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2788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巴塞尔协议框架下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摘 要作为高风险行业的银行业一直以来被人们看作是国际金融的支柱行业,并掌管着全球金融的发展动向和脉搏,尤其是银行业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调控、管理等积极作用,更加稳定了其在金融业中的重要地位。巴塞尔委员会作为统筹协调全球银行风险的监管单位,针对每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问题都会创新风险监管理念、建立风险监管指标或出台相应的对策以维护金融稳定。文章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则文本要求,解读巴塞尔协议在风险管理上的政策修订和应用,为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提供研究性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银行;风险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6.24.093 1 巴

2、塞尔协议的研究 1.1 巴塞尔协议的解读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经济形势急速下滑,造成了诸如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增长迟缓、市场资金价格不稳定等经济问题的出现,全球银行业面对这一世界难题,需要积极寻求相应的对策以尽量减少自身受到金融危机的摧残。2010 年 9 月 12 日,以巴塞尔协议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针对本次金融危机提出了一系列的监管要求、监管理念和监管方法,在巴塞尔协议的基础上,巴塞尔协议强化了资本定义,明确了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提高了损失吸收的能力,同时提出2了杠杆率作为资本的补充,扩大了风险覆盖的范围,补充了流动性监管要求,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巴塞尔协议的诞

3、生为金融危机暴露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方法,保障了银行的风险管理有序进行,在全球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1.2 巴塞尔协议在全球的实施 目前,巴塞尔协议中资本充足率改革框架已经于 2011 年发布,并于 2013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和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资本框架分别于 2011 年和 2012 年发布,计划从2016 年 1 月开始实施,并在 2013 年 7 月,发布了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更新后的评估方法和对其更高的损失吸收要求;巴塞尔委员会已于 2013年 1 月 6 日通过并发布了最终的流动性覆盖率标准,并计划在 201

4、5 年 1月开始实施。巴塞尔委员会还在积极推动巴塞尔协议中其他关键指标标准的制定,其中交易账户资本要求和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标准正在制定中,计划于 2014 年基本完成;杠杆率标准计划于 2015 年开始披露,并将在 2018 年纳入第一支柱实施;净稳定资金比例标准正在制定中,计划于 2018 年正式发布。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全球各成员国应于 2013年开始全面实施巴塞尔协议,并在 2019 年 1 月 1 日之前完成。目前,全球各成员国已经开始了对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各国因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或遇到的某些问题,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进度有所差异。例如在风险资本管理上,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瑞士、

5、中国等 11 个成员国或地区已经颁布了最终的实施方案并进入了实施阶段;美国、俄罗斯、阿根廷、韩国等 14 个成员国公布了最终的实施方案却还未实施。对3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目前仅有瑞士和加拿大已公布最终实施方案并实施;有包括南非和欧盟在内的 10 个成员国已公布最终实施方案但未完全实施;有 15 个成员国还未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在流动性覆盖率实施方面,截至 2013 年 8 月,还没有成员国已公布最终实施方案并实施;但有包括南非、瑞士和欧盟在内的 11 个成员国或地区已公布最终实施方案但未实施;有澳大利亚、印度、土耳其和中国香港共计 4 个成员国已发布实施草案。 整体上来看,

6、全球各个成员国都在努力推进巴塞尔协议的实施,但仍有国家和地区因为遭受经济危机的创伤过大,危害仍未完全消除,导致巴塞尔协议在该国家的实施进度有所延迟。 1.3 巴塞尔协议对中国的启示 由于巴塞尔协议是针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而制定和实施的,其政策无论在理念、制定、实施和评估方面都更加适合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中国家实施巴塞尔协议带来了不适应性,甚至会阻碍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健康发展。尤其是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的衍生品交易市场,如果是针对金融体系较为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成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强衍生品交易监管力度和措施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发展中国家的衍生品交易市场大部分

7、还处在起步阶段,一些交易政策还处在商议之中,如果过早地被监管起来,便会将衍生品交易扼杀在摇篮中,不利于国家的经济繁荣发展。因此,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环境来看,巴塞尔委员会在某些方面实施的较为严厉的监管措施并不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量。 4中国当前的经济还处在崛起阶段的飞速发展过程中,银行、保险、证券等业务交叉进行,为了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发展,提高中国金融经济的抗风险性,中国的银行业应当建立在监管引导下的适合国情的差异化竞争上,以发挥监管协议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健发展的最大效用。 2 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2.1 银行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对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承担的不确定后果,风险管理

8、是对波动性的期望结果进行预测与判断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引导结果向好的方面发展。银行业通过从客户手中募集存款资金而后进行放贷挣取差额盈利的经营方式,进行货币资本的交易,完成资金在各行各业的流通。银行业因其本身的特殊性使银行的风险涉及面更为广泛,可以说,只要涉及货币资金的行业,银行的风险就无时无刻不存在着。 2.2 银行风险的因素 由于银行风险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任何一个行业经济链出现断裂,都有可能加大银行的风险。一般来说,影响银行风险的因素有国家经济形势、市场价格、金融管制、社会信用度等,具体的因素又可分为汇率、股票、商品价格、金融创新等。无论是银行的对外经营还是内部管理,任何可能涉及的因素都会影响到

9、银行的风险存在。当然,银行的风险虽然具有不可预知性,但如果仔细研究与分析影响风险的因素和原因,是可以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从而保证银行经济的稳定发展。 2.3 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银行风险管理是针对存在于银行内部、影响和调控风险的一种管理5手段,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的多样化、复杂化发展,银行风险管理更加适用于当下的经济社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主要有资产风险管理、负债风险管理、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金融工程理论和全面风险管理。 资产风险管理是银行在发展初期为了避免因外借大量贷款收不回而导致的资金周转困难,对其资产业务需要进行严格看管,避免坏账损失的风险。负债风险管理是在资产风险管理的基础上

10、提倡多出去争取更多的存款业务,为进行更多的放贷储备资金,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是同时并行资产风险管理和负债风险管理两大理论,在保证银行对外放贷的盈利性和揽储的流动性的同时,通过调整银行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将银行的风险调控到最小值。金融工程理论是一种创新的银行风险管理模式,通过发行债券、期货等衍生产品,增加了金融的交易性,使金融制度发挥其内在潜力,保证了银行的盈利。全面风险管理是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而逐步在银行业中推广而来,这种风险管理模式力争以最少的经营成本来获取最大的收益,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全面风险管理还需要再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3 巴塞尔协议框架下银行风险管理的

11、改革 3.1 资本管理 有效管理和合理运用银行的资本,不仅可以在银行初创和发展时期提供运营资本,保证银行业务的有序进行,而且在银行盈利或亏损时能够给予客户一定的保障,不至于债权人得不到相应的利息或补偿;同时,对银行的资本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投资可以实现股东盈利的最大化目标,满足银行本身的业务发展需要。从金融秩序的角度考虑,银行资本管理6能有效约束和限制银行的无限膨胀,使银行内部的资产得到控制性的发展,防范或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在巴塞尔协议市场风险监管框架的基础上,2012 年 5 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交易账户基础评价报告 (征求意见稿) ,提出了市场风险监管体系的全面改革方向,并对内部模型法和

12、标准法的计量体系提出改革方案。在市场风险监管体系的改革方面,首先是重新划分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的边界,在确定账户划分不可取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交易证据和基于估值两种可选的重新划分账户属性的方法;二是改革了计量方法,使用预期损失法替换 VaR 指标;三是全面反映市场流动性风险来调整 VaR 模型;四是对冲和风险分散化效应的处理;五是强化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的联系。在内部模型法计量体系的改进上,通过评估交易账户模型法的适用性、建立与自身组织结构和交易管理等基础条件相匹配的交易柜台、对交易柜台可建模型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三个方面来提高内部模型法的审慎应用。在标准法计量体系的改进问题中,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

13、部分风险因素法和全面风险因素两种新的、与模型法更为有效接轨的改进方案。 3.2 流动性风险监管 2010 年,巴塞尔协议中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新规正式运营;2013 年1 月,巴塞尔委员会推出了修订版的巴塞尔协议监管规则;2013 年 7月,巴塞尔委员会又公布了流动性覆盖率披露标准(征求意见稿) ,体现了巴塞尔协议在流动性风险监管方面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巴塞尔协议的短期监管指标为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覆盖率能够从短期内衡7量一个机构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掌握银行业的流动性覆盖率,确保机构拥有足够的流动性资源来应对短期的流动性风险,并得到迅速的恢复,是流动性风险监管的目的。巴塞尔协议的长期监管指标为净稳

14、定资金比例,作为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的一个补充,净稳定资金比例要求银行在长期的经济压力环境下仍然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用来持续经营和生存1 年以上。这个监管指标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让银行找到长久持续发展的融资渠道,确保拥有大于 100%的稳定资金比例来应对流动性风险。无论是短期监管指标还是长期监管指标,两者在时间维度、分析角度和监管目标上都存在差异性,但二者互相补充,共同支起了巴塞尔协议流动性风险的核心框架。 巴塞尔协议流动性监管的新规从实质上来说是降低了监管的标准和要求,使金融机构能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给银行业一个缓冲和休整的机会。修订过的巴塞尔协议流动性风险监管规则有助于减少银行对中央银行的依赖,在一定

15、程度上隔离了政府杠杆和银行杠杆的关联,有助于银行建立更稳健的流动缓冲,促进证券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完善多元化融资机构,同时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 3.3 信用风险的度量 贷款是银行业的主要业务,也是银行获取盈利性收入的重要渠道,贷款业务的存在让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用风险大大增加,这种风险不仅存在于银行账户,也有可能存在于交易账户。信用风险往往与市场的波动是紧密相连的,因此,防范信用风险,对存在于交易中的风险进行监管和审慎,是巴塞尔协议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2013 年,巴塞尔8委员会首次采用非内部模型法来计算交易头寸的违约风险暴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期风险暴露法不能区分保证金、不能反映

16、压力条件下的监管附加因子波动水平和处理冲和净额结算过于简单的不足之处。非内部模型法相较于现期风险暴露法和标准法来说,充分考虑了抵押品和保证金的影响,并且采用了更为精密的对冲规则和选择了更为审慎的尺度乘数。为了避免信用风险的出现,应提高对信用风险的警惕,采取限额管理和签订主协议、提高抵押品和保证金管理水平、使用交易压缩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的管控。 3.4 资产证券化风险计量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是将缺乏流动性却能产生未来收益的资产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资产池,然后以资产池的收益来保证被发行的资产证券。多年来,银行作为证券化运行过程中的发起、

17、投资和承销机构,在面对资产证券化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资产证券化带来的风险。因此,银行需要计提一定的资本来抵御相关风险的爆发。巴塞尔协议采用了单独的框架度量证券化风险暴露,运用评级法、监管公式法、内部评估法、集中度比率法和支撑集中度比率法来计算其资本要求,以防范预期损失和“尾部”风险导致的非预期损失。由于新的证券化监管体系和风险计量方法还在初步的实践运用中,针对模型的不足,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反馈意见,提出修改策略。 3.5 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 重要性金融机构是指机构本身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并在全球金融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其本身的发展足以影响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9和结构变化。这类机

18、构在自身利益的获得上面一般能做出较为明智的抉择,但很少站在全球金融的角度上去考虑,因此,为了机构本身的顺利经营和全球系统的有序发展,需要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建立风险管控,尽可能地遏制危机的出现。金融稳定理事会在巴塞尔协议的基础上,先后公布了评估金融机构、市场和工具系统重要性的指导原则等一系列管控重要性机构的文件和制度。2013 年 7 月,巴塞尔委员会更新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与此同时,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也公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评估方法和政策措施。2013 年新版本的评估方法主要从样本银行的确定方法、指标的变更、可替代性分类设置、标准化银行分数、后续规划、界限分数和分组门槛

19、、分母频率、披露要求等方面来调整。巴塞尔委员会希望这些评估方法能够基于公开可得的信息进行评估,以确保各国在使用评估方法时的应用程序具有一致性。 4 巴塞尔协议在中国的展望 巴塞尔委员会作为国际金融监管组织中的一员,跟随国际金融形势的走向不断反思监管理念,推出新的监管体系。巴塞尔协议从 2010 年推出后不断修订和完善至今,协议的内容在不断地拓展和变化,应对和管控银行风险的能力也在逐步提升,而且涉及的风险也由最初的信用风险,拓展到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系统性风险等,各类风险之间的关联性也逐渐纳入监管的视野。 中国的巴塞尔协议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说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并得到了巴塞尔委员会

20、的高度认可。但从中国银行的盈利能力来看,巴10塞尔协议的推广也在宣告依靠管制保护的稳定利差时代的结束,中国银行业在资本管控、利润增长上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掘新的途径,在防范和管控银行风险管理方面需要吸取欧盟的经验,建立妥善完备的监管手段,加强与各个银行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和通力合作,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抗风险型,保证巴塞尔协议对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金玲玲.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实施基于金融结构的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刘聪.巴塞尔协议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J.银行家,2010(12):68-70. 3陆静.巴塞

21、尔协议及其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3):56-67. 4唐国储,李选举.新巴塞尔协议的风险新理念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金融研究,2003(1):46-54. 5郑良芳.跟进巴塞尔协议,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J.经济研究参考,2012(39):26-31. 6Bo Z.,Lu L.A Study on Chinese Regulative Indicators of 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Vulnerable Period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J.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2013(10):9. 7Marco Moscadelli.The Modeling of Operation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