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城市贫民贫困问题摘要:以城市中贫困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依据社会排斥理论将我国城市中贫困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排斥划分为三个向度,即经济、政府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市场经济排斥、社会保障排斥及社会地位排斥。进而提出了反城市贫困问题的路径,以弱化城市贫困人群遭遇的社会排斥程度,为加强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及理论意义。 关键词:城市;贫困;社会排斥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8019702 1 理论综述 法国 Lenoir 是最早提出社会排斥概念的学者,他只是简单的描述了经济领域中的排斥现象。Gough 和 Olofss
2、on(1999)认为社会排斥是社会分化研究的延伸,社会排斥的部分理论是来源于社会学的研究。Burchardt 等(1999)指出,社会排斥是个人生活居住在一个社会中,没有以这个社会的公民身份参与正常活动的状态。Saraceno(1997)认为,公民被社会排斥,是公民参与国家、社区及市民社会活动的权利没有实现或者没有完全实现。Giddens(2001)认为社会排斥是社会成员中断或者可能中断参与社会的表现。他认为社会排斥可以有多种形式和内容,2主要有经济方面的排斥、政治方面的排斥和社会方面的排斥。 2 我国城市中贫困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排斥 在我国,依据社会排斥理论将我国城市贫困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排
3、斥具体划分为三个向度:即经济、政府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表现为市场经济排斥、社会保障排斥及社会地位排斥。 2.1 市场经济排斥 (1)劳动力市场排斥。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种多元化的态势,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多元化对于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大,尤其是对处于社会底层城市贫困群体的影响尤其深远。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层次:“一个是普通的劳动力市场,即劳工市场,一个是高素质的劳动力市场,即人才市场” 。显然高素质劳动力的就业情况要优于普通的劳动力,而且高素质劳动力的工资待遇比较高,上升的空间比较大,工作也相对稳定。相反,在普通劳动力市场,劳工们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而且缺乏就业的
4、保障,工作的环境非常差,基本没有额外的福利待遇。城市中大部分的贫困弱势群体由于受到自身条件以及不同外界因素的制约,他们基本上集中于普通的劳动力市场中,从事着“脏、苦、累、险”等别人不愿做的工作,工作时间往往远远超出法定的劳动时间,他们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这些被边缘化的贫困弱势群体由于得不到发展机会尤其是就业机会,再加上本身资源的缺乏,从而遭受到了各种社会排斥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的排斥。 (2)长期的收入贫困。 3长期的收入贫困是与劳动力市场排斥密切相关的。大量的城市贫困人口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技能等原因,他们更容易遭遇到下岗或者失业,另一方面,他们也很难得到“高收入”的工
5、作机会,只能从事于普通的劳动力市场中,工资收入水平非常低。占城市贫困弱势群体很大比重的农民工的收入同样不容乐观,农民工们经常加班加点,却只能拿到非常微薄的收入,他们无法按照劳动法规定,得到加班的额外收入,他们没有休息日,没有假期,而且农民工工资还会经常被拖欠或克扣。 2.2 社会保障排斥 城市中的贫困弱势群体往往被排斥在制度保护以外。在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将公民分为农村户口及非农村户口,农村人口无论是在就业还是社会福利尤其是在社会保障等方面都享有不平等的公民身份。近年来,经过不断的改革,虽然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城乡之间的各类矛盾与问题依然突出,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依然存在。正是在这
6、种情形下,户籍制度使生活在城市里的贫困弱势群体的主要构成人群进城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劳动就业等多方面遭到社会的排斥,他们无法与城市中其他的市民一样享受同等的社会权利及保障。可以说户籍制度是造成其他各种社会排斥的主要根源,导致农民工在医疗、教育、养老、工伤、失业、生育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无法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很多社会保障制度直接把农民工群体排斥在外,使得他们根本享受不到城市的公共福利。 2.3 社会关系排斥 4我国贫困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排斥,不仅表现为被排斥在经济、制度之外,还往往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支持而被排斥在各种社会关系之外,使他们无法正常参
7、与到社会生活当中。 (1)有效社会资本的缺乏。 “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从集体性拥有的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 。处于优势地位的群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往往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地位控制着各类社会资源,使社会资本处于自己的垄断当中,把其他群体尤其是贫困的弱势群体排斥在外。另一方面,贫困的弱势群体由于社会关系网狭窄、缺乏有效的社会资本,在他们遭遇到困难或问题的时候,只能求助于和自己同样处于弱势地位、同样缺乏社会资源的人,使得他们在困境面前根本就无力改变现实。 (2)社会关系网络的缺乏。 城市中的贫困弱势群体受到收入的限制,他们拿不出大量的金钱进行交际应酬,无法做到社会关系网络中
8、的互利互惠,无法使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时常更新,无法与其他社会群体实现良好互动,也就无法建立起广泛的、有效的、质量高的关系网,更无法得到来自其他群体有力的社会支持。一旦贫困弱势群体的社会关系网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并且继续恶化下去,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后代与其他群体建立社会关系网络的难度,贫困弱势群体也将更难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取与其他群体相同的待遇。 3 缓解城市贫困的路径 缓解城市贫困居民贫困状态或者是反城市贫困的路径应基于两个视5角:第一,国家政府应承担起构建城市底层贫困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和网络,切实维护和保障城市底层贫困居民的生存权益,建立起能够支撑他们生存的社会网络体系;第二,从反排斥的视
9、角,应弱化城市底层贫困居民遭遇排斥的力度。 3.1 创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弱化市场经济排斥 增加城市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是改善城市贫困人口生活,提高他们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径。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城市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积极就业,并且建立起公平公正的劳动力市场,要积极建设相对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增强社区的就业服务功能,为城市中贫困再就业人群免费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及指导。同时,也可以通过宣传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积极鼓励城市贫困弱势人群自主创业或者灵活就业,使城市中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 3.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弱化社会保障排斥 在我国,针对城市中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很多诸如社会保
10、障体系覆盖面狭窄、保障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统一的保障体系等不足。因此,要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要不断完善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及教育救助等相关的救助制度;要培训社区社会保障工作人员进行救助的鉴别和管理,有效促进就业,保障贫困人口分享社会成果的权利。 3.3 拓展社会支持网络,强化社区功能弱化社会关系排斥 城市中底层居民的贫困具有多重性,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以及社会关系因素造成的贫困,这些原因导致这些居民陷入贫困的泥淖中而无法6获得外部社会的支持。目前社区在贫困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还不强,即使社区内居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社区也往往会无可奈何,不能有效的保
11、护居民的利益。社区应开展对底层贫困人口的专项扶持工作,对于居民日常生活产生些影响力,同时要帮助底层贫困人们成立各种活动组织,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建立一种良性的社会组织网络,通过各种活动改变贫困人群对于自身的认知,开拓他们的社会生活网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改善贫困人群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Silver,H.Social exclusion:Rhetoric,reality,responsesM.Geneva: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bor Studies,1995:60. 2钱志鸿,黄大志.城市贫困、社会排斥和社会极化当代西方城市贫困研究综述J.国外
12、社会科学,2004, (1). 3Rose.The Welfare State East and WestJ.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 4Evers.Shifts in the Welfare Mix:Their Impact on Work,Social Services and Welfare PoliciesJ.Euro social.Vienna,1988. 5马广海.社会排斥与弱势群体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4). 6法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02. 77唐钧.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克服贫困到消除社会排斥J.江苏社会科学,20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