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视角透视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原因.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3997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心理学视角透视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心理学视角透视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心理学视角透视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心理学视角透视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原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心理学视角透视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原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从心理学视角透视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原因摘 要:校园本该是学生安心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可是近几年来,中学校园却屡屡出现暴力行为的现象。特别是在互联网媒体的曝光下,中学校园的暴力现象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攻击性行为。青少年发展的矛盾性、产生的挫折感、强模仿能力和人格因素是校园暴力发生的有关原因。只有准确找到这些原因,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还学生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青少年;校园暴力;原因分析 1 青少年校园暴力概述 1.校园暴力的相关定义 校园暴力是近年来在教育界出现的新概念,有研究者将其概括为:“校园暴力,是指以校园为背景,发生

2、在校园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既包括学生又包括老师)的导致身体或心理伤害的行为。1”由于本文主要探讨中学生之间的校园暴力问题,不涉及师生之间。所以笔者认为,中学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中学校园内外,由某些学生发出的对其他学生带来心理或身体伤害的攻击性行为。 2.目前国内中学校园暴力事件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数量和速度都在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校园暴力也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近期, “欺凌弱小”2视频频繁曝出,其暴力程度令人发指。2015 上半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主要有 42 起,其中初中生参与的校园暴力事件 33 起,占总数 69%,初中是校园暴力事件高发阶段;此外,小学阶

3、段以 13%的比例成校园暴力事件的第二高发阶段。与全球校园暴力的严重化趋势相比,我国的校园暴力程度要轻,但是危害之大。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组长王家绵认为,校园暴力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扭曲,如果任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给青少年造成一种不良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危险。2 2 中学校园暴力的原因 1.青少年发展的矛盾性是学校暴力的根本原因。 第一个提出青春期理论的心理学家霍尔,他把青春期看作是“大动荡”阶段之一。3 青春期是个体发育最明显的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着的变化。在生理方面,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型的巨大变化。同时,青

4、春期的脑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发育成熟,使得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求能力迅速发展。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性功能的成熟,开始有了性的冲动和向往。尤其到了青春期中、后期,当性激素分泌达到一定程度,性激素刺激容易打乱原有的心理和生理平衡。生理系统的不平衡容易导致个体的情绪不稳定、易激动,从而容易导致暴力和犯罪的发生。 青春发育期亦被称为危机期或困难期,因为在这一时期的儿童会遇到很多的压力、矛盾和危机。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心理的成熟相对于生理的成熟是落后的。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成人感,心理3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然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这一时期

5、被心理学家形象的称为“心理学的断乳期” ,因为青少年一方面独立意识开始强烈,另一方面,内心深处又渴望成人的理解和支持。当他们在内心郁积的困惑或愤怒无法释放时,在感情的冲动下,有可能会通过暴力达到目的。 2.挫折感是校园暴力的直接原因。 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景又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当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发攻击性行为。当人们的目标受到阻碍或被打断时,就会产生挫折感。研究表明,挫折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暴力行为的可能性。在学校里,凡是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大多都是受到过挫折的学生,他们要么是学生成绩较差,要么是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关心,要么在朋友间受到某些同学

6、的冷眼相对。他们只有在打架闹事的时候,在攻击别人的时候,能感受到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膨胀了青少年内心的自尊心理。 另外,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新一代的独生子女一直都处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他们具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过分关注自己,而忽视他人。当他们走出家庭,步入校园,不能成为班级和群体的中心时,就会产生挫折心理,从而容易通过暴力行为来确立自己的中心地位。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可以看出,这些孩子并不以欺凌别人为耻,反而通过欺凌别人拍摄视频和照片来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模仿是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 4模仿是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是自

7、己预知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研究表明,模仿可能导致暴力行为,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也尤其突出。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进行的“波波玩偶实验”证实了模仿行为的存在以及它对儿童的影响,他认为观察过攻击性榜样的人通常会模仿攻击行为,不仅儿童会这样,成人也会这样。4研究结果发现,遭受过父母打骂或遭受过校园暴力的学生施暴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暴力经历的学生。校园暴力的产生可能就是家庭暴力的后遗症。5另外,由于新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不断扩大。网络信息的鱼龙混杂,充斥着武打、凶杀和暴力的情节。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的青少年长久接触这类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就容易形成暴力倾向。 4.

8、人格因素是校园暴力的基本原因。 人格是各种心里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里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他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人格包括有气质和性格两个部分。气质它作为人格的一种特性,可以分为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每种气质类型都具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胆汁质的学生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以自我控制;抑郁质的学生性格内向,动作迟缓,胆小孤僻。研究表明,施暴者往往更具有胆汁质的气质类型,而受到欺凌的学生的气质类型则更多偏向于抑郁质的气质类型。正是由于这样的气质类型,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点。施暴者在遇到问题和矛盾时,性格较为暴躁,再加上青少年

9、时期具有的逆反心理,相比其他的方法,更愿意采用暴力5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被欺凌的学生一般性格胆小懦弱,他们一般都有自卑心理,在受到校园暴力的时候,不敢还手,也不敢报告老师,从而才让校园暴力日益猖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校园是他们成长的乐土,找到青少年校园暴力的深层原因无疑给我们学校和家庭带来新的方向,也让我们开始有针对性的解决和减少校园的暴力的问题。找到源头才能找到对策,还给孩子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培席,王绵珍等.中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2). 2曹保印.校园暴力:教育永远的痛N.中国教育报,2003,9,19. 3龙石佑.中学校园暴力事件下的心理学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4):32. 4Jerry M. Burger 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甘春华.浅谈校园暴力与学生犯罪J.科技资讯,2007,9(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