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议.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2208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议摘 要:着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卓越计划”的核心内涵之一。本科“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创新性知识的积累、创新性思维的养成、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性实践活动的锻炼。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尚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二是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不够强烈、创新动力及能力不足,并且水平参差不齐;三是创新环境有待完善。在“卓越计划”模式下,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构建卓越教师队伍;其次是打造卓越学生团队;最后是营造创新环境氛围。 关键词:

2、卓越计划;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136-05 2010 年,为具体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和行业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 。在此之前,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 “卓越计划”的实施也是为贯彻落实这一系列战略部署在高等教育领域内采取的重大改革举措。 “卓越计划”在实施层面有三个特点,其中2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是其培养模式方面的特色,按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

3、准培养人才是其培养标准方面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其培养目标方面的特色。其中,创新能力培养在“卓越计划”实施中又特别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本科阶段, “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有其特定的内涵。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历史任务的背景下,研究培养和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 纵贯“卓越计划”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面的整体设计不难看出,本科阶段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有其特定的内涵。基于本科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性教育层次,本

4、科“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创新性知识的积累、创新性思维的养成、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性实践活动的锻炼。 (一)创新知识的积累 创新知识没有明确的权威定义,也没有专门的概念解释,不妨将其理解为“为实现创新所必须储备的相关知识” 。显然,创新知识与专业有关。 “卓越计划”模式下的创新知识应该是实现工程设计、工程创意所必需的基础性知识。 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包括很多类别的课程,作为一名大学生无疑要把这些课程都要学好。 “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在原有培养目标基础上的提升,其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和按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培养人3才都是为了服务于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

5、力和创新能力这个核心。因此,“卓越计划”模式下的培养方案,无论是学校培养方案还是企业培养方案,都是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设计的,其主干课程和课程主要内容都是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来精心构建的。因此可以说,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的主干课程和每门课程里面的主要内容都是“卓越计划”范畴内的创新知识。作为“卓越计划”参与学生,既要在大学这座象牙塔内博览群书、提升思想,更要在专业领域内重点学好这些创新知识,为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思维的养成 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横向性、纵向性和系统性。思维的横向性即思维的广度,跟掌握知识的广度有关,塑造“通才” 。思维的纵向性即思维的深度,跟掌握知识的

6、精度有关,打造“专才” 。现代社会行业分工很是清晰,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入职门槛,有相关要求和标准,因此要求卓越工程师人才必须“既精又专” 。思维的系统性即思维的网面化,将所有知识积累融会贯通,搭架子呈网状,随身携带。现实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学习的各种知识哪些最关键,哪些在这件事上最有用,需要排列组合出最佳方案。创新思维只不过在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创新的元素,关键在于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催化剂,是创新能力的激发点,真正好的教育不应该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马克斯韦尔?莫尔兹也说

7、过:“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东西创造性、想象力。 ”这两句话清楚地说明了知识、4想象与创造的关系。 (三)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学习能力是指为了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和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工程师以创新为目的,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批判性地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予以应用的能力。 ”1古语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以此推之,大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恰如古语中的“渔”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知识也好,创新思维也罢,最终只有转换成创新能力才可以实现最终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而有了创新性学习能力,又会反过来促进创新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养成。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远难于对

8、其他学习能力,比如意志力、专注力等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专门的教学方法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即要结合实际工程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基于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同时强化实践教学活动,特别是严格实施企业培养方案,从具体的工程实践锻炼中来提升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四)创新实践活动的锻炼 创新实践既是对创新知识及创新思维的检验,更是“卓越计划”模式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园实践主要指在校内进行的创新实践活动,包括课内的实践教学和课外的创新实践活动,比如参加全国、各省市以及学校自己的创新性活动竞赛等

9、。校外实践主要指“卓越5计划”培养方案中企业培养方案的落实,要在不低于一年的时间内,到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去顶岗实习。 需要说明的是,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只是地点、形式和内容侧重不同,在实践内容总体安排上要具有统一性。校内实践一般在实验室进行,因此具有实验的特点,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和模拟性;校外实践在企业进行,在企业的实际工程现场进行,从事的是企业真实的工程实践活动,因此具有绝对的真实性。校内实践由教师指导,理论的因素稍多;校外实践则由工程师指导,几乎完全是实际内容。从某种意义上看,校内实践是校外实践的前奏和演练,是为校外实践做准备,校外实践则是最终的目的。 在“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

10、养的上述四个内涵中,创新性知识的积累是基础,创新性思维的养成是先导,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创新性实践活动的锻炼是途径。 二、 “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不足 (一)现状 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总体要求是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通过“3I”(Initiative,Industrial,Integrative)模式,即从知识、能力、品质三方面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其中第一“I”即 Initiative指的是卓越工程师应有的人生态度、道德品质、职业操守等,是对大学生将来胜任工程师工作的品质要求;第二“I”即 Industrial

11、 指的是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通识知识,是对大学生将来胜任工程师工作的知识要求;第三“I”即 Integrative 指卓越工程师具备的综合能力,6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是对大学生将来胜任工程师工作的能力要求。但在此基础上, “卓越计划”又着重强调要把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作重中之重来培养。具体到操作层面, “卓越计划”要求参与高校要与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深度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在组织管理上,校企要联合成立“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和具体管理部门,校企要签署合作协议并研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要明确双方职责及协同工作联系机制。在具体业务上,校企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学校

12、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和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建构,其中特别要强化实践性教学,除了在时间上要充分保障外,更要在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方式的创新以及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创新等多方面进行着手。在教学方法上,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式。 实践表明,在“卓越计划”实施一个周期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参与高校都按照教育部的具体要求,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 (二)问题与不足 “卓越计划”实施一个周期以来,尽

13、管各参与高校都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缺乏。由7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原因,现在的高校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走向学校,既在职前缺乏实际工作经历,又在职后缺乏实践锻炼,因此大部分工科教师缺乏基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也许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也许可以进行科学研究,但却缺乏实施“卓越计划”所要求的那种立足于工程实践基础之上的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工程创新实践的精神和能力。而缺乏了这种能力和精神,便不足以在课堂上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

14、的参与式学习,不足以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创新设计与创新研究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校内创新实践活动有名无实,或者创新实践活动的水平难以提高;企业培养方案也因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缺乏工程实践基础上的有效沟通而无法达成共识,造成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一些大学生自身创新意识不够强烈、创新动力及能力不足,水平参差不齐。 “卓越计划”参与学生由多种方式组成。有的高校是在高考招生时单列计划,有的高校是在入学后考试遴选,有的高校是结合两种形式组合而成。由于“卓越计划”是新生事物,很多学生和家长并不真正了解“卓越计划”的实质含义,只是凭着“卓越”二字便踊跃参加。因此,有的大学生

15、自我创新意识并不强,对新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没有坚韧的意志力将思维的瓶颈进行突破,缺乏一种沉下去的劲头和精神。有的没有认清自己及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目标不清晰,积极主动性不足,总是被家长、老师及体制推着走,渐渐地成了“体制化的人” ,缺少了自身的主体性、思考力及总结力,观察发现能力也渐渐被经常习惯8性的漠视及无动于衷所取代,缺乏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精神。有的同学则缺乏应有的创新潜质,因此,即便是同班同学,创新知识获取、创新思维养成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水平也常常出现较大的差异性。 三是创新环境还不够理想。尽管“创新”一词已是当前最热的词汇之一,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创新、践行创新,但与“卓越计划”对创

16、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相对照,一些高校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创新环境还是不够理想。首先,由于各种客观或主观原因, “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能够真正提供给学生的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和实习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有的企业实习环境不符合学生的期待,硬件设施不完善,人文环境不理想,学生自我成长难以如期实现。无形中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我创造意识淡薄。其次,学校校内的创新实践活动场所和活动条件往往很不足,要么场地不足,要么实验设备不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再次,就是学校在营造创新的校园氛围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激发。 三、 “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

17、养的建议 针对上述“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不足, “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应该从构建卓越教师队伍、打造卓越学生团队和营造创新环境氛围等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一)构建卓越教师队伍 在任何工作中,人的因素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卓越计划”实施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支适任的教师队伍,再好的计划也无法落到实处。为此,要使“卓越计划”得到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9果,首先要构建一支卓越教师队伍。 1.全面提升现有教师各种素质。首先,要强化教师师德素质。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首要的责任是育人,而育人最首要的素质就是要师德高尚。 “卓越计划”

18、表面上是培养未来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对教师的师德似乎没有更高要求,但实际上则不然。其一, “卓越计划”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职业责任感和更丰富、更全面的工程实践知识,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辛苦、更复杂的劳动,如果没有更高的师德,就难以达到这些要求。其二,现代工程教育更加重视工程师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怀,这是保证现代工程质量的前提。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师要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怀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没有这样的师德素质,就谈不上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其次,要强化教师创新素质。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照本宣科地教学。 “卓越计划”要求任课教师

19、一方面要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重建和课程内容重构,这需要创新;另一方面,要能够以工程实际为背景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这更需要创新。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创新素质,根本完不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再次,要强化教师教学素质和工程实践素质。很多工科教师学历很高,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教学素质却不高。由于没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没学过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在教学内容处理、课堂内容讲授、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等很多方面表现不尽人意。所以,各“卓越计划”参与高校要通过听课、专家指导、传帮带、进修等多种途径来强化教师10的这些教学素质。另外, “卓越计划”要求教师

20、要结合工程实践进行教学,而现有很多工程类教师自己从没有过工程实践经历。所以,必须强化教师的工程实践素质以适应“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最好的做法是通过委派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轮岗的方式来进行。 2.积极引进优秀教师。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在努力提升现有教师各方面素质的同时,还要积极从企业引进既有较高学历又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这些工程师既有较深的理论知识,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了解企业工程发展实际情况,这对实施“卓越计划”非常有益。从企业引进高水平工程师可能面临经费、住房等相关问题,如果条件不足,可以引进企业工程师做兼职教师,这样做可以做到两

21、全其美。 3.推进研讨式教学,建设创新型教风。教学方法直接决定教学效果。“卓越计划”对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就是要围绕工程实际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 “卓越计划”参与教师除了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之外,更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推进研讨式教学,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成“导演” 、设计师、组织者、指导者和评判者,让学生去做“演员” ,去当主角。在具体的课堂组织上,充分发挥多样性、灵活性特点,大力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逐步建设创新型教风。只有逐步形成创新型教风,才能逐步形成创新型学风,从而有效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