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宏观调控从漫灌式向精准式转型摘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存在困难、风险和下行压力,宏观调控方式遇到新的挑战。然而,在当前并不适宜进行全面刺激政策,必须进行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升级,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使宏观调控从漫灌式向精准式转型,注重实施精准发力的财政政策与定向调控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宏观调控;定向调控;精准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存在困难、风险和下行压力,宏观调控方式遇到新的挑战。在经济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全面刺激政策边际效果明显递减,面临着不仅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而且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
2、向,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的难题。因此,新常态下并不适宜进行全面刺激政策,必须进行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升级,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使宏观调控从漫灌式向精准式转型。宏观调控必须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也就是保持定力、有所作为、统筹施策、精准发力。 一、全面刺激政策不合时宜 2015 年以来,国民经济延续 2014 年第四季度稳中趋缓的态势,下行压力加大,具体表现为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进出口总额下降,商品房销量继续下降。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式较为严2峻的情况下,推出全面刺激政策不合时宜,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 “四万亿”等政策造成遗留问题具有前
3、车之鉴 2008 年,美国爆发了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爆发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冲击,全球金融体系受到重大影响。危机通过美元世界货币的传导机制向外围传播,似乎所有与美国联系密切的国家都在这场危机中扮演了“替罪羊”与“买单者”的角色,中国也不例外。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金融市场不仅结束了为期两年多的大牛市,而且实体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由于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美国危机造成中国大量外向型企业破产倒闭,带来了大量失业工人,大批农民工返乡,造成了较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为应对危
4、机,中国政府于 2008 年 11 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实施这十大措施,到 2010年底约需投资 4 万亿元。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和充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虽然此后中国经济恢复了平稳较快增长,金融市场也止跌起稳,但是“四万亿”等政策还是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第一,造成房地产过度投资。中国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与出口,在其中投资占据了重要位置,而房地产投资又是重中之重。 “四万亿”等政策造成信贷扩大,对房地产的刺激效用非常明显,32008 年以后房地产行业小幅回落,然后不久便创造了
5、新的高潮,与股市形成鲜明对比。由于房价高涨,从事房地产可以获得较高回报,很多房地产公司便继续扩大投资,甚至连一些主营业务不是房地产的公司,也都纷纷加入到房地产投资的怀抱之中,在全国各地施展拳脚争夺奶酪。由此,中国出现了大量的房地产库存。从整体上看,一线城市由于人口持续流入,供求基本平衡,二三线城市基本是供大于求。 第二,造成产能过剩。 “四万亿”等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大量投资,造成了产能的过剩。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中国以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积极应对,央行改上调利率为下调利率,扩大信贷支持力度,财政则主动出击,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不仅如此,发改委等部门制定政策积极扶
6、持战略产业发展。一时间,似乎所有可以为 GDP 增长、解决就业、稳定经济做贡献的相关产业都获得了政府的大力关照。然而,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看得见的手”用多了就变成了“闲不住的手” ,在不遵循市场规律的情况下就会起到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中国原先产业结构基础加上“四万亿”等一揽子政策的刺激,目前造成了钢铁、煤炭、平板玻璃、水泥、电解铝、船舶、光伏等相关行业产能过剩。在这其中,不乏因政府“大力支持”而决策失败产生的产能过剩行业。 第三,造成地方政府战略扭曲。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以前,地方政府原先遵循自身发展规划,稳步推进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综合发展。但是,金融危机带来了巨大影响,尤其
7、对东部沿海地区依靠外贸与加工出口的企业打击更大。在此时,中央政府进行“四万亿”等一揽子政策,4通过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向地方政府扩散,地方政府一方面自身并没有更好的办法抵御金融危机,另一方面作为地方必须服从中央整体部署,于是自上而下形成了新的战略规划。 “四万亿”等一揽子政策虽对全国经济好转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但是就地方而言打乱了原先部署,扭曲了原有战略规划,同时也对地方企业战略造成了重大影响。这种扭曲的造成并非自愿,而是受到一只强有力的“看得见的手”的支配作用,所以不免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2、当前产业结构问题突出,低水平重复与高新产业不足并存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
8、健康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目前三大产业比例已向发达国家逐步靠拢,然而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与一些行业供给欠缺同时并存,这就决定了无法使用全面刺激政策。中国产业内部结构问题非常突出,转型升级困难较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相关行业产能过剩。中国是一个大国,与之相适应,基本上所有产业在中国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不过,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改革开放时间较晚,科学教育事业还没有足够发达,劳动力素质总体上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这就决定了中国发展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较多,低水平、基础性产业较多。在面临就业劳动力素质不高与失业问题带来社会负面影响
9、的双重困境之下,中央政府一定程度上被迫向后者妥协,于是创造了大量低水平产业,带来了相关行业产能过剩。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多数都被低水平、低科技含量产业所吸纳。另一5方面,地方政府前些年以 GDP 为核心的政绩观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城市并没有能力去直接发展新兴产业,所以只能延续低水平产业的老路,把一些原本已被时代淘汰的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本地大力发展。而较发达城市由于基础产业的惯性,也无法立即转型升级,由此便带来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低水平重复建设必然带来相关行业产能过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产生了钢铁、煤炭、平板玻璃、
10、水泥、电解铝、船舶、光伏等几大行业产能过剩。 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要求产业结构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技术在研发时期困难非常大,但一旦研发成功,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以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为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目前,虽然中国整体产业体量很大,但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处于较高地位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这导致了高新技术产品供应不足,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比例偏小。这种情况对我国产业结构的
11、优化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宏观调控出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从供给管理的角度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产业惯性大,调结构困难重重。产业惯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具有沿着原本轨迹运行的一种趋势,调整产业发展轨迹会遇到迟缓性等问题。中国调整产业结构的一大难题就是产业惯性大,尤其是6一些重型产业。以河北为例,2014 年河北粗钢产量为 18530.3 万吨,当年中国全年粗钢产量为 82270 万吨,河北产量占到全国产量接近四分之一。更不可思议的是,河北一个省的粗钢产量,居然比世界上所有其他单个国家的粗钢产量都要大!钢产量那么大,产能明显过
12、剩,钢材卖出去利润很薄,并且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理所当然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缓解现有矛盾。当地政府当然知道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通过“腾笼换鸟” ,实现新的经济增长渠道。然而,由于钢铁行业是重工业,产业惯性很大,一些理所当然的事情摆在眼前就是解决不了。产业惯性大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大,下岗工人再就业压力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滞后且见效周期长,等等。 3、当前房地产业总体供给过剩,需逐步消耗现有库存 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政府推出全面刺激政策,使得原本已遇“寒冬”的房地产业进入了又一个高涨
13、状态。由于房地产业利润高于其他行业平均利润,产业资本大量流入,创造了大量供给,导致供给过剩。虽然房地产业一度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但是由于目前供给明显过剩,便不能再使用全面刺激政策,以免市场继续盲目扩张。目前来看,中国房地产业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当前房地产业总体商品房库存量较大。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相关数据来看,2015 年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增加。截至 2015 年 2 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 63922 万平方米,比 2014 年末增加 1753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 42177 万平方米,增加 1493 万平方米。与此相对,20157年 12 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
14、 8764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16.3%,降幅比上年全年扩大 8.7 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 5972 亿元,同比下降15.8%,降幅比上年全年扩大 9.5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这种情况保持不变,即使房地产业不再制造新库存,那么现有库存也可销售一年左右。房地产行业总体库存量消耗困难的一个因素是人口,中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增长步入了比较缓慢的通道,这就意味着住房刚需在不断减弱,商品房的销售也会回到一个平稳的通道。 第二,房地产业商品结构问题突出。房地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包括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以及维修、装饰和服务等相关领域。但是,目前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很不平衡,开发、建设、经营做得
15、非常红火,而管理、维修、服务等方面却有待加强。商品房总体上已是供过于求,不过仍然有房地产项目不断开工兴建,而已购买到房子的顾客却经常遭遇各种心酸的事情,比如物业服务差,售后管理跟不上,工程质量监督不到位等。就开发、建设领域来看,高端商品房供过于求,但基础保障房供不应求。房地产开发商都希望进入利润率较高的行业,高端商品房显然比基础保障房利润率高,于是开发商纷纷杀入。所以,一方面,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城市里有一大片外表非常光鲜的小别墅群或者高档住宅楼,然而真正入住的却非常少;另一方面,却有很多收入较低的群体住在棚户区,或者住在条件非常差的地方,还有很多刚创业的年轻人面临着买不到房的尴尬局面。 第三,中
16、小城市库存明显过多。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由于人口不断流入,房价已经企稳,部分一线城市在 2015 年第二季度已经止跌起涨,8比如北上广深;二线城市房价整体较为稳定,并没有较大涨跌;大部分三线、四线城市房价还在持续下跌通道,仍然处于去库存阶段。三线、四线城市由于前期商品房库存基数较大,而人口并没有明显增多,所以消费能力有限,住房的供求关系整体上看仍然是供大于求,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从 2014 年 10 月份开始,中央和地方打出来一系列楼市调控“组合拳” ,其中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去库存,加速消化房地产待售面积。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虽然房地产业是支撑地方GDP 的重要产业,但是必
17、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需求进行良好调控,避免发生“空城” 、 “鬼城”这类现象。所以,从宏观调控出发,对于这类已经过剩的产业显然不能采用全面刺激政策。 二、财政政策精准发力 在当前新常态下,全面刺激政策不合时宜,宏观调控必须更有针对性。因此,全面扩张的财政政策不适合当前经济增长,必须使用精准发力的财政政策。 1、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 结构性减税,是指“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普遍性降费,是要全面降低企业费用负担,进一步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负添力。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面
18、临更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为了保证宏观经济的稳步运行,财政政策必须精准发力,其中结构性减税与普遍性降费就成为一个重要方面。9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在我国,一些行业税负较重,需要针对这些行业进行相应减税。结构性减税区别于全面减税,不是说对所有行业进行大规模减税,而是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有人认为结构性减税就一定是减税,这也是误读。在结构性减税的大背景下,有些行业的税负也可能会有所提升,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税负水平是下降的。也就是说,结构性减税可以理解为有增有减、总体减少的一种税收方案。正因为结构性减税是为达到特
19、定目标,针对特定群体的税负方案,所以必然会引起相关行业竞争力的调整,进而改变行业格局。因此,结构性减税可谓财政政策精准发力的重要体现与重要手段。为了增加税收优惠,国家进行了“营改增”的税制改革。 “营改增”,就是改原先征收营业税为征收增值税。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两大主要税种,营业税是对企业营业额全额征税,而增值税是对企业销售商品和服务实现的增值部分征税。实行“营改增”有利于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有利于完善和延伸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使市场细化和分工协作不受税制影响;有利于建立货物和劳务领域的增值税出口退税制度,全面改善我国的出口税收环境。经过前期试点工作,目前“营改增”地区已经推广到全
20、国试行,并不断扩大行业范围。随后, “营改增”试点将逐步扩大至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领域,基本实现全覆盖。 除了结构性减税外,国家继续加大降费力度,全面降低企业费用负担,实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负添力。普遍10性降费就是全面降低企业现在承担的一些费用成本,为企业发展增加活力。2014 年 11 月 1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普遍性降费,进一步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负添力。会议决定,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未经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一律取消;对收费标准超成本的要切实降低;对确需保留的补偿非普遍性公共服务成本的收费
21、,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减免涉及小微企业、养老、医疗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等的收费和基金。以上措施将对企业和个人减少很大的成本负担,这对大力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降低大众创业成本,加快万众创新步伐,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2、有针对性的增加财政支出 增加财政支出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方面。增加支出与减少税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两大主要措施,而增加支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具有主动性与直接性。增加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创造总需求,并且对特定方向增加财政购买可以创造有针对的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由政府主动控制,可以对支出的内容、数额等方面进行有效把握。增加财政支出的主要标志是赤字率:如果当年赤字率大于往年,通常来说财政支出更有力度;如果当年赤字率小于往年,通常来说财政支出在减弱;如果当年赤字率与往年持平,通常来说财政支出力度保持不变。 2015 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 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2015 年拟安排财政赤字 1.62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 2700 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 2.1%提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