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治筹资装电梯.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01166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自治筹资装电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居民自治筹资装电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居民自治筹资装电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居民自治筹资装电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居民自治筹资装电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居民自治筹资装电梯去年底,上海市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由居民自筹资金安装的电梯在普陀区怒江苑 7 号楼正式运行了。该楼居民自定方案、自我协商、各担任务,让曾经卡在“居民意见不同意”这一最大障碍上的老公房加装电梯项目成功实施,也给其他有心无力最终“半途而废”的居民楼指出了“不靠政府靠自己”的新路。 缘起:楼里的老人搬去他处 “我的母亲今年 86 岁了,从好几年前就行动不便,特别是走楼梯,对她来说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家住普陀区怒江苑小区 7 号楼 602 室的朱红红曾经为母亲上下楼的问题焦头烂额。怒江苑小区建成于 1998 年,属于售后公房。7 号楼的建筑格局为一梯两户,底层是车库,从一层

2、半开始共有 6 层住户,总高 7 层。 “不要说我母亲,我自己爬 7 层高,也只能慢慢来,途中休息一下,等到了家门口,总要喘上会儿。 ”朱红红说,每次母亲上下楼,都是让自己的儿子背着奶奶慢慢走, “后来实在是累得没办法了,只能狠狠心,把老人送去了敬老院。 ” 居民自治观念的改变远比一两部电梯的成功运行更有意义 2014 年年初,住在五楼的邻居陈雅薇告诉朱红红,她的父亲因为爬不动楼只能去别人家住。而整栋 7 号楼 12 户人家中,60 岁以上的老人占了七成,上下楼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一个很严峻且今后将更为凸显的难题。 “听说市里有政策,支持老式公房加装电梯,我们能不能走走这条路?2”朱红红和陈雅薇

3、一拍即合,两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得到一部分住户的响应后,决定为 7 号楼加装电梯。 感动:楼内居民百分百支持 为多层老式公房加装电梯到底有多难?早在十年前,上海就已有媒体呼吁尽快将加装电梯摆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以应对汹涌而来的深度老龄化浪潮。这些年来,住房、消防、绿化等相关职能政府部门召开了无数次协调会,最终明确了老式公房加装电梯的流程和法律依据,在政策层面上为该项目的推进奠定了基础。考虑到居民自筹资金困难等实际情况,2012 年,市老年基金会等联系了电梯生产厂家,免费向静安、普陀、浦东新区等地的 7 幢多层住宅赠送电梯,但最终仅有两幢成功装上了电梯。 加装电梯究竟难在何处?这些年来尽管

4、有很多老年居民为上下楼所苦,要求加装电梯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有的老专家甚至设计好了安装图纸、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仍功亏一篑。 “2011 年,上海市发布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 ,要求增设电梯需经过所在幢房屋的全体业主同意;涉及占用小区土地或专有部位的,应当征得相关权利业主 2/3 以上同意。很多没有装成功的其实都是卡在这里,居民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说,一楼的居民不需要使用电梯,而其他楼层的居民由于人口数量、年龄、经济条件等不同,对电梯的实际利用诉求也各不一致,因此,意见很难统一。一旦这道坎迈不过去,接下来的一切方案就都落了空。 但朱红红和陈雅薇却很幸运

5、,7 号楼里的居民心都在一起。 “人家都3说,我们能装上电梯是奇迹。但我觉得,成功的关键是楼里每户人家的支持。 ”朱红红由衷地说。2014 年 3 月 20 日,7 号楼就加装电梯事项进行了第一次意愿征询,楼内 12 户居民全部同意。101 室和 102 室的住户尽管不需要乘用电梯,如电梯安装成功也会对楼道的通风、采光等产生一定影响,但当朱红红把征询单送上门的时候,他们二话不说就勾了“同意” 。他们说,将心比心,楼上邻居爬楼梯那么苦恼,装电梯应该支持。7 号楼的楼组长、202 室的户主李兆清因工作关系常驻外地,接到朱红红的电话后,不仅一口应允,还自告奋勇担任项目组组长,平时经常打电话回来出谋划

6、策,每周则必定回一次上海了解进展如何。201 室的业主王女士由于丈夫患病,为补贴丈夫看病的费用,将在怒江苑的房屋出租,全家则租住到费用更便宜的郊区。得知楼里要装电梯,她毫不犹豫答应出资, “让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好一点,我怎能不同意?” 后来,楼上的居民商议要凑点钱给一楼的住户发一份“和谐奖” ,感谢他们对加装电梯项目的无条件支持。 “钱不算多,每户 5000 元,略表心意而已。但他们怎么也不肯要,说都是邻居,情谊无价。 ”朱红红说。 摸索:为了一个目标群策群力 为了促成加装电梯的事,7 号楼成立了加装电梯项目组。朱红红那时刚刚退休,她推掉了返聘的工作,专门干起了办理申请、报批等最辛苦的“跑腿活儿

7、” 。和外界猜测的不同,7 号楼里没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公务员的任何背景,就这样拿着一本政策开始了一个一个部门盖章的“马拉松跑” 。 怒江苑所属的怒二居民区居委书记毛萍芬告诉记者,在整个加装电4梯的过程,7 号楼里的每一户家庭都承担着各自的任务。有的是管工程进度的,有的搞财务工作,有的专门跑职能部门,有的跑电梯厂商所有的事情,都是居民们自己协商、开会讨论、拿出方案。居民们统计过,一年多来,大小会议开了 40 多次,每次都是在楼里某户居民家中就地摆开圆台桌,大家有商有量的。 很多居民眼中“最难搞定”的出资方案就是在这样的协商中确定了。“这个项目属于完全的居民自筹资金,经测算,包括电梯成本、安装

8、、土木工程、楼道整修等在内,大约需要 64 万元,财政补贴最高不超过 24万。剩下的 40 万该怎么分配?之后的使用、保洁、维修费用又该怎么分配?”朱红红说,楼里居民们单就费用分摊就开了四五次会,最终商定了方案:一楼住户不出钱,二楼每户出 1 万多元,楼层越高出钱越多,最高的六楼每户承担 11 万多元(财政补贴前) 。二次征询时,该方案也得到了全票通过。 自筹装电梯,除了楼里居民群策群力外,同样也离不开居委会和业委会的支持。朱红红回忆说,当时自己找到毛萍芬时,毛书记就问了一个问题:楼里居民意见怎么样?“我告诉她,大家基本都同意,毛书记当即就说,你放心去做,居委会一定支持你们!”项目申请书上敲的

9、第一个公章,就来自怒二居委会。 更让 7 号楼居民逢人就说好的是怒江苑小区业委会主任马善祥。为了让整个小区三分之二的业主点头,马善祥楼上楼下不知道跑了多少回。之后,楼里居民讨论出的各种各样的协议、文件都需要马善祥敲章,前前后后,总有 90 多个。 “无论时间多早,也无论时间多晚,只要我们一个电话,老马二话不说就过来了。5他是我们的专家顾问,很多技术问题都是他帮忙解决的,连项目合同都是请他把关的。 ”朱红红至今对老马仍十分感激。 在众人的努力下,7 号楼的居民们花了一年时间,跑遍了市、区的多个部门,终于把审批环节的 46 个图章全部盖齐了。为了支持该项目的顺利动工,市建交委还牵头召集了十多个部门

10、召开协调会,同意在安全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可以在居民们不搬出 7 号楼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后续:小区另三栋楼居民心已动 电梯安装成功后,7 号楼居民们自豪地迎接小区居民的参观,欢迎他们“免费体验” 。由于之前协调方案做得好,居民们在电费分摊上几乎没什么分歧。 “乘电梯要刷卡,电梯外面刷一下,进入电梯后选择楼层前再刷一下。钱很便宜,完全能承受得起。 ”居民陆洮谷告诉记者,电费是根据每张卡乘坐的次数来计算的。这部电梯每月的运行电费才 70 多元,分摊到 10 户居民家,多的也不过就是十来元一个月。 “我现在每天都要上下好几趟呢!”老陆笑呵呵地说。 “其实,装电梯前需要居民自治,电梯运行后更需要居民自

11、治。电梯运行后电费分摊怎么算?万一电梯出故障了,维修费用怎么出?日常的清洁保养谁来做?”对于这些问题,7 号楼的居民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当然是集体协商!”经过多次协商,居民不仅确定了各式各样费用的分摊方案,还轮流做起了电梯的清洁工作。老陆由于年事已高,没有被分派到清洁工作,但他却对邻居们竖起了大拇指:“这电梯干净得和五星酒店的高档电梯比也不相上下!”现在,陈雅薇 88 岁的老父搬回了她这里住,朱红红也决定把母亲从敬老院接回来。 67 号楼加装电梯的成功在怒江苑引起了轰动,很多也同样没有电梯的居民楼动了心。 “现在有三栋楼在经历 7 次居民会议后已经走完了内部程序,接下来就是走政府部门程序。这

12、三栋楼,选取了小区里三种不同的楼型,如这批能成功,今后,小区里所有的居民楼想要加装电梯,在电梯选址等技术上的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马善祥说。 更令怒江苑居民乐开怀的是,市住建委与市规土局将加装电梯的审批手续和环节进行了进一步的简化和优化,走程序所需的时间有望从一年缩减到 3 个月。行政审批部门从原先的 9 个减少为住建、规土和市场监管 3 个部门(市级层面);审批环节也减少为 5 个:实施计划、规划审批、建设审批及监管、特种设备审批和竣工备案;审批事项减少为 12 个,审批章也由原先的 46 个减少为 15 个。一些如民防、卫生、绿化、环保等部门的审批都取消了,即便涉及这些部门,也将通过内部流程征询意见,不需要业主一处处跑。市住房修建协会作为一个牵头平台,承担加装电梯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其实,居民自筹加装电梯成功的这件事,为小区居民指出了一条新路:我的生活我做主。 ”毛萍芬说,以往,居民们的观念是“遇事等政府” ,有什么事,第一想到的是政府能为我们做什么,而现在,很多居民会自问“我能为自己做什么” ,遇到矛盾了会有意识地相互协商沟通。居委会的角色不再是为一些居民间鸡毛蒜皮的事疲于奔命,而是在居民确实需要的时候尽力“托一把” 。 “在我看来,观念的转变远比一部、两部电梯的成功运行更有意义。 ”毛萍芬最后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