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把握“一带一路”机遇 推进安徽企业“走出去”摘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经过多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实践,安徽省企业“走出去”的基础更加稳固,能力持续增强,经验不断丰富。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安徽企业应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创新“走出去”的路径模式,不断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 企业“走出去” 路径模式 一、 “一带一路”战略对企业“走出去”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旨在通过基础设施、资源能源、投资贸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促进沿线国家加快构建利益共享的区域资源保障体系和产业分工体系,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边及多边共赢。“一带一路
2、”战略对企业“走出去”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有利于拓宽企业国际合作的区域和领域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 “走出去”不但规模将超过“引进来” ,而且“走出去”形式将更为多样。合作空间从欧美、东南亚等传统地区进一步拓展到中亚、南亚、中东等地区。同时,由于资本流动和要素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标准等高端要素的开放和引进程度将更高,既可强化在交通运输、能源开发领域合作,也将推动在农业、装备制造、通信、金融、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合作。 (二)有利于打开企业发展新空间 2“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劳动力丰富、能源矿产资源储量较多、市场前景广阔,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相对这些国家,我国企业具有资
3、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发展经验对这些国家也有重要借鉴意义。因此沿线国家不但是我国能源、原材料的重要来源,更可成为我国进行加工制造、工程建设、农业等优势产业合作的重要区域。通过对这些国家或地区投资设厂,可以利用当地比较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打开其相邻的第三国销售渠道,逐步构建我国完整的国际生产运营网络。 (三)有利于改善企业对外投资和产业外销环境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战略融资平台的作用逐步显现,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双边经贸合作机制逐步完善,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可显著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改善企业“走出去”融资条件和政策环境,促进企业“
4、走出去” 。 二、安徽企业“走出去”的条件和优势 近年来,安徽启动实施“走出去”加速推进工程,支持“走出去”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家电、汽车、工程机械、钢铁、水泥以及船舶等优势产业走向世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下一步“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 “走出去”的方式不断优化 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安徽企业从对外承包工程、开发境外资源、开办境外加工企业向跨国并购、设立境外研发机构等转变, “走出去”业务正在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目前,跨国并购逐渐成为安徽企业3“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如 2014 年马钢股份采取资产收购方式,收购法国的瓦顿公司;2015 年,安徽中鼎公司收购德国的 WEGU 公司等
5、。通过跨国并购重组,这些企业获取高端品牌市场资源、高新技术和营销渠道等,增强企业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 “走出去”的产业类别渐趋多样化 既有传统的产业,如矿产资源加工、水泥、装备制造、家电等传统产业;也有新能源、文化等新兴产业。2011 年,以生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为主的合肥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投资 1 亿多欧元在保加利亚建设太阳能电站项目。作为服务业代表性企业的安徽出版集团其业务已进入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5 年输出版权 100 多种。芜湖方特欢乐世界项目整体输出到沙特、南非、乌克兰、伊朗等国,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大型主题公园出口国。 (三) “走出去”市场不断拓展 安徽企业
6、除加大向非洲、南美等主要地区、传统市场“走出去”的力度,也开始加大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开发力度,如马钢股份在法国、中鼎股份在德国、新华集团在美国都有投资。截至到目前,安徽企业境外投资已经延伸到中亚、南美、北美、非洲、欧洲等的 107 个国家和地区。(四) “走出去”主体日益多元 安徽“走出去”主体已由国有企业占主导向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推进转变。以往对外投资金额较大的基本为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如铜陵有色、海螺水泥、安徽省农垦集团、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省外4经建设集团、丰原集团等。但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鼎股份、海润光伏、鸿润集团、新长江集团等一批民营企业也加大了“走出去”的力度。在 20
7、14 年新增的对外投资企业中,民营企业“走出去”数量已占90%。 (五)境外园区加快发展 安徽加快在境外设立工业园区,以大型国有企业为龙头,带动中小配套企业入驻园区,以产业链的形式“抱团出海” ,共同发展,形成境外投资集聚效应,从而拉动对外贸易。目前,已陆续设有外经建集团莫桑比克贝拉工业园、海螺印尼水泥工业园、奇瑞汽车巴西汽车工业园、柬埔寨滨海经济特区等境外工业园区。 三、几点建议 安徽不少企业走出去意愿强烈,但目前“一带一路”部分地区政治风险较大,企业“走出去”受资金、信息、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也缺乏行业主管部门和商业协会的有效指导。安徽应加强总体设计,理清“走出去”路径和方式,强化政策支持,
8、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避免盲目“走出去” 。 (一)明确“走出去”区域重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安徽企业“走出去”必须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应统筹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诉求、合作意愿、资源禀赋、投资环境、产业基础条件等,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发挥所在国比较优势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明确“走出去”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选择可以遵循以下的原则:一是优5先发展与周边国家合作,充分发挥距离近、成本低、联系密切优势,再由近及远逐步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合作。二是率先发展与安徽经贸往来较多,政治、外交关系良好,有自贸区等制度安排的国家合作。三是以经济互补性强的发展中国家为合作
9、重点,对外转移产业、扩大双边贸易,实现全球生产布局,在此基础上兼顾对沿线部分发达国家的合作,获取高端要素、扩大出口市场。 (二)选择合适的“走出去”方式 “走出去”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走出去”的绩效。只有选择合适的模式,才能提升成功率。首先,不同类型的企业应选择不同的“走出去”方式。对于国际化经验还相对欠缺的企业初次跨国投资,可以通过参股、合资的方式进行投资,这样可以大大地分担风险;对于具有海外运营经验丰富、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可以选择独资的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其次,要引导企业和产业链顺次“走出去” 。率先鼓励有海外运营经验、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境外投资,再带动配套企业“走出去” ,率先鼓励技术
10、、管理优势明显的制造环节境外投资,再逐步向销售、研发、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延伸,鼓励企业向产研销一体化的跨国公司转型。最后,考虑“走出去”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方式。安徽制造业企业在技术方面比较成熟,但是很多产品在国内市场相对饱和,其出口又面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激烈竞争,这类企业可以直接到境外开办工厂,并以当地工厂为中心形成辐射周边的销售网络,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一带一路”沿线发达国家具有较强的技术,如企业想取得境外专业厂家、技术、品牌和营销网络等,应积极开展跨国并购,减少进入障碍并迅速提高企业在境外的整体竞争力。 6(三)加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园区建设 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园区不但拓展了海外发展空
11、间,也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公共平台,为发挥产业集群和投资规模效应创造了条件,对推动企业“走出去”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首先,要积极鼓励和促进“走出去”优势企业和所在国共同建立以中资企业为主的各类经济园区,并争取由中方较多参与投资建设管理,主要吸引中资企业入驻,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集群式发展。其次,应鼓励各类开发区“走出去” ,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的投资、建设与管理,大胆探索国内开发区与境外合作区合作开发的模式、路径,更有力地推动合作区的发展。最后,要加强境外园区建设的宏观指导,适度调控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规模、区域选择和功能定位等,避免开发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四)顺次推进优势产业和产品“走出去”
12、 “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缺乏必要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既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成为我国制造业转移的重要障碍。近期,安徽可以充分发挥工程建设优势,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承包“走出去”为重点,拓展承包项目范围,不能仅局限于建筑施工,逐步由低端的工程承包转身中高端的涵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经营管理全链条的基础设施投资模式。积极推动具有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和甲级设计资质的科研院所申报外经权和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同时,加强地域文化和企业形象宣传,培育潜在市场,为其它产业和产品“走出去”打下基础。后期,随着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根据不同国家和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有
13、步骤地逐步推进装备制造、7能源原材料、家电、农业、文化产业等“走出去” 。 (五)提升企业“走出去”的适应能力 构建与国际环境变化相适应的能力是安徽企业能否成功“走出去”的关键。在“走出去”过程中,企业首先必须要了解相关区域法律、风俗和营商环境等,增强风险意识。企业要“走出去”更要“融进去” 。一是提升国际化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国外跨国企业的成功大多取决于获得信息的能力。在“走出去”过程中,安徽企业应积极参与政府或行业协会等发起的经济交流活动,强化与海外华人华侨社团的联系,主动利用各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把握市场发展的动态,获得投资国法律、习俗等相关信息。二是增强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企业在“一
14、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过程中,尤其要警惕地缘政治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企业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形成完整的风险管控预案,风险管理要达到日常化、制度化。同时, “走出去”的企业要积极投保,利用境外投资险和再保险,防范和减少可能出现的投资损失。 (六)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 政府是“走出去”战略的制定者、服务者和管理者,企业“走出去”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全方位的服务。一是加强规划指导。安徽应制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战略规划,明确安徽对外投资的目标和任务,着力解决产业选择、国别选择、 “走出去”的方式和步骤、跨国公司培育等一系列相关重大战略层面问题。二是强化政策支持。要加大
15、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如建立企业“走出去”专项基金,运用财政补贴资8助,鼓励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企业在海外发展业务或投资可享受所得税减免优惠等。同时,鼓励商业性银行、商业性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开展跨国投资的贷款、保险、担保等业务。三是提供信息服务。不断完善境外投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平台为企业提供投资国的相关法律、资源、市场行情等信息。同时,要加快培育境外投资中介机构,通过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市场分析等各种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宓红.“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宁波民营企业“走出去”J.宁波经济,2015(3) 2董文标.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民营企业“走出去”J.中国金融家,2015(3) 3张同祥.安徽企业“走出去”现状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2(1) (陈香,1983 年生,安徽六安人,安徽省经济研究院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城市发展、资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