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同城背景下嘉兴对外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8916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杭同城背景下嘉兴对外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沪杭同城背景下嘉兴对外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沪杭同城背景下嘉兴对外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沪杭同城背景下嘉兴对外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沪杭同城背景下嘉兴对外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沪杭同城背景下嘉兴对外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摘 要本文将嘉兴对外科技合作过程中的主要做法总结为省校(院地)合作模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 “飞地型”园区合作模式、 “1+X”技术转移工作站模式、 “民办官助”孵化器模式五种模式,分析发现五种模式普遍存在企业主体地位缺失、科技合作效率不高、科技合作广度与深度有待加强三个共性问题,并提出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创新平台合作、大力发展科技中介三大方面对策建议。 关键词沪杭同城;对外科技合作;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DOI10.13939/ki.zgsc.2015.43.010 改革开放以来,嘉兴一直将“接轨上海”作为融入长三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

2、战略,随着沪杭高铁的开通,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同城化加速,嘉兴适时把“接轨上海”上升为“与沪杭同城”战略1。科技创新资源缺乏、创新实力薄弱一直是嘉兴的短板,深入推进与沪杭同城战略是希望通过嫁接沪杭创新资源、融入沪杭创新网络、承接沪杭产业梯度转移以助推嘉兴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1 嘉兴对外科技合作的典型模式 嘉兴对外科技合作,特别是与沪杭科技合作,走过了一条从最初的提供技术服务与咨询、技术转让、共建研发机构到共推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合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之路,与之伴随的是科技合作模式的持续推陈2出新。 1.1 科技研发合作典型模式 科技研发合作典型模式主要包括省校(院地)合作模式和

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具体分析如下。 1.1.1 省校(院地)合作模式 与域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大中型企业共建研发机构是嘉兴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途径。2003 年,清华大学与浙江省政府签署协议,决定在嘉兴市成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经过多年的发展,该院建立了 4 个研究所、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与企业共建14 个研发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将近 100 人。 2004 年,中科院与嘉兴市合作建立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该中心为中科院院地合作共建的全国首个平台型工程研发与转化中心,2011 年改由中科院、浙江省、嘉兴市三方共建,并更名为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该

4、院下设 14 个研究所、6 个产品测试检测中心及与企业共建 16 个工程中心。目前,嘉兴已与国内外 50 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类创新载体 170 多家。 1.1.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区域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2009 年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合 11 家行业龙头企业、8 家高等院校、6 家科研院所和 2 个3行业学会创建了“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0 年海宁

5、市海得利新材料公司联合东华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和海宁经编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建了高性能产业用纺织材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1 年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联合相关著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了新光源及其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个创新战略联盟。 1.2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典型模式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典型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飞地型”园区合作模式、 “1+X”技术转移工作站模式和“民办官助”孵化器模式。具体分析如下。 1.2.1 “飞地型”园区合作模式 “飞地型”园区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区经济体打破原有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经济合作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的一种

6、区域经济合作模式。2实践中多指工业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有组织地向产业低梯度地区转移工业项目,由资本输入地区提供建设和发展用地,双方合作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 2009 年,海宁市政府、海宁经济开发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三方在海宁经济开发区范围内共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2011 年,平湖市政府与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在平湖经济开发区范围内共建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2015 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平湖市政府共建上海交大平湖科技园等。 1.2.2 “1+X”技术转移工作站模式 “1+X”技术转移工作站, “1”是指政府科技部门, “X”指高等院校、4科研机构以及大型高科技企业,通

7、过技术转移工作站汇集技术需求与供给主体,以提高技术对接效率。除提供前线搭桥功能外,工作站还可以就技术开发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服务。海盐县从 2013 年建立以来,两年内已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科研重镇”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学研项目合作转化达 23 项,占海盐全县 75 项产学研项目的 30.6%;工作站产学研合同金额为 1212 万元,占海盐全县产学研合同金额 3539 万元的 34.2%。 1.2.3 “民办官助”孵化器模式 要将无形技术转化为有形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孵化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了将嘉兴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重

8、要基地,汇集一批高质量的科技孵化机构是必然选择。嘉兴市采取“民办官助”方式吸引有影响力的民间孵化机构来嘉兴设点。天通科技园是嘉兴首家民办官助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由孵化器一期、二期、天通总部大楼、生活配套区和生产厂房五大部分组成,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科技支持、投资融资、交流平台、一站式培训平台和全方位中介服务六大增值服务,可满足企业研发、办公、商务、居住等多方面需求。近三年,科技园引进培育省“千人计划”人才 2 人,市领军人才项目 10 个,累计孵化培育了科技型企业 52 家。2015 年上海苏河汇科技孵化器项目签约入驻海宁经编园区。 2 典型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长期的对外科技

9、合作过程中,嘉兴市与各方达成了形式各样的科技合作模式,这些创新的合作模式为提升嘉兴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但5在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企业主体地位缺失、合作效率不高、合作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等共性问题。 2.1 企业主体地位缺失 科技合作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政府的职责是为科技合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基本格局应该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然而,现实情况经常表现为政府冲锋在前,企业羞答在后。从引进的清华大学情况看,10 多年来,仅有 5 家嘉兴企业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建研发中心,清华大学雄厚的科技资源并没有与嘉兴企业对接起来。从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看,嘉兴特色块状经济除海宁经编产

10、业创建了高性能产业用纺织材料技术创新联盟外,海宁皮革、桐乡羊毛衫、嘉善木业等产业在严峻的转型升级面前并没有联合相关院校企业组建联盟。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制约了企业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导致其既无意愿,又无能力开展科技合作。 国际经验表明,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如果低于 1%,则表示企业难以生存;处于 2%3%,属于中等水平,企业只能走模仿创新的道路;达到 4%5%或以上,属于高水平,表明企业可以进行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竞争力。2012 年,嘉兴 4324 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无 R&D 活动的达到 3268 家,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 1.16%,基本处于能够生存下

11、来,但尚不完全具备模仿创新能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热衷于山寨他人产品,而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科技创新。 2.2 科技合作效率不高 6嘉兴形式多样的科技合作模式为政产学研间实现有效对接提供了合作平台,但从“飞地型”园区、 “1+X”技术转移工作站等合作模式实践运行过程看,政产学研间科技合作的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科技成果有效供给能力不强。一方面是我国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掌握较多的科研资源,但由于其激励与考核机制并不是以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导致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质量不高,且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另一方面,科研机构散、小、弱格局造成技术横向集成程

12、度不高,单一科研机构无法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技术解决方案,从而无法满足企业对成套技术或设备等交钥匙工程的需要。 二是中试环节相对薄弱。中试是指验证技术是否实现产业化,其所涉及的原料、设备、工艺问题复杂,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多,风险也比前期研究大得多。在实际工作中所暴露的问题是:高校、院所在一般情况下没有能力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开展中试。企业在技术的商业价值没有得到证实之前不敢投入中试。中试环节就成了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的一道坎,这也是导致“重研究、轻开发”现象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三是技术需求疲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科技成果评价比较粗糙,间接导致企业不敢购买,需求被抑制。另一方

13、面,企业创新能力薄弱,对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及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感知与判断,导致其不知道自身到底需要什么技术,购买技术的需求自然无从谈起。 2.3 科技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有待加强 7加强对外科技合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一直是嘉兴坚守的重要战略。从现有的科技合作模式实践过程看,其与嘉兴经济社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以引进“大院名校”模式来说,共建大院名校分支机构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建立一批基础研究机构,为嘉兴集聚科研人才和储备科技成果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支撑引领作用;二是以共建分支机构为依托,牵引大院名校科技成果向嘉兴转移转化产业化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仅设有 4 个研究所,

14、专兼职科研人员不足百人,总体来说,机构数量和人员规模偏小,支撑引领作用有限;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仅与嘉兴 5 家企业联建研发中心,而清华大学在核电、机械、电子等领域的领先实力并没有与海盐的核电产业、平湖的光机电产业、嘉兴市本级的电子信息产业等建立相应的研发中心或技术转移中心。 显而易见,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与嘉兴经济结合的广度有待拓宽。一个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必定是基于某一突破性的技术及其后续演进,嘉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以相应的技术为依托。毫无疑问,引进的大院名校就是嘉兴产业发展最好的技术来源,那么,嘉兴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必将与大院名校

15、紧密相连,双方有必要在产业发展门类选择、空间布局、重点发展领域等产业规划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对接与融合。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支撑嘉兴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科技发展愿景和规划与引进大院名校的发展规划及其所具有的优势科技领域交集甚少,8两者间没有体现出相辅相成、一荣俱荣的融合关系,也就是说嘉兴科技发展并没有以大院名校优势科技为依托,这不仅是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因为没有稳定明确的科技来源支撑而导致嘉兴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缺乏底气,后劲不足。 3 完善与沪杭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的对策建议 沪嘉杭同城化加速为嘉兴无缝对接沪杭优势科技资源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嘉兴必须在强化企业在科技合作中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16、优化和创新对外科技合作典型模式,并完善相应的运行机制,以便更好地利用沪杭创新资源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1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对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创新最为敏感,只有掌握了最新技术才能攫取高额利润和保持竞争力。因此,创新活动也属于经济活动的范畴,企业既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嘉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偏弱,虽然通过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规模以上企业基本上都已建立了研发机构,但依然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质量不高等不足。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质量水平,一是要

17、鼓励企业“引进来、走出去” ,一方面与国内外科技创新大院名校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嘉兴本地或在大院名校所在地共建创新载体;或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方式,9快速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二是引导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主体,通过完善高新技术产业认定办法以落实优惠政策;改进企业研发费用核算方式以适当扩大企业研发费用扣免范围;完善政府科研经费申请支持条件,以配套经费投入和科技创新能力为主要衡量因素。三是支持企业更多地参与技术创新的决策。企业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及产业化时机有着更为前瞻的判断力,政府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或发展

18、规划时,应更多听取企业界的意见,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 3.2完善创新平台合作,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善创新平台合作,提升科技创新实力主要体现在,深化省校(院地)合作模式,以及优化“飞地型”园区合作模式两方面。 3.2.1 深化省校(院地)合作模式 继续深化省校(院地)合作模式,一方面依托中科院、清华大学强大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在继续壮大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大院名校基础上,鼓励引导其与五县(市)建立联络机构或产学研合作中心,为县(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优势特色传统产业的提升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在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大院名校已有研

19、发测试平台基础上,推动其研发测试平台的开放与共享,重点加快产品设计、检验检测、特殊装备使用等特色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以帮助初创企业提高产品研发速度和降低研发成本。 另外,继续引进大院名校和科研机构,嘉兴市应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启动建设为契机,一方面,深入推进海外高技10术成果转化,吸引和鼓励海外高科技成果在当地落地,为推动和提升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构建国际合作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新机制,特别是就地产业化的新机制,着力培育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人才培育基地。 3.2.2 优化“飞地型”园区合作模式 加强与上海高新技术园区及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专项或综合的“飞

20、地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作为科技产业对接的一种重要模式,利用上海高新技术园区的力量引进更多优质科技企业。为此,要加快推进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等承接上海高端产业转移的产业大平台建设,明确平台主导产业定位,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着力提升平台能级和功能水平。通过双方优势互补,友好合作,联合开发,把“飞地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成为创新能力强、产业特色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兴要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与上海重点开发区(园区)开展人员互挂、共同招商等实质性合作,尤其是要加强与驻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研发中心、总部基地等功能性机构开展深度对接。 3.3 大力发展中介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大力发展中介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包括,探索泛孵化器模式和组建嘉兴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具体分析如下。 3.3.1 探索泛孵化器模式 嘉兴定位了长三角地区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从无形技术转化为有形产品,并为实现产业化,孵化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