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人物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7208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众人物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众人物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众人物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众人物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众人物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公众人物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摘 要 由于公众人物的社会知名度比较高,他们的言行举止被普通公众广为关注,而民众的言论自由很容易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造成侵害。所以,我国名誉权的法律保护就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范围做出了合理的范围界定。本文通过对公众人物名誉权法律保护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对其的法律保护制度,以此来保证公众人物名誉权不受侵害。 关键词 公众人物 名誉权 法律保护 作者简介:孙玉国,中共临沂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291-02 近年来,公众人物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案件常有

2、发生,所以我国对于公众人物名誉权的法律保护加大了重视。加大对公众人物名誉权的法律保护力度,不仅可以帮助公众人物解决问题,引导正向舆论,还能对国家的形象进行保护,减少有可能损伤国家形象的事件发生,从而促进我国社会能够获得更多的正向能量。 一、公众人物名誉权所包括的范围 (一)名誉权与隐私权分离 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应当分离开来。在过去,我国还没有将2名誉权和隐私权分开时,对于这两种案件很难从法律角度进行审理。但是,隐私权主要指的是公民个人的秘密生活被他人干扰后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而名誉权则主要是对公民的名声造成损害而受法律保护的权利。由于名誉权和隐私权的内涵和意义都不相同,所以,在 2001

3、 年,我国颁布了新的法律,明确将名誉权和隐私权进行了区分。这样的进步,不仅仅是隐私权法律的进步,对名誉权法律来说也是一种进步。但是,这只是初步的分离,对于名誉权和隐私权的法律制度还未建立完善,所以为了名誉权能够获得更长远的发展,还需要继续完善法律制度,加快前进的脚步。 (二)名誉权和信用权的融合 名誉权和信用权是否需要分离,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专家认为,信用权应该单独分离出来。他们认为,名誉权主要是对人的道德、品行等方面的评价,而信用权则主要是指对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经济能力、履约意愿指数的社会综合评价。他们认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方面的法律,所以一概进行分离设立。 然而,还有另

4、一种看法,即认为名誉权和信用权是相互融合,不能分割的。他们认为,所谓信用权就是关于经济方面的名誉权,它是名誉权中的一部分,只不过主要是处于经济方面的综合评价。所以,他们认为名誉权和信用权是有密切关联的,一方受损另一方必然受损,没有必要将其分开立法。而公众人物的信誉权里也应该包含着信用权,这两者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不易区分。所以,完善信誉权法律制度,自然就完善了信用权法律制度,两者相互交融,不可分割。 3二、公众人物名誉保护法律所面临的难题 (一)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法律与言论自由的相互矛盾 由于公众人物的私人生活会与公共利益有很大的关联性,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在法律规范之内可随意生活,公众人物需要保

5、证自己的行为举动能给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而随着现代媒体科技的发展,对于公众人物的关注和报道又上升到了另一个层面,使公众人物的生活更加透明化。而媒体对于公众人物的关注和报道不一定只报道公众人物优秀的一方面,也可能会报道出公众人物不好的地方。 但是,当媒体仅仅只是为了吸引群众的眼球,而进行虚假的报到时,就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造成了侵害。这就造成了我国言论自由权和公众人物名誉权的矛盾难题发生。 (二)需要对公众人物进行名誉权的限制 由于公众人物具有公共利益性的特征,所以公众人物的个人言行都与公共利益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公众人物的言论也有可能和他们的名誉权发生一定的矛盾。由于两种权利侧重点不同,才造成矛盾

6、现象的产生。言论自由侧重于大众的利益,而名誉权则更侧重于个人利益。 在公众人物中,尤其是有关于政治方面的公众人物,他们的所有言行都与国家的形象紧密相连。面对这些公众人物,需要对他们的名誉权进行限制,这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自由。 (三)缺少完善的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法律制度 我国公众人物的名誉权法律保护制度不够完善,不能有效的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进行保护。尤其对于政治性的公众人物来说,无法进行有4效的名誉权保护,不仅仅对其个人的名誉有影响,更会对国家的形象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我国的整体发展。不健全的法律保护制度,还会使得一些不法人员趁机钻法律的空子,利用法律漏洞对公众人物进行攻击,从而达到自己不为人

7、知的目的。由于公众人物的特殊性质,他的名誉好坏对我国公共利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所以,对于我国名誉权的法律制度建设,需要受到国家的重视,以免阻碍到国家的繁荣发展。 (四)我国对于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审理公开度不够 当涉及公众人物的隐私时,我国通常会采用不公开审理方式进行审理。由于公众人物本身的特殊性,所以,这样的审理方式不利于我国公共利益的发展,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我国群众对于公众人物的监督力度,会让群众有不信服的感觉。随着时间的发展,如果长期都采用不公开审理方式,那群众就会对审判结果产生疑虑,认为审判结果不公正,从而降低国家信用度。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该加大对公众人物的审理透明度,真正做到公开、

8、公平和公正三原则,能够使群众信服,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确保法律制度的公正性,加强法律制度的可信度。三、对我国公众人物名誉权法律保护的建议 (一)我国应建立具体的有关于名誉权的法律制度 为了增强公众人物名誉权的保护力度,我国应该设立相关的保护法律制度,以此来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有明确的保护 。只有这样,才能让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我国还应该明确规定公众人5物所属范围,这样才能将公众人物真正从普通群众中分离出来,除了明星以外,还应当把政治官员当成公众人物中的一员。因为政治官员的一举一动都不仅仅是代表他们自己,甚至会代表国家形象,所以,政治官员更应该成为公众人物中的一员。 (二)对

9、公众人物的名誉权案件进行公开审理 当案件的审理遇到公众人物的隐私时,通常会采用不公开审理的方式,不公开审理是不正确的 。这不利于人民群众了解事情的首尾,也就降低了案件的透明度和公正度。不公开审理案件会降低人民群众对于事件的信任度,不利于公共事业的发展,同时还有可能会给群众造成拒绝监督的假象,造成群众的不满。所以,公众人物的案件审理应该采取全程公开方式,这样才能促进群众的监督力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不受侵犯,同时也能够使人们对于案件的审理结果更加信服。 (三)建立恶意诉讼惩罚制度 为了降低恶意诉讼的数额,我国应该加快设立恶意诉讼惩罚制度,以避免一些不法分子恶人先告状,进行无理无据的诉讼,对公众人物

10、造成恶劣的影响 。所以,建立与完善恶意诉讼惩罚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只有加快了对恶意诉讼惩罚制度的建立,才能减少我国对于公众人物的恶意攻击,保护了公众人物的名誉。对公众人物的名誉保护,尤其是对政治性公众人物的保护,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四)建立对新闻媒体的制约制度 现代的言论自由,使得许多新闻媒体出现了报道情况不属实的情况。我国应该加大对媒体的言论制约,因为媒体面对的群众面较大,所做出6的报道会被人广泛知晓,所以,媒体所报道的内容一定要保证真实有效 。对于模糊不清的事件,媒体也必须进行客观的报道,不能有意的将舆论引导向某一个方向。因此,我国应该颁布媒体言论制约法律,对媒体的言论进行一定程度上

11、的制约。这种制约是为了保证媒体报道事件的真实性,减少部分媒体为了吸引群众注意力而报道虚假信息,对公众人物的名誉造成损害。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保护公众人物的名誉不被损害,促进国家法律的健全。 四、 公众人物名誉权法律保护的重要性 (一)公众人物名誉权得到保护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公众人物的具有特殊的公共利益属性,所以公众人物的名誉不仅仅是对他个人有所影响,更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力度。 所以,只有保证了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不受侵犯,才能真正的维护社会群众的利益。如果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尤其是政治性的公众人物,甚至于会对国家形象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的发展进步。 (二)公众人物名誉权得到保护对个

12、人的影响 由于公众人物生活透明度较高,所以心理压力一般也比较大。对公众人物名誉权进行保护,不仅能够保证国家利益,还能降低公众人物自身的心理压力,更好的为社会公共利益做出贡献。如果不对其进行保护,那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社会舆论的力量不可小瞧,当社会舆论压倒性的朝一个方向发展的话,那对于公众人物的压力是相当大的。倘若朝负面影响发展,那对公众人物的心理健康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可能会出现抑郁等疾病。 7所以,公众人物名誉权得到保护对公众人物个人的影响也是极其巨大的。 五、结语 公众人物的名誉权能否受到法律的保护,对于公众人物个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来说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当公众人

13、物的名誉权不能受到合理的保护时,不仅仅会对公众人物个人产生负面影响,更会对社会的公共利益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我国必须深刻的了解到对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能够将名誉权制度与隐私制度进行分离,而与信用权进行融合。合理的法律保护方法才是真正促进社会发展的方法,不能盲目的进行保护。同时,对于新型媒体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制约管理,不能任其肆意报道,只为吸引群众眼球进行报道,报道内容必须符合事件真实情况。对于进行虚假报道的媒体,国家应对其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提高媒体报道真实性。只有这样,公众人物的名誉权才能获得真正的保护,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注释: 梁群.浅谈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兼论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之冲突.学理论.2011(14).115-116. 柳倩宇.公众人物名誉权的保护.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6-37. 刘华.公众人物网络名誉权保护浅析.现代妇女(下旬).2013(6).60. 刘继业.论公众人物名誉权及其保护范围.世纪桥.2014(6).59-60. 8参考文献: 1刘继业.论名誉权保护视野之下的公众人物.商业经济.2014(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