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卷数据的政府会计信息需求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9813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问卷数据的政府会计信息需求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问卷数据的政府会计信息需求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问卷数据的政府会计信息需求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问卷数据的政府会计信息需求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问卷数据的政府会计信息需求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基于问卷数据的政府会计信息需求分析摘要: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政府和社会公众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正在经历从无到有的转变,政府从制度层面做出了诸多努力,然而从信息公开的实践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社会公众作为政府资源的提供者,需要政府提供全面的反映政府运营绩效的信息,政府需要来自公众的信息反馈以矫正理财行为提高管理绩效,因而,要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应该披露政府综合财务绩效报告,满足公众的信息需要,进而提高政府资金管理绩效。本文基于反馈控制理论,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探究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的需求,并且提出基于满足需求的政府信息披露对策。 关键词:政府会计信息 反馈控制 政府综

2、合财务绩效报告 一、引言 政府信息公开的举措从 2007 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实行了九年,从预算公开到三公消费信息的公开,政府在会计信息公开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公众对政府公开的信息的质疑从未停止,在政府财政转型的背景下,政府究竟应该如何公开会计信息是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政报告改革方案和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陆续颁布,政府会计改革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确立了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目标。通过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财务报告2制度,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有效区分政府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功能,清晰反映政府会计信息,为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提供支持。治理绩效

3、卓越的政府,离不开有效的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系统,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系统能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信息支撑(李建发、张国清,2015) 。会计改革方案的颁布表达了政府信息披露的意向,但是,方案的设计及政府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否适应我国财政处于财政转型期的国情,能否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仍有待论证。 二、反馈控制论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 “反馈控制论”是控制论中的一个部分。所有的控制系统都有信息变换过程和反馈作用。信息变换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接收和加工过程;反馈作用就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借助控制系统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进而保持或矫正待输出的信息,使得再输出的信息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4、发挥控制作用,完成控制目标。所以,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至少要有施控主体与施控客体,以及将控制作用从主体传递到客体和从客体传递到主体的传递者这三个必要的元素。由于系统是由一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构成的,并具有整体的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所以,这三种元素就构成了相对于某种环境而具有控制功能与行为的控制系统。结合反馈控制理论研究政府会计信息需求,同样满足反馈控制的原理,政府会计信息需求的反馈控制过程如图 1 所示。 政府是施控者,能够发挥控制作用;社会公众是受控制者,也是承担反馈作用的主体;政府会计信息则是这两种作用的传递者;作为特定3的控制系统,也是相对于一定的环境而言的,两者之间也会存在着相

5、互作用。政府的资源主要来自于纳税人,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纳税人的需求,政府和纳税人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为避免代理问题,政府需要向公众公开资源使用的信息,公众通过信息反馈评价和控制政府的行为。不仅政府能够通过披露会计信息作用于社会公众,而且社会公众通过使用信息和提出新的信息需求起到反馈作用,迫使政府调整和优化行为,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并通过信息传递给公众,从而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现实中,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信息的期望与政府实际输出的信息会产生偏差,通过特定渠道,社会公众应该将想要获取的信息和意见反馈给政府,政府根据社会公众反馈的信息变革政府信息披露体系,通过系统的反馈作用优化信息披露,满足公

6、众需求,同时通过信息的优化有效控制政府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实现优化公共服务的目标。本文以控制反馈理论为切入点,从施控客体信息需求者的角度来分析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局限与改革对策。 三、政府会计信息需求的问卷调查 (一)样本特征描述。为了了解政府公开的会计信息对社会公众的满足程度,收集公众对政府财政资金信息公开的看法和意见,笔者设计了针对社会公众关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调查问卷,通过在互联网上发放和以书面的形式向不特定主体发放,以保证问卷的受众具有广泛性和不特定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600 份,回收 592 份,其中有效问卷是514 份,有效回收率为 86%。样本基本特征如表 1 所示。 从表 1

7、 可以看出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不特定。在年龄方面,调查样4本中以 2130 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比为 47.86%,其次是 4150 岁的中年人,占样本总数的 20.04%。从受教育程度来看,49.42%的被调查者为本科水平,硕士研究生占 22.37%,表明被调查者的教育水平比较高。从职业分布来看,职业分布比较均衡,其中企业工作人员占 35.99%,学生占 24.51%。因此,本调查问卷的分布较为合理,问卷的受众广泛,所以问卷结果具有代表性。 (二)样本数据分析。 1.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度。调查问卷对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关注度进行的调查,见表 2。统计结果显示,34.8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

8、一般关注,33.66%的被调查者会偶尔关注政府会计信息,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被调查者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选择一般关注和偶尔关注的一半以上是 2030 岁的年轻人,这可能是新型媒体的发展对此产生的影响。3050 岁的中年人一般关注和偶尔关注政府会计信息所占的比重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公众正处于工作状态,由于工作需要而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1)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者具有广泛性。每个年龄段、各种教育程度以及各类职业的人都会关注政府会计信息。表 2 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度与关注信息的年龄结构做了交叉分析,可以看出,每个年龄段的受访者(除 20 岁以下,受职业的限制)选择关

9、注政府会计信息的占到三分之二以上,所以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者具有广泛性。 (2)政府会计信息需求者的游离性。社会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关注程度比较低,选择一般关注和偶尔关注的一半以上是2030 岁的年轻人,3050 岁的中年人所占的比重也达到了三分之一以5上。从年龄结构上看,年轻人关注的原因可能是新型媒体的发展对此产生的影响,会有尼尔?波茨曼所说的“娱乐化”倾向;中年人之所以关注政府会计信息是因为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作出更好的决策,更深入地说,社会公众和政府公开的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不紧密,其获取的政府会计信息基本没有决策意义,难以产生有效的社会回应性,所以政府信息需求者具有游离性。 2.公众获取政

10、府会计信息的方式。 (1)公众获取信息的被动性。在被调查者中有 381 人选择了新闻(电视、报纸等媒体)作为获取政府信息的主要渠道,有 258 人选择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而 151 人会通过官方网站获取政府信息。新闻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公众舆论的载体,是获悉政府信息最主要、最常见、最便捷的渠道,从新闻媒体的特征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在获取信息中处于被动状态,选择官方网站、政府公报、信息公开栏主动去获得政府“未加工”的信息的受访者占的比重很少,这也说明了公众获取信息的被动性。 (2)获取信息的零散性和片面性。尽管新闻、微信、微博等方式是获取政府信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新闻、微博

11、等方式公开信息也有局限。一方面,新闻只关注热点话题导致社会公众得到的信息是零散片面的。另一方面,随着新闻热度的下降,媒体对政府公开的会计信息报道量的下降,社会公众对该信息的关注度自然也会下降,因此,公众通过这两种方式获取的政府信息是不持续、不完整的。另外,这两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本身就具有媒体“选择性报道权” ,形成了“报喜不报忧”的习惯,这也导致社会公众得到的信息是零散的、片段化的。 3.我国政府会计信息的可信度。社会公众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获得6政府会计信息,公众的这种被动获得信息的方式以及对新闻媒体的传统认知,所以有 76.85%的被调查者选择部分相信政府披露的会计信息,还有 9.14%的被调

12、查者完全不相信政府披露的会计信息。更进一步分析,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明显缺乏沟通。社会公众不相信政府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原因,由于这个题目设定的是多选项,有 368 个被调查者选择政府财政资金信息生成和披露的规则不透明,同样也有信息的计算和统计口径有问题、政府弄虚作假的因素等原因。比如,政府公开的三公消费的信息仅仅是一个金额,这些金额是因为什么、在什么时间地点按照什么标准开支、开支的效果如何等信息都没有公开,社会公众难以评价这个金额的适当性,这就会使公众质疑信息的可信度。 4.社会公众期望获取的政府会计。社会公众期望政府披露多元的会计信息。针对社会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我们设计了选项,并且留下了

13、空格让他们填写,统计结果如下:社会公众最期望政府披露政府绩效的信息,受访者中有 386 人选择了这一项信息,占受访者的 75%。其次是政府应该公开有关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有 347 人选择了这一选项,这样信息公众才可以判断政府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否合法合规。受访者中选择收入支出信息的有 325 人,选择预算决算信息的 269 人,选择资产负债信息的 291 人,这三类信息政府虽然都已经向社会公众披露,但是这些信息只是像“三公经费”那样披露一个金额和数字,关于绩效方面的信息至今没有披露,难以达到公众期望的效果。 5.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对政府治理的作用。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人大审议通过预算后,都是政府在

14、执行预算,这样,就会给政府官员贪污7腐败的机会。针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政府全面真实地公开会计信息能够有效预防腐败吗?” ,调查结果显示:有26.65%的受访者认为增强政府透明度能够预防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58.56%的受访者认为部分能够预防官员的腐败问题。这说明,政府披露会计信息可以让社会公众更好地监督政府,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政府行为有一定的震慑约束作用,可以有效地配合政府治理政策的实行。政府会计需要增强对政府财政行为的披露能力,更好地发挥政府治理的作用。 (三)政府信息披露现状的原因分析。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推进,政府在最近几年向社会公众公开的信息也越来越多,2014 年

15、新预算法颁布后,公开的内容逐渐规范。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决算报告会在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向社会公众披露,这是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一大进步。尽管政府出台法律,规范披露内容,作了很多努力,但是问卷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披露的关注度仍达不到期待的效果,甚至质疑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四方面。 1.政府缺乏公开的意识。政府是最主要的信息生产者、使用者和发布者。据统计,我国 80%的财政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机构手中,许多涉及公众利益的政府文件被政府机构作为内部规定对待,不向社会公众公开。在有着长期封闭历史、文化传统中历来缺乏“公开性基因”的国家里,社会公众和政府

16、都习惯于“保守国家秘密”的理由,妨碍财政透明度的力量远远压倒了推动财政透明度的力量。2015 年最新修订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界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8其有关部门、政府财政部门自身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 。改革后的信息披露仍以政府部门的决策有用为导向,对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社会公众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而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息披露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2.信息公开的法律规范不健全。目前,社会公众主要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及各类统计年鉴获取政府会计信息,获取信息的复杂性使披露的信息的有用性降低。从披露质量来看,从 201

17、3 年开始政府公开财政收支数据,都只是简单地公开一组数据,对数据生成的口径、资金的管理流程都不予说明,信息真实性饱受公众诟病,究其原因,政府对信息公开的内容和生成信息的流程规则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3.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会计监督是指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实施的各种监督。从现阶段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形来看,我国各级财政部门所编制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在向人大提交之前不需要经过第三方审计部门的审计鉴证,审计部门也未向公众披露过审计报告。除了政府审计之外,也没有合适的外部机构来评价政府披露的信息,验证信息的真实性,这显然与信息公开的目标背道而驰。4.政府与公众互动沟通的渠道不畅通。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的期望很高,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也很强烈,但是,一方面,政府公开的信息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需求不能及时准确地反馈给政府,最直接的原因是缺少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渠9道。在信息反馈机制中,双向的信息交流是保障反馈机制有效运行的基本要求,而缺乏交流渠道会直接导致政府与公众双向信息沟通的不畅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