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权教育应遵守的基本原则.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02314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人权教育应遵守的基本原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人权教育应遵守的基本原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人权教育应遵守的基本原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人权教育应遵守的基本原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人权教育应遵守的基本原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人权教育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摘 要 在当代中国,推行人权教育不仅是对国际社会人权教育要求的回应,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所谓人权,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针对普遍化他者而提出的规范要求。以人权概念所包含的基本要素为依据,可以认为,人权教育应遵守以下三项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与规范性原则。 关键词 主体性 实践性 规范性 作者简介:严海良,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9-218-02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务院连续发布了 2009-2010 年和 2012-2015 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

2、强调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人权教育,在全社会传播人权理念,普及人权知识。一方面,这是国际社会人权教育的要求。中国参与并支持的 1993 年维也纳人权宣言与行动纲领明确强调,人权教育应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组成部分。自 1994 年以来,联合国大会也陆续通过了相应决议,推动人权教育在各个国家的落实。 另一方面,这也是当代中国的内在要求。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条款,中共中央也早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真正实现人权与“以人为本”的基本方针,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民众了解人权,树立人权的意识。 2对人权教育来说, 世界人权宣言第 26 条言明,其目的是“充分发展人的个性

3、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在某种意义上,它表明,要进行人权教育,首先应从人权的基本内涵出发来明确人权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般而言,人权就是每个人依据人的尊严而针对所有其他人拥有的普遍权利要求。以人权概念包含的基本要素为依据,可以认为,人权教育至少应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即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与规范性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人权源自人的尊严。 世界人权宣言宣称, “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 ;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公约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则再次“确认这些权利是源于人身的固有尊严。 ”在此, “尊严”并非指伴随着人的身

4、份、地位与等级而来的尊严,而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尊严。人权表达的也就是对每个人作为主体的人的尊严的尊重。主体性不仅是现代社会的原则,也是人权赖以确立的基本原则。从人权发展史来看,人权概念之所以首先在欧洲中世纪后期出现,正是由于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侵蚀并迅速改变了“传统”社会机体以及支撑这一机体的一整套义务体系,在使个人从共同体的依附地位中独立出来的同时,使他作为人的尊严受到了威胁。人权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的主体性地位不断确立与扩展的过程,是对作为独立主体的人的尊严予以保障并深化的过程。 从当代中国来看,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发展,一方面,个人3普遍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另一方面,独立

5、个人的尊严日益受到威胁,并具体体现为个人利益呼求与集体、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面对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及其冲突,法治的基本意义在于:代表普遍意志的法律在把个人的正当利益诉求转化为权利语言的同时,通过确立公正、权威的机构为个人的权利提供有效的救济,形成开放而稳定的法律秩序。 然而,从社会实践来看,虽然法律普遍地确立了个人的主体地位及其权利,但个人并不一定能够充分意识到他作为一个独立主体而拥有的权利。之所以如此,首先,与我国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有关。在历经数千年而形成的儒家文化传统中,个人向来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人而存在的,而是依附于所在的等级与家族;他的尊严并非基于人本身,而是基于所在的社会等级、身份与

6、地位;他拥有的并非是普遍的人权,而是基于身份、地位的特权。其次,也与我国并未完全建立与现代社会相匹配的法治国家有关。在法治还没有能够有效确立的情形下,个人的权利诉求往往受到权力的支配而使权利成为权力摆弄的附庸,使个人权利在受到侵害时,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权力的救济而不是法律的救济。 在人权教育过程中,从主体性视角来理解人权的内涵,不仅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呵护人的尊严的内在要求。尤其是,立足当代中国的基本语境,它更能阐明人权对于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人的普遍道德意义,对于中国法治与制度建设的时代意义。这事实上也同时要求,在人权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地把学生作为主体来看待。二者之间并非是单纯的教与

7、学之间的关系,而更多地是基于平等主体之间就人权问题展开探讨与交流的关系。因为人权归根到底来自于大家对生活的共同感悟,4来自我们对共同的人的尊严的关怀。 二、实践性原则 人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并非是纯粹抽象的概念体系,而是对社会实践的概念抽象。针对近代西方思想家从抽象的人性来理解人权,马克思早就引用黑格尔的话指出,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地产生的。人权尽管具有普遍性的内涵,但它并不是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存在的永恒权利。尽管人权的要素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就已孕育,但在当时,它表达的并非是一种人权观念,而毋宁说是一种蕴含于自然法中的公平观念。“权利,作为基于特殊效力而宣称某种主张的资格,是一种具体的社会

8、实践。同样地,人权,作为所有个人用以对抗国家和社会的平等的、不可剥夺的资格,更是一种寻求公正及人类解放等价值的独特方式。也许真的存在历史、人类学的普世论所言的超越时间和文化的价值。然而,17 世纪以前的社会、文明或文化并没有出现过个体意义上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实践、甚至是观念。 ” 人权的实践性决定了它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结构条件下才会产生。历史地看,这种社会结构只能是一种现代性结构,包含了对个人独立地位的广泛承认、发达的法律形式、政治参与和多元化的经济组织等等非常一般的事实要素。人权也就是独立主体的个人在现代社会结构中向他者提出的普遍权利要求。尽管自有人类社会以来,这种现代性结构首先在近代西方

9、社会出现并确立,但人权存在的社会结构的“现代性”并非文化上的“西方性” 。人权并不是西方文化的特产,而是现代性要求的产物,人权的普遍性也就是一种现代性条件下的普遍性。在当代全球化的时代5背景下,这一点更能够看到。人权之所以成为各个国家普遍接受的政治语言,就在于, “市场经济和官僚国家引发的对于人的尊严的标准化威胁横扫全球,而人权是应对这一威胁的最有效方案。 ” 人权之所以是依赖于特定社会结构的实践要求,同时在于它始终是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宣称一项人权也就意味着他者义务的存在,以保障权利者享有该权利。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当无法确立与人权相依的义务的时候,该项人权就不可能存在。正如拉兹指出的,如

10、果人们仅依据他们的人性而拥有世界人权宣言确认为受教育权的那种权利,那么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石器时代的穴居人也拥有那项权利。这个结论有道理(make sense)吗?”依据世界人权宣言对受教育权的规定,初级、技术、职业和高等教育之间的那些区分在石器时代和许多其他时代都毫无意义可言。 “在当时,谁应当来强制实施这种义务呢?” 因此,人权的实践性原则要求,在人权教育过程中,应从人权赖以存在的社会基本结构来理解人权的普遍性内涵。在此过程中,人权的普遍性与人权的特殊性并不冲突。后者是指人权实施中的特殊性,即在具体或特定的语境中,人权在何种程度上以及怎样予以实施的问题。例如,对于当代中国而言,人权的实施不

11、仅需要考虑自身的文化、基本制度,还需要考虑与此相应的社会成本,等等。在此意义上,人权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人权实施上的统一性。 不仅如此,人权的实践性要求,人权教育应通过案例等多样化的形式,分析与探讨社会生活中的人权问题。对这些人权问题的探讨虽然能够涵盖全球范围内的典型案例,但更应从身边出发。正如曾任联合国人6权委员会主席的埃莉诺?罗斯福所说:“归根到底,普遍的人权是从哪里开始的?是在小地方,在离家很近的地方这些地方离家如此之近,又如此之小,以致在世界任何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然而这些地方是个人所在的世界:是其生活的街区;是其读中学或大学的地方;是其工作的工厂、农庄或办公楼。这些就是每个男人、女人和孩

12、子不受歧视地寻求平等的司法、平等的机会、平等的尊严的地方。除非这些权利在这些地方具有实际意义,否则它们在任何地方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有关的公民若不在自家附近维护这些权利,我们就不要想在更大范围的人世间取得进步。 ” 三、规范性原则 人权不仅是一种观念,一种实践,而且是一种普遍的规范。在人权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应强调人权对于每个人所具有的普遍道德意义,而且应从社会实践的规范要求来理解,明确人权的普遍规范性质。人权的规范性质不仅仅体现为每个人针对所有其他人的普遍道德要求,而且是一种法律规范要求。从人权的规范表现来看,它不仅规定在国际人权文件、区域性人权文件中,而且也具体规定在我国的宪法与法律之中。

13、从国际层面来看, 联合国宪章序言申明,联合国旨在“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其后的世界人权宣言(1948 年颁布) 、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与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公约 (1966 年通过,分别于 1976 年生效)共同构成了“国际人权宪章” 。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又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核心人权公约,包括:消除一切形式歧视国际公约 、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 儿7童权利公约 、 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 ,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指南、宣言、行动纲领、人权条约机构的一般性评论、一般性建议等。 从当代中国来看,首先,人权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被规定

14、在宪法之中。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该条款一方面向世人表明,中国尊重人权的基本态度及其承诺,另一方面,它构成了所有国家权力的正当性基础,约束立法、行政与司法权力。其次,人权构成了宪法基本权利的正当性来源,并具体体现为一系列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参与权、表达自由权、结社权、人身自由权、物质帮助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等。最后,人权进一步通过落实这些基本权利的具体立法体现出来,包括选举法、教育法,劳动法,等等。 在人权教育中,对人权的规范理解不仅有助于避免人权学习陷入抽象的理论探讨,而且有助于明确人权的基本内容、救济方式及其发展的基本方向。针对人权规范,一方面,要使

15、学生了解国际人权文件的相关规定,但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国际法的性质,即它们并非是超越国家的普遍规范体系,对所有国家都有约束力;另一方面也要表明中国对国际法的态度。中国签署和批准了绝大多数全球性的人权条约,但是,凡涉及到个人申诉、通过国际法院解决争端的条约条款则持保留态度。 对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而言,人权规范不仅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出发点,而且被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它不仅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也是评价我国在何种程度上实现良法善治的基本指标。 8注释: 朱力宇.关于我国高校进一步开展人权教育的几个问题.人权.2012(3).54-58. 美杰克?唐纳利.人权的相对普遍性/徐爽译.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九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313,314. Joseph Raz. Human Rights in the Emerging World Orde.Transnational Legal Theory, 2010(1).40. 埃莉诺?罗斯福.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人权教学入门.纽约: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2003.11. 何志鹏.论高校人权教育中的四对关系.广州大学学报.2010(3).17-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