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的大单背后.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8569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外并购的大单背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海外并购的大单背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海外并购的大单背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海外并购的大单背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海外并购的大单背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海外并购的大单背后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中,中国企业作为买家的存在感正在迅速提升,负担也越来越重。 “与其说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是对资本的收购,不如说其已经倾向于追逐技术、品牌,以期满足其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不断攀升的野心。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服务部合伙人路谷春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如是指出当下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热潮的本质。 根据彭博提供的 2014 年、2015 年终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案例数据,2015 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总值 1335 亿美元,较 2014 年的 747 亿美元增长 78.7%。其中,计算机、半导体、软件和办公商务四大高科技细分行业的投资占比大幅上升,由 2014 年的

2、8.7%增至 33.2%。 而 2016 年一开年,中资企业的高科技领域海外并购似乎进入了一个爆发期,超过 10 亿美元的大宗交易频繁诞生。 郭台铭何以圆“品牌梦” 郭台铭作为 iPhone 组装商鸿海精密集团(富士康)的董事长,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买下一家国际电子制造商的品牌与技术。 今年 4 月初,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富士康以 3890 亿日元(约合 35亿美元)收购了日本夏普的大部分股份。夏普计划发行新的普通股和优先股,最初富士康将获得 66%的股份。从 2017 年 6 月起,富士康可以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使其能够获得夏普 72%的股份。 2“在与苹果、三星等巨头的竞争中,夏普渐失优势

3、,财政窘困,正急于寻找产品部门的接盘侠。而郭台铭一直希望富士康能转型成为一家拥有国际名牌的制造企业。 ”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评价道。 但接盘之后,郭台铭的压力也不小。夏普 5 月 12 日公布了完整的财年结果。以 2016 年 3 月 31 日结束的财年,净亏损为 2559 亿日元,超过前一财年的 2223 亿日元。对于 4 月开始的下一个财年公司尚未提供预测,但是公司说将在 6 月底富士康完成夏普投资后宣布预测。 算上此前微软 3.5 亿美元出售给富士康的诺基亚功能机业务,以及鲜为人知的富士康与美国富可视品牌的合作关系,此次收购夏普也包括其智能手机业务,富士康已经开始着手整合这三个

4、手机品牌了。 根据台湾电子时报的消息,郭台铭将首先在品牌推广上发力。在获得夏普的智能手机业务后以及诺基亚的功能机业务后,富士康已经下令让在台湾宣传推广富可视手机的团队同时推广诺基亚和夏普的手机业务,让诺基亚和夏普进入台湾市场。而未来,富士康会让夏普智能手机定位高端产品,而将富可视作为中低端产品。诺基亚则作为功能机产品线。 另一方面,据日媒报道,富士康在获得夏普智能手机业务之前一直在推广富可视的手机品牌,而在获得夏普智能手机之后,鉴于夏普在日本拥有更高的知名度,因此富士康会将日本的推广重心放在夏普身上。 “这意味着夏普的智能手机业务在富士康的整合路线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并购

5、条款,认为富士康不仅看中了夏普的显示器组装线及其技术,更重要的就是智能手机技术。 3市场也有推测,郭台铭想要维持夏普的其他消费电子业务,但肯定会有所精简。 “只保留盈利的、高科技的产品,停止低技术产品的生产,如洗衣机、冰箱一类普通家电。 ”上述业内人士预测,富士康将保留如机器人吸尘器以及美容健康护理产品的生产线。 郭台铭在成本管理和营销方面的精明能力正是夏普所需要的,但富士康在品牌方面明显经验不足。 “你没法通过降低成本来打造一个国际品牌,虽然降低成本可以让你赚更多钱。但你必须得在品牌方面进行投资。”上述业内人士说。 收益最大化的关键在整合 富士康和夏普的联姻背后,是一系列正在收购海外高科技企

6、业的中国制造商。 3 月 30 日,东芝(TOSHIBA)宣布了一项协议,中国白电制造商美的集团收购东芝全资所有的家电业务中 80.1%的股份。此前,还有联想在与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C)的合资企业中持股 51%,海尔以 54 亿美元收购 GE 的白色家电业务,中国化工以 430 亿美元收购瑞士种子与化工集团先正达而美的在收购东芝仅仅两个月后,又预计拟 292 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 KU-KA。 根据普华永道向中国经济信息提供的数据,2015 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增长 41%,创历史新高,其中 114 项交易的单笔价值超过 10 亿美元,交易总金额上升 84%;2016 年第一季度

7、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达到 826 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指4出:大单的海外并购案例开始涌现且主要发生于高科技领域,大概始于2013 年。主要包括高端制造业,金融业、科技类的公司和房地产行业。 “从并购的性质看,如今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越来越倾向于追逐国外的技术、品牌和知识产权,且执行外延式的增长策略,以及逐渐建立地域多样化的投资组合。 ”路谷春分析,十多年间,从 TCL 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到当前的密集并购,中国企业的国际收购战略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海外并购案例也在呈现出一种不成功的苗头。海外业绩的提升不如预期,甚至下降;海内外业务沟通不

8、畅,总部的战略不能“因地制宜”等。 “整体来看,中资企业的高科技海外并购水平尚处于摸索阶段,集中反映在许多企业对于国际运作不熟悉,人才和经验两方面都缺。 ”路谷春说。 具体表现在中资企业习惯以中国的思维去考虑海外等问题。以人工成本为例,总认为海外当地人工成本过高,可能裁撤原本有技术价值的员工。 或是信赖过度,中国企业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拿过来之后,海外业务就全权交给对方继续管理,国内企业对他们的要求仅是维持盈亏平衡。 “这就是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来实现并购,但最终却只是扮演了财务投资者的角色。 ”在路谷春看来,海外并购价值收益的最大化,关键在于融合、整合。所有被收购的企业都有自己问题,中国企业作为收

9、购方,如果没有能力去整合,海外的业务还是任由它们原来的方式运营下去,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这些海外公司又做了一些法律、文化上面有风险的事情,那么最终的财务风险、或声誉风险一定就由收购它的中国企业来5承担。 另一方面,中国的银行在处理海外并购的贷款时需要承担的风险更高,而公司方面涉及跨境业务的审批流程又复杂。这给海外并购的资金流动速度也造成一定阻碍。 中国所掀起的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仍在升温。 2015 年中资海外并购年报数据显示,中国海外并购在 2015 年总计 478 宗,涉及资金超过2268 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科技、制造业、TMT、媒体的海外并购宗数占据了半壁江山。 随着中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向上攀登,与海外高科技企业进行兼并收购项目将成为一种持续增长的趋势。 “2016 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将增长超过 20%。 ”路谷春将此称之为乐观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