,本文基于 March2的逻辑模型,认为两种创新活动中都包含了知识学习过程,即使企业只是重复之前的行为,它也积累了经验,并且降低了学习曲线,不断累积 26。因此,利用型创新通过利用现有知识积累发现新的方法,探索型创新则通过寻找新知识创造新方法 2。2.2.2 两种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March 认为尽管对于企业长期绩效,探索型创新和利用型创新

13、都是必须的,但两者是对立的,因为两者会争夺有限的资源,资源倾向于某种创新行为就意味另一种创新资源的减少 227。奉小斌等 28认为两种创新行为之间有着权衡性、普遍性的张力关系。两种创新行为具有自增强性以及路径依赖的特点,自增强趋势会显著影响二元创新的权衡。然而虽然在单一层面上两种创新行为相互排斥,但在多层面(比如个人与组织层面) ,两种创新行为是正交的。Katila 和 Ahujia29则深入地将这两种正交变量概念化,探索型创新拓宽研究宽度(引用不同的知识、技术等) ,利用型创新则不断加深研究深度(重复引用已有的知识)。Nerkar 30则认为利用型创新是过去知识时间上的延伸,而探索型创新是过

14、去知识的更新,同时特定的知识可能同时体现出高的或低的探索型创新与利用型创新。研究表明,利用型创新与探索型创新是相互正交关系,但是因为两种创新行为对于知识、资源等的利用方式是不同的,因此管理者需要控制对于两种创新行为的资源分配,以同时获得两种创新行为的成功。2.2.3 二元创新的权衡虽然探索型创新与利用型创新对于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同,而且也会争夺企业内有限的资源,但是由 2.2.2 可知,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同时发展二元创新行为。管理和战略领域的理论专家也坚持认为利用型创新与探索型创新对于企业选择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能影响企业短期和长期的成功 31。只进行探索型创新而没有利用型创新的企业可能

15、会承担过多实验成本却没有及时回报的痛苦;相反,只有利用型创新而忽略探索型创新的企业可能会承担进入次优均衡的风险。二元创新的平衡效应会正向影响企业的短期绩效以及长期的竞争优势 32因此维持一个合适的二元创新平衡对于企业的生存和繁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一部分国内研究也表明,企业实现利用型创新和探索型创新的平衡应是管理者的目标之一 33,具有二元性的组织应有如下演化路径:企业应从两种创新的不平衡,趋向于平衡,哪怕是先从低水平的平衡趋向于高水平的平衡 34。但是尽管对于企业需要平衡探索型创新与利用型创新,理论界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对于如何实现该平衡机制却尚不明确。在众多理论中,最主流的两种实现平衡的方

16、法分别是二元性以及点断平衡法。二元性是指探索型导向和利用型导向的子单元需同时追求效益最大化,而不应偏向于其中一种;点断平衡则是指首先偏向其中一种创新,在该种创新达到一定效益之后再偏向另一种。但由 He 和 Wong17的实证研究发现,二元性组织比点断平衡的组织获得更多的利润,也支持了传统的观点,即二元创新的平衡对于企业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也将基于此理论展开研究。2.3 知识在二元创新中的角色如果把企业资源视角引申开来,知识对于产品、进程以及组织创新来说也是一种关键资源 31,知识是企业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之一。同时,技术知识获取对于研究(探索型创新)和发展(利用型创新)来说,都是其主要目标 3

17、5。而由两种创新的定义可知,两种创新过程中都包含了知识学习过程,只有持续性地重组和利用已有知识并创造新知识,才能在动态竞争市场中创造并维持竞争力 36。因此企业的知识水平在两种创新的过程中都有所积累,而且又进一步作为重要资源影响着企业绩效,充分的知识基础对于下游利润导向转换与整合是非常必要的。在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循环作用中,知识水平扮演了中介变量的角色。由以上讨论可知,探索型创新与利用型创新在企业中是正交的关系,并非处于一条直线的两端。因此企业可以同时发展两种创新行为,并且理论指出二元性的发展比点断平衡法更有利于企业发展。此外,知识学习均存在于两种创新行为中,知识水平在创新过程中的不断积累和

18、增加对于企业绩效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是影响机制中重要的中介变量。3. 模型提出3. 1 资源配置比例模型根据企业行为理论 5,研究企业行为时,确定的绩效水平远不如相对某个参考点(管理层希望达到或超过的点)的相对绩效更有意义。管理者通过与目标绩效对比来评价企业的实际绩效是相对正的或负的,并通过该差值来影响其行为。组织需要有一定的标准或平衡机制来配置企业有限的资源给二元创新,来获取短期绩效目标和长期增长 37。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来看 38,当实际绩效小于目标绩效时,意味着企业资源与市场契合度较低,生产能力不足,此时企业很难发现相对新的机会重新布置资源,通过探索型创新进入新的市场领域的压力更大,此时

19、的企业更倾向于专注于短期绩效表现。反之,当实际绩效大于目标绩效时,意味着企业资源与市场契合度较高,可能存在某种“峡谷” ,这使得基于目前资源的潜在绩效水平超过了实际水平,可能会激励决策者进行更大程度创新,追求新的机会,更专注于探索型创新。即当企业的实际绩效大于目标绩效时,企业再做决策时可以将目光放的更长远,在下一期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探索型创新;反之亦然。其中,二元创新对于绩效的效应可以根据时间来观察,因此我们根据时间 t 提出资源动态配置模型 49。假设 为 t-1 期的计划绩效, 为 t-1 期的实际绩效,则 -1 1 1即表示两者的差值,即 - 0 ,即实际绩效超过计划绩效,则在 t

20、期更多的资1 11源就会倾向于探索型创新,反之亦然,因此在 t 期的资源投入比例是 t-1 期实际绩效与目标绩效之间差值的函数。由此有函数 37:f( - )= (1)=11 11+(1-1+)其中 0 1,表示在 t 期利用型创新资源配置比例,1- 为在 t 期探索型创新资源配置 比例。 为 t-1 期的计划绩效, 为 t-1 期的实际绩效, 为 t-1 期的实际绩效。c1 1 1和 g 分别是表示弹性和参照点,不同的值决定了不同性质的企业的函数。(1 )系数 c:c 表示组织对于其绩效差值的敏感度和灵活性。c 越大,组织对于其绩效更加敏感,也就更加灵活地变化对于探索型创新和利用型创新的资源

21、分配比例。(2 )系数 g:g 表示了一个资源配置的参考点,表示企业的使命更偏向于利用型创新还是探索型创新。总会有一部分企业有需要更加专注于利用型创新,而有些企业则需要更加专注于探索型创新。易知,g 的值需要大于 0 才能将资源配置曲线往左移,即利用型创新导向;反之,g 小于 0 表示企业为探索型创新导向。3.2 知识水平函数模型知识水平是在平衡二元创新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变化的,同它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组织环境、任务特质以及组织成员间的交互。内部研究投入是企业内部知识源 39,企业通过该过程接触利用每个成员的知识。知识吸收的发展需要积累和路径依。Zhang 等提出研发投入是影响知识吸收水

22、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投入方式的不同分别对企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有不同的影响,并产生不同的绩效水平。由此可知,企业对探索型创新和利用型创新的投入分别影响了知识的宽度和深度积累。因此,知识积累发生在探索型创新和利用型创新的过程中,每一次利用型创新和探索型创新进程都有知识积累过程。基于两者的性质,有如下知识创造水平函数:* + (2)=11= * * +(1- )* * - (3) 111其中 表示在 t 期基于资源配置来自利用型创新的知识积累比例, 表示在 t-1 1期基于资源配置来自探索型创新的知识积累比例。根据之前的讨论,探索型创新专注于长期绩效,因此其知识创造水平很可能不会在当期体现,需要在

23、下一期才能积累,因此 t 期知识创造水平的变化率来源于本期利用型创新和上一期探索型创新过程。其中 表示在 t期的总知识水平, 表示在 t 期可用资源的总量, 表示在 t-1 期可用资源的总量。另外, 1随着新知识的不断产生和积累,在每一期都将有一定比例的知识变成老知识而被淘汰,在这里用 表示第 t 期知识的淘汰率。3.3 知识产出函数模型付敬 7等认为企业从知识源获得知识可以直接地增强创新能力,或者通过获得的技术与自身知识结合进行转化与应用从而影响创新绩效。每一期知识水平积累到一定程度,将转化成产出,投入生产获利。李志宏 40在其基于空间计量的知识溢出模型中使用了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形式进行建模

24、测算。如果借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表示知识产出,有如下函数:=A (4) A 是常数, 是当期总的知识水平, 表示知识水平的产出弹性。 因此综上所述,有如下循环时间序列模型:图 1 二元创新资源配置机制Fig.1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 for Ambidextrous Innovation4. 结果模拟4.1 模拟假设本文基于资源配置比例函数,根据其中的 c 值与 g 值,将分成四种类型企业进行模拟,分别是创新偏好(探索型创新偏好/利用型创新偏好)以及企业敏感类型(高/低) ,具体分类见图 2。高敏感度高探索型创新企业对于相对绩效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和灵活

25、性,该类企业有着周期性的绩效目标和计划,同时这类企业极具探索和求变精神,对于探索型创新有所偏好。由胡泓 41的研究可知,该类企业更多是上市公司中的零售制造企业等。因为上市公司处于公众的监督和视野中,为吸引股东的注意和信心必须努力做出大幅变革,因此探索型创新一直是企业追求的常态,而零售制造企业短期的绩效便可能对企业的决策产生较大影响,富有弹性。高敏感度低探索型创新企业对于相对绩效有着较高的敏感度,但主要基于利用型创新进行调整。这类以企业以大规模未上市的零售制造等企业为主,企业规模越大,成立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核心刚性” ,很难再像初创企业轻松涉足新领域,并且,该类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知识、资源

26、等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框架中,思维定式强。低敏感度高探索型创新企业对相对绩效敏感度较低,这类企业以上市的国有企业为主。因为国有企业拥有较为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资源,但部门之间联系复杂,对相对绩效反应慢,但上市带来的压力又使得该类企业需要进行更多的变革和创新。低敏感度低探索型创新企业对相对绩效敏感度较低,以未上市的国有企业为主。该类企业资源雄厚,更愿意将精力放在改进现有产品和服务上,其次管理者容易满足现状,认为在现有产品和服务基础上进行改进即可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根据四种企业的特点,将其资源配置机制中函数参数赋值,运用 Matlab 软件进行模拟 34 期,比较不同类型企业长短期的绩效变化规律。(1

27、)根据前述讨论,大于 0 的 g 值表示企业更加偏向于利用型创新;与之相对,小于0 的 g 值则表示企业更加偏向于探索型创新。因此将探索型创新偏好企业资源配置比例函数的 g 值设置为-2 ,利用型创新偏好企业函数 g 值设置为 2。(2 )同理, c 值越大,企业对上一期绩效差值的反应就越敏感,越灵活地针对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本文将该类企业中分配比例函数中的 c 值设置为 0.7;对于敏感度较低的企业将其分配比例函数中的 c 值设为 0.3。(3 )针对知识水平函数,假定来自于利用型创新的知识水平增长每一期都在发生,因利用型创新主要通过利用现有的知识和办法来使得知识增长缓慢递增,因此假设两

28、种偏向企业的 在(0%,5% )区间内均匀分配,在每一期随机变化。(4 )来自于探索型创新的知识水平相对复杂。由前述讨论,探索型创新不一定每一期都会成功,但每次成功时都会带来巨大的突破。并且基于两种偏好企业的特点,假设探索型创新偏好企业每一期的 在(0% ,100%)区间内均匀分布,并且探索型创新每 4 期发生一次;而利用型创新偏好企业每一期的 则在(0% ,50% )区间内均匀分布,且探索型创新每 8 期发生一次。(5 )假设知识水平增长中的知识退化比例 在每一期的值在(1%,2%)区间内均匀分布。(6 )每一期的可用资源 将在上一期的资源发生(-10%,10% )均匀分布的变化,即=( 1

29、+r)* ,rU(-0.1,0.1) 。 1(7 )在知识产出函数中,假设 A=1,知识创造水平弹性 取值 0.8。(8 )每一期开始的计划绩效也基于上一期的绩效确定,假如 - 0,则下一期企业将会把更多的资源倾向于利用型创新,更加1 11追求短期绩效,因此假设 - 0, 则 =(1+10%)* 。11 1(9 )设定绩效 、知识水平 以及可用资源 的初始值均为 1 单位。 图 2 模拟分类Fig.2 Types of Simulation4.2 模拟结果与讨论由以上假设,分别对四类企业进行数据模拟,考虑到来自于探索型创新的知识创造水平滞后一期,因此本文进行 34 期模拟,来研究不同类型的企业

30、短期与长期的绩效趋势。表 1:高敏感高探索创新型Table 1 Firm Type One期数 绩效 知识水平 1 -111 0.999 0.999 0.042 0 0.327 0.0502 1.190 1.416 0.009 0.635 0.204 -0.1404 1.176 1.383 0.034 0 0.205 0.0646 1.411 1.990 0.016 0.602 0.205 -0.1768 1.399 1.956 0.006 0 0.214 0.08110 1.549 2.400 0.045 0.307 0.207 -0.09312 1.528 2.334 0.006 0 0.

31、217 0.08414 1.600 2.559 0.012 0.194 0.208 -0.00916 1.575 2.481 0.015 0 0.218 0.09118 1.941 3.768 0.017 0.839 0.208 -0.29820 1.922 3.695 0.016 0 0.221 0.10622 2.078 4.317 0.002 0.287 0.210 -0.07524 2.060 4.242 0.022 0 0.223 0.11426 2.261 5.112 0.048 0.346 0.211 -0.11628 2.246 5.044 0.045 0 0.225 0.11

32、730 2.698 7.278 0.019 0.665 0.213 -0.36232 2.684 7.202 0.036 0 0.231 0.13934 3.281 10.764 0.031 0.681 0.215 -0.481表 2:低敏感高探索创新型Table 2 Firm Type Four期数 绩效 知识水平 1 -111 0.995 0.990 0.016 0 0.339 0.1052 1.097 1.204 0.018 0.349 0.362 -0.0534 1.087 1.182 0.010 0 0.362 0.0646 1.202 1.444 0.013 0.427 0.359

33、 -0.0668 1.190 1.417 0.039 0 0.363 0.06110 1.229 1.510 0.045 0.135 0.359 0.01412 1.231 1.515 0.045 0 0.359 0.06014 1.320 1.741 0.030 0.268 0.359 -0.03216 1.302 1.696 0.024 0 0.364 0.07218 1.593 2.536 0.029 0.842 0.359 -0.22720 1.578 2.489 0.015 0 0.366 0.08422 1.694 2.870 0.027 0.282 0.360 -0.04024

34、1.687 2.846 0.010 0 0.366 0.09426 1.899 3.606 0.045 0.540 0.361 -0.13928 1.881 3.540 0.012 0 0.368 0.10230 2.048 4.196 0.015 0.404 0.362 -0.08832 2.034 4.138 0.018 0 0.369 0.11034 2.166 4.693 0.045 0.282 0.362 -0.033表 3:低敏感低探索创新型Table 3 Firm Type Three期数 绩效 知识水平 1 -111 1.003 1.005 0.045 0 0.592 0.09

35、72 1.031 1.063 0.017 0.146 0.652 0.0224 1.030 1.061 0.002 0 0.649 0.0606 1.038 1.078 0.017 0 0.649 0.0518 1.045 1.092 0.047 0 0.649 0.04210 1.147 1.315 0.022 0.481 0.649 -0.04214 1.139 1.298 0.042 0 0.650 0.04718 1.161 1.349 0.039 0.087 0.650 0.03422 1.141 1.301 0.0002 0 0.650 0.06626 1.196 1.431 0.

36、050 0.195 0.650 0.01330 1.192 1.420 0.016 0 0.650 0.06234 1.325 1.756 0.016 0.405 0.649 -0.050表 4:高敏感低探索创新型Table 4 Firm Type Two期数 绩效 知识创造水平 1 -111 1.000 1.000 0.019 0 0.837 0.0502 1.015 1.031 0.007 0.243 0.808 0.0354 1.009 1.018 0.004 0 0.808 0.0596 1.021 1.042 0.017 0 0.807 0.0508 1.030 1.061 0.03

37、9 0 0.808 0.04310 1.042 1.085 0.001 0.105 0.807 0.04914 1.060 1.124 0.046 0 0.808 0.04518 1.113 1.239 0.011 0.413 0.808 0.01722 1.124 1.262 0.028 0 0.810 0.05226 1.133 1.283 0.040 0.051 0.809 0.05030 1.111 1.234 0.008 0 0.809 0.06534 1.127 1.269 0.049 0.259 0.808 0.039为了更直观地表现该模拟结果,将上述结果中的绩效随着时间的变化转

38、化成图表,如图 3 所示。四类企业随着时间推移动态决策分配企业内有限资源,通过模拟看到以下四种类型企业绩效在短长期的直观走势。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00.511.522.533.5高 敏 感 度 高 探 索 型 创 新 型 低 敏 感 度 高 探 索 型 创 新 型低 敏 感 度 低 探 索 型 创 新 型 高 敏 感 度 低 探 索 型 创 新 型绩 效 时 间 序 列 图图 3 绩效时间序列图Fig.3 Performance T

39、ime Series由模拟结果,可以直观地看到高探索型的两类企业长期绩效增长比另外两类企业更加迅速,在未来更容易取得显著提高的效益,说明更加专注于探索型创新的企业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更高的绩效。其中高弹性高探索型创新企业,在有限资源分配中更加倾向于探索型创新,通过创造新的知识和方法产生量子式的跃进,该类型企业着眼于长期绩效,因此其绩效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产生明显的跃进。同时与低弹性高探索型创新企业相比,高弹性高探索型创新企业对绩效的敏感度更高,也更容易根据绩效的变化及时调整有限资源分配比例,对企业内外动态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此往往也更容易获得更好的绩效,图示两种企业走势也证实了

40、这一点。对于利用型创新偏好企业,其在资源分配中更加偏向于利用型创新,更加注重追求短期的绩效增长,是渐进式的增长,不会有太大的突破,从图示走势中也能清晰地看到,其长期绩效走势明显落后于高探索型创新的两种企业。而这两种企业对比中又发现,低弹性低探索型创新企业绩效增长稍稍领先于高弹性低探索型创新企业。因为利用型创新导向的企业更多的是常规式的改进,过于敏感可能会丢失自己的优势。综上所述,探索型创新虽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但也极大地促进了长期绩效的提升;利用型创新花费更少的时间,也会不断地积累,但长期来看绩效不会有突破式的提升。对于探索型创新偏好企业来说,绩效敏感度较高的企业长期绩效会更高;对于利用型创新偏好企业,绩效敏感度较低的企业长期绩效积累会更高。5. 结论与管理启示本文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和资源观建立模型并进行探讨,从企业管理层做决策视角切入,考虑相对绩效对于管理者决策的影响以及知识的中介作用,并结合不同的企业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 )与利用型创新相比,探索型创新能够在长期创造更多价值,也更有助于长期绩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