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动态因子模型的我国物价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 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 16 个与物价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中提取出 5 个公共因子,然后建立 VAR 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各个因子对物价因子的冲击和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活跃的世界贸易对我国物价水平有抑制作用;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均可引起物价上涨;从长期来看,物价上涨是货币效应。另外,对于我国的物价波动贡献率最大的是货币因素,其余依次为物价因素本身、宏观经济因素、国际因素、需求因素。最后,根据当前经济形势,从营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
2、求、全面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动态因子模型;物价波动;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6)-0051-06 一、问题的提出 价格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既是反映市场冷热的“晴雨表” ,也是调配市场资源的“指示器” ,经济学把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保持物价合理运行,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几次明显的物价波动(详见图 1) ,对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了较2大影响。研究我国物价波动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
3、1980年以来的年度数据,选取 16 个与物价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利用因子分析的相关方法提取出 5 个影响因子,然后将这 5 个因子纳入到一个 VAR模型中,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各个因子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并提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维持物价稳定的政策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价 国内外学者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因素讨论比较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经济增长与物价波动。根据“经济增长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增长率与物价波动率呈正相关关系。美国学者 Fisher(1933)也赞同这一观点,他研究发现,在萧条中,企业的过度负债导致资产廉价出售,引起价格下跌,进一步使得企业利润的降低,产出减少,引发严
4、重的通货紧缩。糜仲春、顾荣芳(1998)认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两者的变动趋势相同,过高的通胀使得价格的信号功能丧失而扰乱经济运行,而为了保持物价稳定,经济增长速度最好保证在 7%到 10%之间。刘金全等(2003) 、石柱鲜等(2004) 、王彦彭(2008) 、王双正(2009) 、王金明(2012)认为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并且发现中国出现过高物价高增长、低物价低增长的状态。但者 Barro(1991,1995)利用 117 个国家的横截面数据分析得出通胀率的降低有利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Valdo
5、vinos(2003) 、张东辉(2010)等也验证了两者之间显著存在负相关因素。 3二是货币供给与物价波动。以弗里德曼(1968)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由货币的过度供给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引起价格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并提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McCandless 和 Weber(1995)以 110 个国家 30 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得出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致相同程度的通货膨胀率的上涨。刘金全等(2004) 、朱明慧等(2005) 、范志勇等(2006) 、盛松成等(2008) 、张成思(2012) 、
6、刘国亮等(2012) 、江春等(2013)均研究得出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均存在相关关系,货币供应量是解释通货膨胀的最显著指标。董玫汐(2009)研究得出广义货币供应量每一个单位的波动都会带来物价水平相同方向 0.08 单位的波动。 三是总需求水平与物价波动。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乘数加速理论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因素是总需求,在总需求中起决定作用的便是投资,投资的扩张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的同时,也会带动生产资料部门价格的上涨,进而消费价格、工资水平,最后造成社会一般价格水平的波动。宋光辉等(2004) 、赵鹏(2009)认为投资扩张会引致物价水平的上涨。高薇(2011)通过 TA
7、RCH 模型得出投资和物价波动之间存在双向的互动关系,且这一互动是引致转轨时期物价波动和投资波动的恶性循环的原因。 四是对外贸易、汇率与物价波动。麦金农(2003)和罗伯特?蒙代尔(2003)都认为,人民币升值将必然导致通货紧缩,即物价下调;LU.Mand Z Zhang(2003) 、林华升等(2004)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可4以直接减少投机性外汇的流入,从而减少人民币占款,进而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物价总水平。J.Scheibe and D.Vines(2005)认为我国名义有效汇率贬值一个百分点,将导致国内物价上升 0.3 个百分点。朱启荣(2009)认为出口、进口和贸易顺差增长均推动我国
8、 CPI 上涨。贾健等(2009)认为从短期视角看,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变动的影响效果较为有限,从长期视角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影响较大。王珍等(2009)认为外汇储备增长是物价上涨的因素之一。姚宇惠(2014)认为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动对我国物价波动的影响十分有限。 也有学者研究了多种因素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刘霖等(2005)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M2 增长率以及贷款余额增长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程建华等(2008)认为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进出口以及 M1、M2 均为 CPI 的格兰杰原因,其中工业增加值、M1 和进出口是领先于 CPI 变动的先行指标。石柱鲜(2
9、009)研究表明货币市场因素对物价波动的影响最大,结构因素次之,海外市场隐私的影响较小,产品市场因素对物价波动的影响最弱。 对于物价波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日渐增多,但绝大多数都只是从某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较为全面研究物价因素的文章较少。因此,本文尝试在更大的数据环境下利用动态因子模型分析物价波动的影响因素。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 CPI、P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GDP增长率、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完成额、工业增加值、房屋销售价格、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外汇储备、基准利率、进出口总额、汇率等 16 个变量中,提取出 5 个公共因子(物价因子、对5外贸易因子、经济因子
10、、需求因子和货币因子) ,然后建立这个 5 个因子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分析,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各个因子对物价因子的冲击和影响。 三、我国物价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一)分析思路与模型构建 动态因子模型最早是由 Sargent&Sims(1977)和 Geweke(1977)提出,它主要特征:一是估计的动态因子包含了丰富的宏观和微观信息;二是基于估计的因子组成 VAR 模型,可以解决 VAR 模型的信息缺失。 在动态因子模型中,将 n 维可观测变量描述成由几个不可观测的动态因子和非正交随机成分组成,是一种对经济变量的维度进行压缩,提取经济现象背后的“隐性推动因素”的模型
11、,动态因子模型可提取动态公共因子作为宏观经济的领先指数和同步指数,并将提取出的公共因子放入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对经济趋势进行预测。 (二)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本文选择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作为测度物价波动的指标。总结我国现有的研究可以发现,以下四个领域内的波动会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即经济基本面、需求状况、货币市场波动和国际经济活动。其中经济基本面选取 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增加值、商品房销售价格作为衡量指标;需求状况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衡量指标;货币市场波动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现金、各项
12、贷款余额作为衡量指标;国际经济活动选取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6汇率作为衡量指标。首先利用因子分析分别提取出物价以及四个领域因素指标的公共因子,进而估计出我国物价波动的 FAVAR 模型。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代表性,研究中除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增速外其余指标均采用 1980-2014 年的年度数据,由于国内最早的楼市统计始于 1987 年,因此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采用 1987-2014 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等。 (三)我国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研究从变量群众提取共性因子的一种统计方法,是一种数据简化技术,是将被观测变量按其相关程度进行归类,将相
13、关程度高、联系紧密的因素归为一类,不用类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较低,每一类变量代表一个公共因子。本部分采用 eviews6.0 软件,使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出因子载荷阵及其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为了使因子载荷阵的元素取值更加两级分化,以获得明确的经济含义,对初始因子载荷阵进行了两次正交旋转,对上述 16 个变量的因子分析结果如表 2 所示。 从表 2 可以看出,我们最终从 16 个变量中提取 5 个潜在因子,分别为 F1、F2、F3、F4、F5,这 5 个公共因子的贡献率达 87.62%,可取其作为下文 VAR 模型估计的 5 个因子。观察因子载荷的分布,可以发现:代表物
14、价的三个因素在 F3 上有较高的载荷,可称 F3 为物价因子;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四个因素除商品房销售价格外,其余三个因素在 F2 上有较高的载荷,可称 F2 为经济因子;代表居民需求的三个因素在 F4 上有较高的载荷,可称 F4 为需求因子;代表货币供给的三个因素在 F5 上有较7高的载荷,可称 F5 为货币因子;代表对外贸易三个因素在 F1 上有较高的载荷,可称 F1 为对外贸易因子。在获得稳定的因子周旋结果之后,可进一步计算各因子的得分序列,用于考察各公共因子的波动特征,建立VAR 模型,具体各个因子个得分序列见下图: (四)我国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 VAR 模型分析 因子分析模型计算得出了
15、构建 VAR 模型的基本元素 F1、F2、F3、F4和 F5,他们分别代表对外贸易因子、经济因子、物价因子、需求因子和货币因子,为了将这 5 个因子纳入统一的 VAR 模型,首先要对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 ADF 单位根检验对各个因子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经检验因子分析计算得出的 5 个公共因子的一阶差分平稳序列,根据 VAR 模型的建模理论,这 5 个因子具备了构建 VAR 模型的基本要求。 1、VAR 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在构建 VAR 模型之前需要先确定模型最大滞后阶数 P,根据 AIC 和SC 取值最小的原则,确定 VAR 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 2 期。可建立滞后阶数为 2 的 VAR(2
16、)模型,在建立 VAR(2)模型后,利用 AR 根对其稳定性进行检验,结果见图 2,VAR(2)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数都落于单位根圆内,因此所建立的 VAR(2)模型是稳定的,可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 2、脉冲影响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是用于衡量来自随机干扰项的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从而揭示模型中各内生变量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VAR 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就是通过各变量对冲击的反应程度来8衡量变量间的相互动态关系。本文重点分析物价因子的脉冲响应函数。 (1)对外贸易因素对我国物价的冲击效应。由图 3 的第一个图形,可以看出在当期给对外贸易因
17、子 F1 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后,我国物价因子 F3 迅速产生负向的响应,并达到峰值,然后负向响应逐渐较少,于第9 期开始趋于 0。表明,短期内对外贸易因素对我国物价波动产生冲击效应,即短期内,世界贸易较为活跃时,可对我国物价水平有一个抑制作用,而在长期来看影响不明显。 (2)经济因素对我国物价的冲击效应。由第二图形可知,在当期给经济因子 F2 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可引起我国物价因子 F3 上升,在第 1期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于第 7 期趋于 0,表明经济增长,经济过热短期内可引起物价的上涨,但从其来看影响不明显。 (3)需求因素对我国物价波动的冲击效应。由第三个图形可知,在当期给需求因子 F
18、4 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我国物价因子 F3 产生先上升后下降,由正转负的影响,在第三期达到峰值,第 6 期由正转负,并于第 9 期趋于 0。表明,我国居民工资水平的上涨,消费水平的提高,在短期内可引起物价的上涨,长期来看影响不明显。 (4)货币因素对我国物价波动的冲击效应。由第四个图形可知,在当期给货币因子 F5 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我国物价因子 F3 在第 1 期不产生反映,在第 2 期开始产生正向效应,于第 3 期达到峰值,然后震荡下降,但是在第 15 期时都还有明显的正向效应。可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长期看来物价上涨是货币效应。 3、方差分解分析 9在 VAR 模型
19、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方差都是由自身扰动性与系统中其他扰动项共同作用的结果,脉冲响应函数能够解释各变量对特定冲击的响应方向及幅度,却不能比较不同冲击对某一特定变量的贡献度,而方差分解则能够分析出各变量对目标变量波动的贡献率,从而反映每个变量的随机冲击在 VAR 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本文主要考察物价因子的方差分解。 由表 3 可以看出,对外贸易因素对我国物价波动的方差贡献率在第1 期就达到最大值 21.13%,然后逐渐下降并稳定在 14%左右;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物价波动的方差贡献率在第二期达到最大值 23.58%,然后下降并稳定在 20%左右;需求因素对物价波动的方差贡献率基本维持在 5%的水平上,
20、相对较小;货币因素对物价波动的方差贡献率在第 2 期才逐渐显示出来,然后不断上升并稳定在 32%的水平上。从长期来看,货币因素对物价波动的方差贡献率最大,其余依次为物价因素本身、宏观经济因素、对外贸易因素、需求因素。 四、结论与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利用 16 个与物价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利用因子分析的相关方法提取出 5 个影响因子,其中包括 4 个宏观经济因子(对外贸易因子、经济因子、需求因子和货币因子)和 1 个物价因子,将这个 5 个因子纳入到一个 VAR 模型中,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各个因子对物价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 一是短期内,活跃的世界贸易,可对我国物价
21、水平有一个抑制作用;10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工资水平的上涨,消费水平的提高,可引起物价的上涨;但从长期来看,这些因素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不明显。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短期内可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长期看来货币因素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二是对于我国物价波动,长期来看影响最大的是货币因素,其余依次为宏观经济因素、国际因素、需求因素。 (二)政策建议 1、营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实施稳中偏松的货币政策。鉴于当前较低的物价涨幅和偏高的融资成本,应继续实施稳中偏松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利用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保持货
22、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平稳增长。同时,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更好的发挥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强利率和汇率等价格型工具的作用,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配套制度建设,在物价涨幅较低的时候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发挥基准利率的预期和信号作用,降低融资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改进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密切关注中美货币政策差异,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预测预警,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多种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按照“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原则,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