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 年2012 年)北京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二八年九月1目 录序言2一、规划背景4(一)现状4(二)问题6(三)机遇与优势7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建设原则8(三)建设目标9三、建设任务9四、投资标准与概算14五、2009 年建设任务与投资安排22六、保障措施242序 言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的公共设施,包括公用事业、公共工程、农村环境和交通设施等,是农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重要的先导地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对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2、推动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强化首都功能,使发展成果惠及郊区广大农民,特编制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 年2012 年) 。本规划所说“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是专指郊区范围内村庄的街坊路、安全饮水、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和垃圾处理五方面的建设。本规划是对全市郊区“十一五”规划中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具体部署,是本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 、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 、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
3、农村改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环卫专业规划等规划的具体落实。本规划规划年限为 2009 年2012 年(本届政府任期内) 。本规划规划范围为 13 个郊区区县的村庄。本规划编制数据来源:2007 年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年鉴 、 北京市村庄体系规划 (20062020) 、10 个远郊区县编制的村庄体系规划(20062020) 、2006 年 79 个市级试点村统计数据、2007 年 120 个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村统计数据、调查组随机抽取的 200 个村庄样本数据。本规划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 、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 、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
4、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 、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农村改厕规划 、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环卫专业规划 、 北京市山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 北京市山区协调发展规划 。截至 2006 年底,北京市共有 183 个乡镇(其中 41 个乡,142 个镇) ,3957个行政村,常住户 143.6 万户, 常住人口 501.6 万人,其中户籍住户 117.5 万户,户籍人口 292.2 万人。依据 10 个远郊区县编制的“村庄体系规划(20062020) ”,10 个远郊区县共有 3647 个行政村,其中重点村 2075 个,63 万户,164.4 万人,一般村157
5、2 个,36.7 万户,89.3 万人。根据统计局统计资料,近郊 3 个区共有 32 个乡镇,310 个行政村,18 万户,38.5 万人。3据调查统计,目前郊区楼房村庄 159 个,其中近郊区有 6 个,远郊区县153 个,这些村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在未来四年建设中暂不安排这些村庄。据此,本规划需要建设的远郊区县重点村有 1709 个,总户数为 43.4 万户,总人口为 113 万人;一般村 1423 个,32.05 万户,78.6 万人。三个近郊区还有 267 个村需要建设,这些村有 14.54 万户,28.3 万人。北京市远郊区县村庄类型统计表单位:个区县类型 平谷 房山 怀柔 门头沟
6、 密云 顺义 延庆 大兴 通州 昌平 合计重点村 177 238 217 114 235 264 254 250 176 150 2075一般村 96 224 67 63 103 162 122 277 304 154 1572合计 273 462 284 177 338 426 376 527 480 304 3647北京市村庄基础数据一览表内 容 村数(个) 户数(万户) 人口数(万人)13 区县 3957 117.7 292.2总 数 3647 99.7 253.7总 数 2075 63 164.4整体推进改造 362 19.5 51.2楼房村 4 0.1 0.2重点村未改造 1709
7、43.4 113总数 1572 36.7 89.3楼房村 149 4.65 10.710 个远郊区县一般村未改造 1423 32.05 78.6总数 310 18 38.5整体推进改造 37 3.05 9.3楼房村 6 0.41 0.93 个近郊区县(朝海丰)未改造 267 14.54 28.34一、规划背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市相关部门及郊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郊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市各部门落实城乡统筹方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加大了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从 2006年抓新农村试点村
8、建设开始探索到 2008 年,全市共投入 26 亿元,对 79 个试点村和 320 个整体推进村实施了村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平均每个村庄投入 651万元。各区县、乡镇政府也安排了一定资金投入村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了发展环境,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培育了新型农民,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民对近几年村庄建设予以高度评价,同时也强烈呼吁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建设力度,早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如按照前三年村庄 “五项基础设施 ”建设速度,全面完成剩余村庄的建设,需 10 年以上时间。根据农民呼声和财力的增长情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提速,为此我们
9、编制本规划,利用四年时间,实现本市村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一)现状1街坊路硬化。2006 年以前北京市乡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 ,但只是通到了村口,村内街坊路市政府没有专门资金给予支持建设,一些村庄街坊路虽然也进行了硬化,但多是村集体利用集体积累进行建设的,因此存在标准低、质量差的问题。2006 年进行新农村建设以后,市政府重点支持了市级试点村、整体推进村路面硬化,由市交通委、市发展改革委各补助三分之一的资金,实施了 399 个村庄、1644 万平方米街坊路硬化,农村地区的出行条件开始得到改善。具体调查统计情况如下:硬化率。全市村庄街道面积硬化率 85.4,其中主要街道 92.4,次
10、要街道 78.46%。 “重点村”主要街道面积的硬化率为 93.8%,次要街道面积的硬化率为 79.92%。 “一般村”主要街道面积的硬化率为 91%,次要街道面积的硬化率为77%。硬化时间。村庄路面硬化时间在两年以内的占 37.5%,35 年的占34.0%,610 年的占 17.6%,10 年以上的占 10.9%。路面结构。主要街道的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占 32.5%,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占 67.5%;次要街道以水泥混凝土面层为主,占 78.4%,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占 18%,其他类型的占 3.6%。2安全饮水。北京市村庄供水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85 年为群众改水阶段,1986
11、2004 为自来水普及阶段,2005 年至今,为实施安全饮水工5程建设阶段。经过四年的努力解决了 199 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至此北京市农民安全饮水“十一五”规划将提前两年完成。3污水处理。截止到 2007 年底,全市已有 48 个乡镇和 481 个行政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括 80 个重要地表水源地和 52 个小流域治理村。全市村镇污水设计处理能力达到 26.5 万立方米/天,污水处理率为 27%(包括户厕改造) ,其中村级处理率达到 12,其中重要水源保护区村镇污水处理率达到34%。4厕所改造。群众性较大规模的农村户厕改造开始于 1991 年。19911995 年期间完成 17.6
12、8 万户双瓮漏斗式和双格化粪池式户厕改造,19962000 年完成 14.49 万户三格化粪池式户厕改造。2001 年起全面实施户厕改造,每年改厕近 5 万户, “十一五”期间每年改厕近 10 万户,截至 2007 年农村改厕 78.66 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 66.94%,其中三格化粪池式厕所改造42.46 万座。农村无害化公厕的改造建设起步较晚,2005 年开始改造试点,当年完成了101 座农村公厕,截至到 2007 年已改造 1498 座公厕,占农村总公厕的 14.6%。截止到 2007 年底郊区农村户厕改造统计表累计卫生厕所类型(万户)区/县2007 年底统计局统计农村总户数(万户)
13、累计卫生厕所户数(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无害化厕所普及率(%)三格化粪池式三联沼气池式完整下水道式水冲式双瓮漏斗式双坑交替式其他类型朝阳区 7.1 3.05 42.96 23.24 0.47 0 1.18 0 0 1.4海淀区 4.8 0.33 6.88 6.88 0.33 0 0 0 0 0丰台区 5.8 5.26 90.69 73.28 1.08 0 3.17 0 0 1.01通州区 14.7 8.193 56.73 35.53 2.253 0.07 2.7 0.2 0 2.97顺义区 12.8 12.2 95.31 79.38 3.66 0.01 0.98 0 5.51 2.04大兴
14、区 10.7 6.93 64.77 64.77 3.92 0.078 2.91 0.026 0 0昌平区 9.0 5.9 65.56 65.56 5.3 0 0.6 0 0 0房山区 15.6 6.43 41.22 41.22 5.32 0.09 0.49 0.53 0 0门头沟区 3.1 1.7 54.84 44.19 0.91 0 0.45 0.01 0 0.33平谷区 8.0 4.99 62.4 62.4 3.34 0.053 1.58 0.019 0 0怀柔区 7.3 6.7 94.78 43.29 3.16 0 0 0 0 3.54密云县 11.4 11.08 97.19 90.7
15、10.34 0 0 0 0 0.746延庆县 7.2 5.89 81.81 49.03 2.38 0 0.3 0.85 0 2.36合 计 117.5 78.66 66.94 54.7 42.46 0.3 14.36 1.64 5.51 14.395垃圾处理。2001 年以来,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从城乡结合部地区开始启动,逐步将管理范围向郊区农村地区延伸。2002 年提出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密闭化管理。截至到 2008 年底农村垃圾密闭化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据调查统计,北京 10 个远郊区农村垃圾日产量约为 3642.8 吨,3 个近郊区农村垃圾日产量约为 448 吨。调查统计显示: 94.7%
16、的村庄已有垃圾收集设施;48.4%村庄的垃圾部分或全部转运到区县垃圾场集中处理,41.1%村庄的垃圾部分或全部为村镇简易填埋,1.6%村庄的垃圾集中焚烧,8.4%村庄的部分或全部为随意堆放;有 85.6%的村庄配有垃圾收集车。其中,28.4%的村庄同时拥有机动和人力垃圾车,28.9%的村庄只有机动垃圾车,25.3%的村庄只有人力垃圾车,17.4%的村庄无垃圾车;95.8%的村庄有专职保洁员或兼职保洁员。目前,村级保洁员队伍没有编制,村级保洁主要由以下途径:村庄聘请本村富余人员;聘请专业队伍;环卫中心负责方式。垃圾收集处理现状表(对 190 个村抽样调查结果)序号 内 容 村庄数量(个) 占抽样
17、数百分比(%)1 收集垃圾设施 180 94.72 垃圾分类 38 20.03 集中处理 92 48.44 简易填埋 78 41.15 集中焚烧 3 1.66 随意堆放 16 8.47 机动和人力车均有 54 28.48 机动车 55 28.99 人力车 48 25.310 无垃圾车 33 17.411 保洁员 182 95.8(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一些村庄街坊路还未硬化,有些已硬化路面破损严重。有 10%的村庄主要街道、20%的村庄次要街道没有硬化;硬化过的路面,有 64%的主要街道、49.8%次要街道路面有破损。 2、一些村庄街坊路硬化后缺少绿化。还有 70的村庄街坊路没有实现绿7化
18、。3、村庄饮水管网老化问题严重。运行 10 年以上且老化的管网达 8000km,存在压力不足、 “跑冒滴漏”的现象。同时尚有 50 万农户没有安装水表。4、污水处理设施总量不足。目前,只有 480 个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占应建村庄的 38%。5、无害化户厕、村公厕改造任务还很重。目前还有 40.2 万户户厕和85.4的公厕需要改造。6、部分农村垃圾消纳问题严重。目前正规垃圾填埋场建设还相对滞后,现有垃圾填埋场存在运输距离远、成本高的问题。7、长效管理滞后。由于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费用问题还没有解决,造成一些设施建好后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机遇和优势1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
19、建设的方针政策,为我们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几年的中央 1 号文件均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2006 年中央 1 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农民饮水安全、改厕、行路等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2006 年北京市委 3 号文件提出了关于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意见 ,提出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提出“抓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从解决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重点抓好道路、饮水、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等五项建设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为我们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
20、我们要积极努力共同推进。2近几年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为加速推进村庄基础设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近三年,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抓了一大批试点。通过试点,我们得到多方面的启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综合协调,加大统筹;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必须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强化部门联动和政策支撑;必须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主体;必须建管并重,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这些启示是我们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基础建设的宝贵财富,为加速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3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基础和保障。近年来,随着北京的深化改革与发展,经济建设增幅很大,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连年大幅
21、度增长,2007 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1492.6 亿元,比 2006 年增长33.6%;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达到 130 多亿元,比 2006 年的 111.8 亿元增加 18.2亿元。2008 年奥运会之后,随着市财力的更快增长,市政府用于郊区的投入将会有明显的增加,力度进一步加大,郊区农村基础设施将迎来一个建设的大好时期。8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首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部门联动、政策集成,强化政府职能,强化体
22、制机制创新,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为目标,科学有序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郊区文明程度,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提供基础条件和物质保障。(二)建设原则1、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公共财政的投向和结构,与区域功能定位相结合,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人口变动、区域发展现状等因素,统筹确立村庄建设的重点和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逐步使村庄基础设施水平与全市城市化进程相协调。2、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发挥规
23、划的引导作用,进行建设的村庄必须先行编制村庄规划,并按规划安排建设项目,推进中坚持“先重点、后一般,先地下、后地上,缺什么、补什么”的方针,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针对不同村庄、不同特点、不同建设需求,有计划分类指导,按标准分类推进,并实现集约、节约、环保、安全、高质量的建设。3、部门联动、政策集成。市、区两级政府要建立高效运行机制,搭建工作平台,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通过选项聚焦,将分散的资金集成使用,努力实现资源整合、成果共享,形成共同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工作格局。4、尊重主体,分级负责。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在村庄建设中,从规划设计、建设项目确定、
24、工程建设、工程监督、建后管护等,通过村规民约等制度设计,让农民全过程参与,在参与中增加收入、享受建设成果,同时培养责任意识。区县政府作为村庄建设的工作主体,要按照全市总体要求,加大辖区内统筹协调力度,认真履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职责。市相关部门要精简审批环节,围绕规划把关、建设标准制定、检查评估验收等重点环节,做好服务工作。5、建管同步、机制创新。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突出实效,建管同步,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紧扣管理环节,以利益为纽带,创新体制机制。工程建成后,及时进行产权移交,明确管理主体,确立管护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实现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促进可持续发展。96、培育产业、富裕农民。村庄基础设施
25、建设既要解决好农村环境改善问题,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又要营造好农村创业条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因村制宜,根据城镇、丘陵山区、生态涵养区、平原等不同区域的村庄特色和资源特点,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发展农家乐、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农民庭院经济紧密结合,拓宽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互动。(三)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提升郊区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为郊区农民提供便捷、安全、高效、全覆盖的公共服务。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均衡发展。逐年增加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到 2012 年,基本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26、务设施水平与城市相适应。基础设施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建立起以需求为导向,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农村基础设施服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2、具体目标街坊路。到 2012 年,村庄未硬化街坊路要基本实现硬化,破损严重的路面进行大修,局部破损路面进行修复。完成硬化的街坊路两侧要基本实现绿化。安全饮水。10 年以上老化管网全面进行改造,推行一户一表工程,向计量化、节约化目标迈进,实现节约用水。继续完成市爱卫会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十一五”期间农村改水工作计划中规定的工作。污水处理。到 2012 年底重要地表水源保护地村庄、民俗旅
27、游村庄建成污水处理系统,其它地区村庄依据需要建设排水边沟,污水量大的村庄将污水集中后采用简易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厕所改造。未进行改造的户厕实现全面无害化改造。对已经进行过改造,但未采用三格化粪池式、未达到无害化标准的户厕,采用三格化粪池式进行升级改造,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要求,最终实现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率达到 95%以上。到 2012 年规划重点村和民俗旅游村庄实现村村建有无害化卫生公厕。垃圾处理。到 2012 年实现郊区农村垃圾分类设施基本覆盖。以乡镇为单元建立可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包装设施及资源化利用设施,较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在边远山区垃圾运出成本比较高且困难的乡村,建立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减量化,减少填埋量和运输成本。四年内将 48 个边远山区乡镇建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