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农民工面临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6147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龄农民工面临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龄农民工面临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龄农民工面临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龄农民工面临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龄农民工面临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龄农民工面临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摘 要:农民工,一个亲切而又陌生的群体。说亲切是因为日常生活离不开他们,说陌生是因为对他们了解甚少。随着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尤其是高龄农民工面临的困境,社会必须面对并且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关键词:高龄农民工;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D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5-0027-02 所谓高龄农民工,是指 50 岁以上的农民进城务工群体。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 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73 亿农民工中,50 岁以上的占 17.1%,总数达到 4 684 万人,比 2013 年净增 600 万人。这批高龄农民工大多是改革

2、开放初期较早进城务工的第一代农民,他们没有知识,没有技能,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城里,那些最脏最累的活,不仅城市人不会干,年轻一代的农民工也不愿意干,基本上都是由高龄农民工在承担。高龄农民工所要面对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负荷、潜在的劳动风险,还有城市生活的排斥疏离、漂泊异乡的清冷孤寂,他们的困境理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高龄农民工面临困境分析 (一)养老困境 目前,多数高龄农民工每月只能领取 80 元的“新农保” ,为了养家2糊口,许多高龄农民工不得不离开农村外出务工。虽然不少用工企业也为他们建立了养老个人账户,但往往由于高龄农民工每年的务工地点不同,造成了他们的个人账户资金在现有地方各自为

3、政的养老制度樊篱下,无法进行归总累积。且个人账户系个人缴费、地方财政托底和企业缴纳三部分共同组成,而农民工流动时,只允许结算个人缴费部分提现,连结转都不被允许。 (二)生活困境 每一个高龄农民工背后,都可能有着一个并不宽裕甚至很贫困的家庭。更为可怕的是,这种贫困的身份可能会代际传递。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截至 2008 年,我国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比重仍高达 40.31%,且绝大多数父辈贫困的子女,在脱离贫困后都分布在距离相对贫困线较近的位置。高龄农民工现象,也突显出农村“养儿防老”的传统正遭遇挑战,这背后是社会流动固化、贫困的代际传递现实。在每一个高龄农民工身后,是孱弱而无法自力更

4、生的下一代,以至于高龄的他们不仅不能获得下一代的赡养,自己还必须扛起家中的顶梁柱,高龄农民工打工赚到的钱不仅要以备将来养老之需,还要用于支持自己孩子求学、成家立业,应对高涨学费、高额彩礼、高企房价等等。在高龄农民工的背后,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书致贫。原本滋润舒服的平静生活,为了圆自己的读书梦抑或是让自己的子女跳出农门,农民工们双双外出打工挣钱供子女读书,最后,子女是上了大学,但子女的薪水和生活状况却并没有他们开始想象的那么美好。子女面临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不仅无力照顾年迈的农民工父母,而且还指望农民工父母能3接济一下自己,以便买房养孙。这样,高龄农民工一边打工还着送儿女读书欠下的巨额债

5、务,一边还要尽力替儿女分忧解难,有的甚至还要尽到养老送终之义务。重重压力之下,生活困境难以改变。虽然这不能算着贫困的代际传递,但却让农民工们拿着一生来做赌注,最后依然是一贫如洗。 (三)体力困境 高龄农民工年轻时,多从事建筑等重体力劳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体力的下降,他们不得不另谋生路。许多建筑工地老板已明确不招60 以上的农民工,主要是考虑他们体力不支干活慢,另外手脚不灵便容易出现工伤事故。目前,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高龄农民工靠吃肉来补充体力,靠染发躲过检查,就充分说明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高龄农民工体力素质正在明显下降。 (四)医疗困境 医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理健康困境。大部分高龄

6、农民工所在的工作环境差,粉尘、噪音、毒气往往与农民工作业相伴,因此而致尘肺、噪音聋及职业中毒等职业病发病率日趋上升。而高龄农民工由于经济条件原因,狭小阴暗的居住条件及食品安全问题等成了威胁其身体健康的重大隐患。另一方面是心理健康困境。尴尬的“边缘化”身份令高龄农民工丧失归属感,社会的歧视加重了其自卑心理,繁重的工作强度和超负荷的工作时间加剧了农民工的精神压力。这一系列的内外在因素往往催生了各种疾病然而“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却普遍存在,社保医保能给予的救助有限,无法帮助农民工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4二、高龄农民工面临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历史的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确实经历

7、了一个过程。高龄农民工中的不少人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打工大潮南下、进城,可直到2008 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大部分才开始被纳入社会保障网。这意味着,在年近退休年龄的农民工里,很多人不满 15 年缴费年限,无法领取养老金。未富先老,是这部分群体养老焦虑的社会大背景。 (二)现实的困境 有专家计算,各类保险的缴费率超过 40%,不少企业因不愿或难以承受这个压力,而没有给予农民工到位的权益保障。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农民工不仅“议价”能力有限,还面临异地转移的困难。折腾一圈下来,拿到手的可能还没缴的多,更解决不了眼下缺钱的心慌。于是,不少人被迫选择中断社保,甚至弃保。本来多缴多得的制度设计,就这样

8、成了“能少缴就少缴”的无奈选择。 社会制度对高龄农民工的困境缺乏足够的关注和保障,也是造成他们异常艰辛的重要原因。对农民工问题,也有过相关解决措施。例如,2006 年印发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旨在全面解决农民工问题;2014 年又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 ,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这些措施值得肯定。能否在此基础上对高龄农民工量身定做相应政策制度,值得考虑。高龄农民工应对民工荒已经成为事实,高龄农民工就业将会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当下高龄农民工多从事劳动条件艰苦、劳动强度较高的第二产业或低端服务业,5而这些工作恰巧又是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从事的。即使高龄农民工目

9、前还能继续工作,但他们也有完全老去的那一天,到那时,谁来填补高龄农民工留下的空缺?高龄农民工的问题尤其是其养老问题将在 5 年内集中爆发并不是耸人听闻。 三、解决高龄农民工面临困境的对策分析 解决高龄农民工面临困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一)调查摸底 对高龄农民工问题进行的详细摸底调查,到目前,只是掌握高龄农民工总量,他们的流向、工作、收入、健康、保障等方面究竟如何,并不完全掌握;他们为什么在高龄阶段打拼,到底为谁打拼,原因也不完全了解。只有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才能制定相应政策、制度、措施化解他们的困难。 (二)顶层设计 针对已经暴露的问题早日从制度层面着手解决。比如,由于高龄农民工没有缴满

10、足够年限的养老保险而面临养老难题,可通过补缴的办法让他们领到城市的养老保险。再如,高龄农民工之所以拼命,也是因为要为自己的老人养老送终,如果对 70 岁以上老人每月增加补贴,他们压力就会小点。 (三)产业扶持 各地要为高龄农民工开发适合他们年龄、体力、技能的相关产业,或者创造适合他们特点的工作岗位,以降低他们的劳动强度和健康风险。如果说,农民工是社会弱势群体,高龄农民工无疑是弱势中的弱势。很6多高龄农民工已经在城市呆了 20 多年,但是,他们并不属于那种已经在城市稳定就业的人群,农村必须给他们留有足够能够回乡养老的资源,如承包地,如宅基地。高龄农民工大部分是必然要回到农村养老的,必须要考虑到他

11、们的归属问题。在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还给不了他们完备的保障时,至少还可以做到一点不要把他们的地拿走! (四)社会保障 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政策托底的水平努力再高一些,社会保障能力尽力再强一点,让高龄农民工能够对未来的预期更好一点,在确实感觉力不从心之时,能够平平安安、比较健康地尽早回到农村养老。没有养老个人账户的高龄农民工,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直接全部纳入新农保(个人不再另行缴费) ;抓紧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加、结算、转移支付平台,把高龄农民工可能分散于多地的个人养老账户资金全部激活。另外,还可以尝试国家划拨专项资金解决高龄农民工养老问题。这些措施都非常必要,从现在社保体系已有的基础来看,

12、并不复杂和困难,关键是有关部门必须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 高龄农民工的问题,本质上反映的是贫富差距、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没有近 5 000 万高龄农民工的小康,那整个社会的小康将大打折扣。所以,关爱关心高龄农民工、解决高龄农民工问题刻不容缓,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关系到执政党优越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陈凯.农民工风险分析及其保险对策的选择J.农村经济与科技,72013,24(11):146-147. 2 “高龄农民工”靠什么老有所依N.人民日报,2015-05-05(5). 3 不要让高龄农民工老无所依N.农民日报,2015-03-25(3). 4 如何化解高龄农民工身上的哀与伤N.新华每日电讯,2015-03-23(3). 责任编辑 安 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