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视角下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摘要】奥尔森从公共物品理论、理性人假设及个人主义得出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进而导致集体行动困境出现的结论,并提出解决公共物品供给之道,即集团规模够小或选择性激励;但奥尔森并没有对小集团性质具体定义。本文整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小集团性质和有效性,并借助选择性激励手段以此寻找公共物品供给路径,得出非对称小集团中运用选择性激励可以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结论。 【关键词】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公共物品小集团选择性激励 一、集体行动理论与公共物品文献综述 集体行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被学者跨学科的研究分析,比如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阐述群体行为理论;
2、Neil Smelser 在其著作集体行为理论 、 工业革命与社会变迁中从社会结构视角下阐释集体行为;道格拉斯?诺斯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 制度变化与美国的经济增长等著作从社会制度变迁角度解释集团或国家利益;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在公共物品范畴内探讨集体行动困境中的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并提出破解集体行动困境之道。其中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一直被后人所称赞,James Alt 这样评价奥尔森“打开了正式研究集体行动之门” 。 但是结合公共物品供给的集体行动研究历史并不长。除了奥尔森、2奥斯特罗姆,国外学者 Todd Sandler 在其论文区域公共物品与
3、国际性组织基于集体行动视角下阐述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和全球性公共物品供给差异,其著作Global Collective Action作了更为详细阐述。国内对集体行动理论研究较少,大都都是基于集体行动理论(尤其是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本土化分析或者整合集体行动理论国外文献,比如朱宪辰等以消防为例,运用效用函数分析得出了自发合作形成集体行动供给公共物品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李婷玉以 2008 年网路事件为例,运用价值累加理论、建构主义加入社会变量解释网路集体行动为何会发生;王刚博士论述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同时探讨公共物品供给集体行动问题;李炜、杨光斌、李政军、左胤武、沈荣华和何瑞文等学者都对奥尔森集体行
4、动的逻辑进行系统整合以及贴切的评价。 二、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集体行动困境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系统整合哈丁的“公地悲剧” 、Dawes 的“囚徒困境”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模型来分析公共事务治理之道,更为确切的说是探讨“搭便车”问题。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外部性,每个都会无节制使用公共物品,但无人愿意提供公共物品;如果用非合作囚徒困境模型框架来分析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个人为追求收益最大化都不会主动提供公共物品,从而导致集体收益的下降,该模型还指出只有在重复博弈条件下才会选择都提供公共物品;本文主要在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视角下探讨公共物品问题,故着重介绍集体行动逻辑下的公共物品供给问题
5、。 传统集团理论拥护者认为集团或组织的存在是增进成员的收益,具3有共同利益的人都会为了促进共同利益而采取集体行动。但是奥尔森对此提出质疑,并认为“实际上,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奥尔森认为每个人都依据成本收益来权衡是否参与集体行动,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都想分享收益减少付出成本导致集团成员都没有动力提供公共物品。为此,奥尔森也阐述走出集体行动困境路径选择问题,即集团规模够小、集团存在强制或选择性激励。 三、公共物品供给中集体行动路径选择 怎样才能破解集体行
6、动困境呢?付刚博士对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总结道:“共同利益不是集团成员之间采取一致行动的充分条件,缘于个体的经济理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在共同利益增加的心理预期面前,集团中的个体却自觉地采取不行动,即搭便车选择,除非集团规模足够小或者存在强制与选择性激励。 ”本文从集团规模和选择性激励两个方面分析公共物品集体路径选择问题,并且根据现有文献对小集团定义。 探讨集团规模就要先从集体行动难易程度说起,奥尔森认为影响集体行动难易程度要素有:一是集团的规模,规模越小,集体行动执行更有效率,并且集团规模对集体行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二是集团成员构成,集团成员之间非对称性越强,集体行动越容易实施。 1、小集团有效性
7、 根据现有观察和理论,相对较小集团(比如特权集团或中介集团)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集体行动更为容易;那么小集团具有什么样的性质4更具凝聚力和有效性呢? (1)成员数量相对较少。学界把“集团越大,它提供的集体物品的数量就会越低于最优数量;理性个体都不会为促进共同利益而付诸努力”这一论断称作“零贡献命题” ,奥尔森也把集团规模作为集体行动实现的决定性力量,认为小集团实现集体行动具有天然的优势。比如,我们看近五年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个数大致都在 7 到 9 个之间;公共物品供给也被分割成小集体进行提供,例如生态流域治理、乡村之间公路修建等分割成小集体提供更具执行力。那么小集团成员数到底多少才合适
8、呢?John James 在论证小集团有效性课题中作了一些经验性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公共机构中“采取行动”的小集团的平均成员数是 6.5,而“不采取行动”的小集团的平均成员数是 14。怎么界定小集团成员数量难以构建数理模型进行量化,但可以肯定的是成员的数量是相对较少。(2)成员之间相容性。 “一个集团的行为是排外还是相容,取决于集团寻求的目标的本质,而不是成员之间的性质” ,此观点不管是大集团还是小集团都适用;从中我们看到公共物品的提供不仅仅要考虑集团规模还要考虑集团成员间身份认同感,王刚博士认为“成员对集团的身份认同才是集团公共物品供给的关键,而非奥尔森认为的集团人数的多少。”公地悲剧是否是
9、必然?哈丁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公地悲剧”在小集团中失效了,究其原因小集团中成员之间有强烈身份认同感,成员之间愿意放弃物质收益而追求精神收益。因此,如果小集团成员能够共进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即成员间身份认同感高,就会积极提供公共物品,5暂且不计算物质收益,精神满足度也会得以提高。 (3)成员之间非对称性。 “个人获得收益程度不仅取决于集团中个体成员的数量,还取决于个体成员的规模,即他从一定水平的集体物品供给中的获益程度” ,我们可以把成员规模理解为成员的综合实力;试想如果小集团中各成员之间实力均衡,集团中实施一项政策难以满足所有成员预期收益,那么政策的颁布或执行都会陷入集体行动困境。集团成员
10、实力非对称性越强,集体行动的实现就越容易;奥尔森还提出非对称在小集团中更具优势,因为在大集团中,非对称会增加集团组织成本(比如谈判成本) ;因此适当增加小集团中的非对称性,利于避免集体行动困境。 2、选择性激励机制 选择性激励并非都是货币奖惩等具象化、物质化激励措施;但不管以任何形式的激励它都具有区别、约束等作用。笔者将从“选择性激励”释义出发,分析选择性激励与集体行动实现的内在关系。 (1) “选择性激励”内涵。 “选择性激励”是集体行动的诱因,激励手段不仅有经济激励,还有社会激励;不仅有奖励性激励,还有惩罚性激励;更具体一点,名望、地位、自尊、友谊等都可以用于激励与制裁。而“选择性激励”在
11、小集团前提下,激励效果更为明显,因为小范围(熟人社会)内制裁更具威慑性;其实质是区别对待, “不服从的个人受到排斥,合作的个人受到邀请,但是选择性激励在小集团下才能起作用,因为成员间有面对面的接触,约束性更大” ,笔者认为“选择性激励”本质就是收益私有化,正如奥尔森所说“社会地位和社会承认是个人的非集体物品。 ” 6(2) “选择性激励”与集体行动实现。选择性激励的形式或物品如何使集体行动一致,奥利弗对被作为“选择性激励”物品作了以下限定,产品必须是非集体物品(收益的私有化) ;具有可兑换性;选择性激励的预期收益大于搭便车的收益;物品被选择性激励实施方所控制;选择性激励实施方能够明确实施激励措
12、施的预期收益大于放弃实施激励措施的预期收益。作为奖励(惩罚)的物品必须具有很高激励性(威慑性) ,同时必须是私有化物品才能起到作用。 集团如何保障选择性激励措施公正的实施呢,具有“选择性激励”的组织是应该具有行使强制性措施的权威和能力。个体理性走向集体理性是强制性、制度化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强大的组织权力维系。不管在利益分配方面,还是在组织权力方面都不应该有均等主义,均等只会导致“搭便车”的出现,而成员之间权力非对称性会促进选择性激励措施有效实施。 四、结语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中的小集团理论和选择性激励理论,观点新颖、贴切,为破解集体行动困境提供解决之道;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以及
13、效用不可分割性,每个人都想“搭便车” ,理性个体都会选择消极的提供公共物品,从而导致集体行动的困境。奥尔森认为小集团或选择性激励能解决集体行动困境下的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对小集团性质和有效性和选择性激励内涵和如何促进集体行动一致进行整合分析;数量相对较少、成员身份认同感高、成员间具有非对称性的小集团更具凝聚力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引入“选择性激励”手7段更能激励集团成员提供公共物品(但这并不否认选择性激励措施在大集团中的有效性) ,并指出选择性激励的过程必须要有强制性组织权力的维系。 【参考文献】 1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余逊达等译: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2曼瑟尔?奥尔森著,陈郁等译: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 4王刚:公共物品供给的集体行动问题兼论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J.重庆大学学报,2013(4). 5李政军: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述评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4). (责任编辑:谌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