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涎石病,涎石是指发生在唾液腺导管内或腺体内的结石,并引起唾液排出受阻、继发腺体感染的一系列病症,为涎石病。涎石病是唾液腺疾病中的常见病,据报道,每年新发涎石病6000 万例,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2%。典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进食后腺体肿大,有时可继发感染引起急、慢性涎腺炎。涎石病中尤其颌下腺导管结石最为常见,占总涎石病的80%以上。,导致涎石形成的具体因素和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涎石的形成可能主要是与唾液的成分和流速的改变,导管形态结构的改变,涎腺感染,导管内异物,全身代谢因素以及患者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唾液成分的改变和导管解剖因素改变在涎石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颌下腺导管系统,颌下腺导管
2、由后外下走向前内上,在下颌舌骨肌后缘突然转向。导管开口于舌下阜,导管口至腺门处为腺体外段,走行于下颌舌骨肌上方。,将颌下腺导管腺体外段分为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和磨牙后区四个部分,结石多发生于后段,近腺门处最多。,导管在腺体内段长34cm,在腺体内呈干线型分布中间为一主导管,沿途分出较细的一级分支导管,终末分出23个一级分支导管,一级导管进一步分支,分出二级、三级导管。导管铸型为导管扩张状态,导管扩张时,腺门处扩张最明显,呈壶腹状,纵径大于横径。,X线导管造影、MRS(磁共振涎管造影)、涎腺内镜,颌下腺导管结石继发感染引起急、慢性涎腺炎,表现为:沿下颌下腺导管走行方向的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高
3、密度影,同时伴有同侧颌下腺腺体增大,密度欠均,轮廓不清,周围脂肪间隙因水肿渗出呈模糊密度增高影。,IgG4相关性疾病,IgG4 相关疾病是一类新近被认识的与IgG4 淋巴浆细胞密切相关的慢性系统性疾病,以病变组织弥漫性肿大、密集的淋巴浆细胞浸润(富含IgG4+浆细胞)、席纹状纤维化为特征,常伴有血清IgG4 浓度升高。激素治疗具有良好疗效。目前发现IgG4 相关疾病几乎可累及所有系统,如胰腺、唾液腺、胆道系统、眶周组织、肾、肺、淋巴结、脑脊髓膜、主动脉、乳房、前列腺、甲状腺、心包膜和皮肤等。,相关疾病谱,IgG4相关性唾液腺炎,累及唾液腺的IgG4 相关疾病, 又称IgG4 相关唾液腺炎, 包
4、括IgG4 相关Mikulicz 病(IgG4+MD)和IgG4 相关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Kttner 瘤)。IgG4+MD曾经被认为是舍格伦综合征(SS)的一个亚型,然而MD 有其独特的表现, 包括唾液腺和泪腺持续性肿大,对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敏感有效,腺体功能恢复较好等。几乎所有的慢性硬化性唾液腺炎都发生于颌下腺,偶有累及腮腺和唇腺,故该病又称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IgG4+MD、IgG4 相关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表现类似,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前者表现为双侧腮腺、颌下腺或泪腺持续对称性肿大超过3 个月, 腺体质中,无痛。口干眼干症状相比SS患者较轻。腺体分泌功能正常或有轻度至中度下降。后者表现为单
5、侧颌下腺肿大或双侧颌下腺对称性肿大,无痛,质地较硬,活动度不佳。腺体分泌功能常有轻度至中度下降,可有轻度口干。血清学表现:血清IgG4浓度升高,可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抗SSA/SSB 抗体基本均为阴性,抗核抗体(ANA)和类风湿因子(RF)以阴性为主。,IgG4+MD,当今较为权威的诊断标具体如下:泪腺、腮腺和颌下腺中至少两对腺体持续对称性肿大超过3 个月; 血清IgG4 水平升高(1.35 g/L);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淋巴细胞和IgG4+浆细胞浸润(IgG4+浆细胞/IgG+浆细胞50%),合并典型的组织纤维化或硬化。诊断要求需满足+或,另外要注意的是,诊断IgG4+ MD需与结节病、
6、Castleman 病、韦格纳肉芽肿、淋巴瘤和癌症相鉴别。,IgG4相关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Kttner 瘤),IgG4 相关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试用性诊断标准,具体如下:颌下腺单侧或双侧对称性持续肿大超过3 个月;血清IgG4 水平升高(1.35 g/L);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淋巴细胞和IgG4+浆细胞浸润(高倍镜下每视野可见50 个IgG4+浆细胞,且IgG4+浆细胞/IgG+浆细胞50%)合并典型的组织纤维化或硬化,;诊断要求需满足+或。由于颌下腺持续肿大和硬化性改变,故该病易与慢性阻塞性颌下腺炎或颌下区肿瘤相混淆。,鉴别,慢性阻塞性颌下腺炎(单侧较多,腺体导管狭窄或堵塞或扩张)流行性腮腺炎累及颌下腺(发病年龄轻,一般有发热、头痛等前驱症状)木村病(单侧多见,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肿大淋巴结)淋巴瘤腺瘤(多形性腺瘤)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