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紫 云 小 学(村小) 创新理念谈了好几年了,也付诸实施了,但收效甚微。学生的眼界还并不开阔,学到的知识还只是抽象的、肤浅的。去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教学,改变了以往课程结构单一、学习枯燥泛味的局面。学生素质走向全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感受人生、体验生活,并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去创造生活。 上学年,我校在三年级进行了尝试。同学们的兴致很浓,在实践中大家都有各自的收获与体会。综合实践老师与其他指导老师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学期,我校结合实际,虚心听取群众 意见,群策群力,在调查学生喜好的前提下,制定了我校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 课程
2、目标 根据新课程实施纲要中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定为: 1.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综合实践的兴趣及态度,并能在实践中获取真知。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然、宇宙之奥秘,热爱大自然,并能树立主人翁精神,做个环保小天使。 3.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能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参加综合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新知,并逐步建立创新意识。 4.培 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活动中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并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他人、自我的责任感。 5.初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3、并能通过上网浏览,查找相关资料,能进行分析、判断,能用各种方式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接受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见解的思想及观点。 6.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使学生初步具有策划、组织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掌握听取他人意见的做事方法。 二 实施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其学习和研究的内容与领域十分广阔,它强调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要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信息技术: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上网也是学生们接受新知识的直接手段,在综合实践中也必须借助电脑来进行启蒙教育。 ( 1
4、) 了解当今是信息化社会,了解掌握电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 2) 初步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上网浏览,查找相关资料。 ( 3) 学会从各种渠道收集、提取信息,包括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等。 2、劳动技术:学会自我服务劳动,提高自主生活的能力,能自己梳头、扎辫、 洗澡、洗小东西,能整理房间等。 3、家务劳动:了解厨房卫生常识,学会洗刷餐具,在父母的指导下能做简单的饭菜,初步了解用电安全常识,懂得帮父母分担些家务,同时也尝到劳动的快乐。 4、社区服务:参与公益性的社区宣传、调查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大胆走向社会,与人交往合作,并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能
5、关心帮助他人。懂得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知识。 5、自主研究:运用所学知识,亲身体验兴趣和爱好,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再付诸实施。 三 课程实施 1、课时: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机动, 每周三课时,其中每周有一课时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2、课型:方案设计型、知识研讨型、实践活动型、成果交流型 3、师资:综合实践活动专任教师:邱雅华 女 教龄八年 英语专任教师 协 作 人 员:三、四年级其他任课教师、社区专业人员、家长等 智 囊 团 构 成: 茆息明 男 教龄 14 年 学校校长 蔡美琪 女 教龄 25 年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尤小书 女 教龄 13 年 语文专任教师 4、实
6、施计划 准备阶段: 2003 年 8 月 10 日 8 月 28 日:学习、研究并制定实验计划,调整课表,确定人员 实施阶段: 2003 年 8 月 29 日 12 月 21 日 第一阶段:( 2003.8.29 2003.10.30) ( 1)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组成若干小组,师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聘请辅导人员向智囊团提出申请后实施。 ( 2)实施活动方案 ( 3)活动结束后进行研讨、小结再改进。 第二阶段:( 2003.10.31 2003.12.21) 在 第一阶段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选择合作伙伴,聘请指导人员,采取集体、小组或个人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活动或
7、研究,交流活动方式与成果。 总结阶段: ( 2003.12.22 2004.1) 形成活动课程内容、活动方案、案例分析、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学生成果、评价方法等。 四 课程评价 1、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自评、生评、师评相结合,指导学生自主地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的整理。 2、对教师评价 重过程,由学校行政和学生、家长三部分构成。 3、对课程的评价由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形成。 4、该课程评价属发展性评价,以省教育厅 2001 年 8 号文件和“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为指导。 2003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