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工艺的保护与传承.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01300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蜡染工艺的保护与传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蜡染工艺的保护与传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蜡染工艺的保护与传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蜡染工艺的保护与传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蜡染工艺的保护与传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蜡染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摘 要:蜡染,也称蜡缬,是我国古老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与绞缬、夹缬并称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本文从蜡染的起源、工艺、发展状况、保存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传统蜡染工艺中遇到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和亟待解决的方面,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努力保护蜡染这一传统文化工艺的传承。 关键词:起源;发展;目前工艺;保存状况;存在问题 蜡染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技术。它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蜡染也称为蜡缬,与绞缬、夹缬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术。传统的蜡染工艺就是将黄蜡溶解在杯中,

2、用铜质蜡刀蘸取蜡液,在布料上画出纹样,再将布料放置在靛蓝染缸中浸染,最后用沸水消融染布表面的蜡,即能得到染好的花布了。用蜡染的花布颜色蓝白分明,各种几何图案和花纹十分自然,有些施蜡的部位由于蜡开裂而浸染上的“冰裂”花纹独具特色。 中国的蜡染艺术一直被保留下来并流传至今,大多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而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环境,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蜡染工艺的传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传统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尤其在贵州、湖南苗族等地区最具有代表性。这些少数民族有着古老的2蜡染历史,每年更是会举行盛大的有关蜡染习俗的集会,年轻的女子会身着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蜡染服饰来博得青年男子的爱慕。苗族女子从小

3、就擅长蜡染和刺绣,这已经成为一种民族风俗。她们不仅用蜡染的布来装饰她们的衣裙,头巾,也会装饰她们的背包、床单等。在这些染布上,她们尽情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丰富想像力,也凝聚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若要探讨蜡染的起源,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古代生活中常用的蜡染物品是供百姓使用的,而百姓阶层陪葬大多从简,因此出土的蜡染实物非常少,给探索传统蜡染技术的研究带来了诸多困难。直到了宋代才有了关于蜡染的明确记载,且工艺有所改革。起初,人们在纺织品上用蜡刀方法用笔或金属刀具进行手绘,东汉蜡染棉布采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已经出土的西凉时期的蓝色蜡缬绢和北朝时期的蓝色印花毛织品都是用了这种方法。大约在宋代

4、,这种方法被传到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并被称为“点蜡法” 。与此同时,在一些地区,蜡染工艺已经演变成为夹缬印蜡。宋代朱辅溪蛮丛笑 、张齐贤洛阳绅缙旧闻里都有关于夹缬印蜡的记载,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用木板镂花的蜡染工艺,手工描绘已被木板镂花所取代。蜡染还有一样特殊的材料就是蜡,早期使用的是蜂蜡。而蜂蜡不容易获得,人们便开始思考用其他物质代替蜂蜡,例如,用淀粉加石灰来替代作为防染剂。蜂蜡替代物的出现使得基于蜂蜡意外的防染技术在宋代以后得到广泛的传播。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用皮纸代替木板的单面镂空板,以面粉代替药灰。传统蜡染工艺就是靠着普通老百姓的世代相传,在这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3作经验,

5、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现代蜡染的主要工艺主要有画蜡前的处理、点蜡、染色和去蜡这几个步骤。把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晒干后磨平磨光。之后,将布平贴在木板或桌板上,把蜂蜡放在金属碗中并放在火上使蜡融化,用铜刀蘸蜡,在布上绘出各种图案花纹。画好之后,将布浸放在靛蓝染缸里反复浸泡。最后,将染好的布冲洗再放入清水煮沸,去除蜡质,再漂洗数次即可。 但随着科学的高度发展,机械化生产的日益发达,加上现代人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对传统蜡染工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蜡染这种原生态文化符号正在逐渐消失。原产地环境资源的变化与破坏,没有了制作蜡染的条件;加上年轻人外出就学工作,传统蜡染

6、技术没有了传承对象,从而日渐生疏;此外,人们趋同现代文明,没有了穿着土制蜡染布的习惯,也阻碍了蜡染工艺延续到道路。蜡染服饰仅在老人去世时才派得上用场,需求量也从多多益善变成了绰绰有余,多了麻烦。当蜡染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降低时,人们就自然不太会去重视和保护并投入精力。现在能见到身着土布蜡染服饰或熟知蜡染工艺的人,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她们还对这些传统文化依依不舍充满眷恋。 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许多传统蜡染工艺的精品走进了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者的家,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蜡染工艺产生兴趣,蜡染古老的生命又重新活跃起来。2006 年苗族蜡染技艺更是被列为国家

7、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高度的重视和保护。 然而蜡染工艺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路畅通。一些有蜡染技术并具有4经济头脑的人开办起了私人小作坊,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由于缺少创新,导致了蜡染艺术发展缓慢、市场萎缩。虽然蜡染的名气带来了蜡染经济,但是为了追求旅游经济快速循环的需求,蜡染工艺开始简单、图案单一、做工粗糙,一旦市场上出现了受欢迎的新图案,廉价的复制品立即一哄而上。一个没有创新的市场,也就失去了它向前拓展的灵魂与活力。半开放状态下的市场的无序竞争、低价倾销等现象,导致了蜡染市场的恶性循环。有文化专家在对贵州蜡染的调查研究中发出这样的叹息:“如果脱离了民间文化的滋润,蜡染只

8、不过是蜡染,那将与艺术毫不相关。 ”半开放状态下的蜡染市场,发展很被动无奈,期待知识产权的保护。 传统蜡染工艺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它所散发的清新朴实的艺术风格正是来自于它纯手工的工艺过程。因此,在蜡染工艺品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同时,应该给传统蜡染工艺保留自己的空间,让蜡染从工艺到形式等各方面完整的延续下去。对于蜡染工艺的有效保护,个人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博物馆、研究所等机构,使得民间传统蜡染通过参观、研究的形式为人们了解和认识,并加强保护意识。2、树立品牌意识、规范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各企业自主创新,严抓质量,塑造自主品牌,从而在整体上提升蜡染工艺水平,造就市场的良性循环。3

9、、尝试将现代观念和技巧融入蜡染艺术的文化氛围中,如采用计算机设计蜡染图案,为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提供丰富源泉。4、严格界定蜡染保护的范围,重点保护蜡染原生态圈内的工艺生产和传承,以及当地村民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所以我们一定要重新认识传统蜡染工艺的价值,做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才不至于破坏原生态文化的韵味。 5参考文献 1、高小东, 贵州蜡染的现状分析及知识产权保护 2、祈惠珍, (继承与创新谈扎染、蜡染课的教学) 3、刘子龙, 彩色蜡染的新意蕴兼论蜡染艺术及新工艺的应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4、姜慧, 对民间传统蜡染人文资源价值的思考 ,理论空间 5、施慧, 蜡染简介 6、张洪亭、朱英华, 蜡染艺术的现代化生产设计浅谈 ,山东纺织经济,2008 年第 6 期 7、刘益众, 论蜡染艺术的创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 年第 8期 8、高树立, 拯救与传承蜡染教学实践的新探索 ,装饰,2013年 3 月,总第 239 期 9、李璐, 浅析蜡染艺术的形成及色彩风格 ,科教文汇,2007 年 5月中旬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