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东:双创教育需结合区域经济.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01893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敬东:双创教育需结合区域经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刘敬东:双创教育需结合区域经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刘敬东:双创教育需结合区域经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刘敬东:双创教育需结合区域经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刘敬东:双创教育需结合区域经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体的教育。经济新常态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时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教育,关注教育质量,关注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和知识成果的培育、配置和调控,以及对知识产权的拥有,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在此背景下,应该如何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济记者专访了沈阳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敬东,他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十多年,出版专著、教材大学生创业基础教程 、 创业基础 、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法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业基

2、础等 7 部,完成国家级、省级重大课题 20 余项。 经济:您在推进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思想和方法? 刘敬东:我们按照国家的要求,结合具体实际,以“国际合作、国内领先、特色显著”为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构建“12345”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其包括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一条主线为目标;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方面融合为主线;以加强创新创业基础课、创新创业专业课、创新创业实践课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 4 种能力为向导;以强化创新创业课程2体系、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

3、 5 个方面的建设为载体,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第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四融合” ,即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跟学校的办学理念、培育目标、培养方向紧密结合;深度融合专业教育,高校创新创业体系不仅要独立开设课程,更为重要的是要融入到专业教育的体系之中,形成“专业、创业”的教育架构;深度融合实践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实习、竞赛、训练等完善教育体系,丰富教育手段;深度融合社会、企业、行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体现“大创业”的设计理念,与社会、行业、企业、校友等共同联手合作。 第三, “五位一体”创新创业体系建设,高校创新

4、创业教育体系不是一个单独的体系,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一个生态化建设的系统。在这个生态型教育体系中,主要由 5 个部分构成,形成整体化的格局。一是学科专业建设。避免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主义。根据需求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二是课程建设。课程与教学是人才培养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三是实践能力建设。增强创新精神和能力,必须增加了解社会、参加实践的机会。四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五是众创空间建设。把众创空间建设过程与学生创新创业学习训练融为一体。 第四, “三段并重”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体现在全过程的人才培养

5、目标,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可以结合年级、专业的特点,把创新创业教育分为有机衔接的 3 个阶段,3贯通大学全过程,逐步提升。这需要建设创新创业基础课、创新创业专业课、创新创业实践课“三段并重”的创新创业课程群。突出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改革。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课程开设,组织建设与创新教育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课程,以及与创业教育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课程。 经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最终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刘敬东:创业培养的是一种精神,做

6、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有一种精神。我们的感悟和做法是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形成“7 个中心” 。第一,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中心。完成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和开设工作。第二,创新创业教师培训学习中心。组织专兼职创新创业教师进行外出培训,内部培训和学习活动,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第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中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第四,创新创业活动推动中心。推进创业社团进入学院、班级、寝室。第五,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中心,联合大学科技园积极开展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孵化、培育、实践。完善基地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完善文化建设。第六,创新创业协作中心。通过学校相关部门、学院配合,齐心协力,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全校性创新创业协作中心。以创新创业学院为主体,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各个学院的创新室形成网状基地群,实现资源共4享,共同建设,统一布局。第七,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中心。积极展示学校创新创业成果,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