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经验调查摘要:采用访谈法和文献法,调查了河南省 60 个农村抽样调查县中新农村建设已初见成效的典型村。调研结果表明,全省农村主要依托自身的资源、区位、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形成了特色产业型、工业带动型、观赏休闲型、生态型等各类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样式,在中原大地形成了一系列初步的“生活富裕、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特色产业型;生态型;工业带动型;观赏休闲型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049-02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在
2、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乡差距较大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建设新农村是科学发展观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上的具体实践形式,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性举措。 河南地处中部,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剩余劳动力多,转移压力大,农业人口比例高,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如何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借鉴已有的样板村,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经济,逐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了解目前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2及时向政府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操作性的目标模式与政策建议,采用抽样调查法调查了部分村庄。本研究期望通过对各地新农村建
3、设典型特色和经验建议的总结,为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议和支持。 二、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访谈法和文献法收集数据资料。调查对象是全省 60 个农村抽样调查县,各县自选的 3 个新农村建设已初见成效的不同发展模式的典型样本村。 三、经验与分析 (一)特色产业型 在新农村建设中,在一个乡或村的范围内,围绕一个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经营,以一村一品或一村多业发展壮大带动乡村综合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这种模式在全省的新农村建设中较为普遍。比如方城县清河乡双河村的烟叶种植、民权县北关乡王公庄村的绘画产业等等都红红火火。 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得出的经验:一是要实施“
4、一村一品”战略,形成多姿多彩的特色村,形成“一村一品”与农业龙头企业互相促进发展的新模式;二是要大力实行农业标准化建设,采用“企业+农户+标准、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标准、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等标准化生产模式,形成一大批名牌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三是要大力拉长产业链,形成一种“资源型起步、配套式发展、龙头式驱动、种-养-加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四是重视示范带头作用,分3步实施,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产业一体化组织,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和自主创新,做到以特色促品牌。 (二)工业型 就是以发展乡村工业为导向,推进农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增强工业对农业的拉动力。农村工业化是壮大农村
5、经济总量的关键,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器,也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支撑点。以工业经济实力为基础,发展基础设施,造就“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和谐社会,占到所调查村庄的 18.8%。比如博爱县苏家作乡苏家作村、固始县段集乡庙山村等等。 从工业型新村建设中得出的经验:一是首先不能忽视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其次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些村庄片面强调工业发展,造成了环境污染,教训是深刻的;二是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既要生产发展,又要乡风文明;三是要大力扶持符合农村资源禀赋结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结构兴
6、办加工企业,不仅能搞活当地经济而且能吸纳农村劳动力;四是要把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实质是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扩张,启动当地农民生产和消费需求,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自动走向规模经营的过程。因此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支持,才是真正有效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三)第三产业服务型 4占到所调查村庄的 9.0%左右。主要指那些拥有区位优势,离城镇较近的地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依托城镇、发展生产、服务城乡、致富群众,是其鲜明特点。 在调查中得出的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建设的几条经验:一是切实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吸引客商来投资;二是发展各种配套服务企业,
7、比如餐饮娱乐业,繁荣经济;三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注意把城乡置于统一空间,实现城镇乡村在地域形态、市场运作、功能作用、成果分配方面的有机融合;四是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发挥适度集中的聚集效应,根据城乡各自比较优势,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推动城乡一体化。 (四)休闲旅游型 利用农户庭院空间以及周围的鱼塘、树林、菜地等农家资源,增设耕地种菜、现场采摘、任意点摘、自选自做等服务项目,吸引游客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大力发展农家休闲娱乐、旅游经济。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好。这种“农家乐”经济作为中国农村革命与新经济的代表, 其发展形态与模式,集中体现了现
8、代经济学的新观念与先进成分。它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占所调查村庄的 6%左右。这种生态与经济互动互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无疑将成为以后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调查中得出的休闲旅游型新农村建设的建设经验:一是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提倡有条件的村庄发展观光农业。它不仅具有农业生产、生活、5生态三位一体的特点,而且整合农业资源和农村景观环境,可谓一举数得;二是建设休闲旅游型新农村的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研究本地的民俗、传说典故及特色餐饮,使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三是发展旅游的同时还可以组建民间工艺品绿色食品的生产基
9、地,使游客旅游的同时购买这些产品。四是要转变当地农民思想,加强职业培训,使传统农民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生活、善经营的现代农民。 (五)生态型 就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特有的生态优势,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以生态型农村为重点。逐步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的农村发展道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关系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保障人民生活质量长久可持续提高。但它的潜力巨大。可以通过进行大规模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改善农民的生活生存环境。进行生态型新村建设的经验总结:一是在新村建设中要推广
10、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使农民群众用上卫生安全的燃料;二是要结合农村改厨、改厕、改圈、改水工作,解决住宅与禽畜圈混杂问题;三是要因地制宜推广种养业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生态农业。 (六)劳务输出型 指通过转移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不仅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而且优化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转移就业后的农村劳动力将获得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6设中反哺家乡、反哺农村,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信阳市固始县陆滩镇太平村共有村民 3258 人,近些年来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外出务工 1512 人,全村劳务收
11、入 1500 余万元,目前的人均收入达到 3100 元,太平村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70%的农民住进了楼房,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有利地推进了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进行劳务输出型新村建设时得出的部分经验:一是要大力发展“阳光工程、绿证工程、扶贫培训工程” ,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外出适应能力;二是对于本地区缺乏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地区,可以适当加以考虑。 “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富裕一方”的劳务输出是不错的选择;三是发展劳务经济要讲究规模经济,只有形成规模,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四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把发展劳务经济与当地村庄建设相结合,以劳务经济促进当地农村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坚持
12、政府主导 通过大量政府投资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户生活条件,用足用活WTO 的绿箱和黄箱政策,力争“十一五”期间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一年提高 1 个百分点(达 1013%) 。使农民得到“看得见”的实惠。从而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二)要有一个坚强的基层领导班子 加强村级的“双强”村支部建设。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7(三)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短缺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瓶颈,有数量、上档次的农村基础设施是保证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四)要有自己特色的农产品 从调查中发现专业化农业生产不仅鼓了农民的腰包。也促进了农村其他事业的发展。是
13、立足河南省实际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多数村子要走的道路。 (五)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建新房、修街道。它最重要、最本源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了,才能增强自身的活力,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基础。 (六)新农村建设会存在快慢、高低之分 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宜强调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或同一个标准,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不搞盲目攀比,避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七)加强农村人才建设 新农村建设一方面需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知识
14、素养;另一方面需要一大批专业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深入农村、服务农业和扎根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启动农村人才工程建设。从制度和政策上鼓励一部分城镇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到农村去,形成新农村8建设的新的“上山下乡” 。 (八)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受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既应是建设者,更应是受益者,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何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关键是处理好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的关系。 (九)要全行业一起参与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艰巨的,建设新农村不是哪一个专业、哪一个领域的专家能够解决的问题。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城市、工厂、机关、学校等各行各业都要参与进来。通过定点扶持和城乡交流,不仅在物质上支援农业,而且在精神上增强了城乡居民的团结协作意识,促进城乡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建议政府应出台一些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城市各行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形成社会各界力量齐参与的局面。 责任编辑:王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