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区留守女性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03365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牧区留守女性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牧区留守女性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牧区留守女性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牧区留守女性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牧区留守女性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农牧区留守女性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摘 要:贫困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复杂社会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演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由于大量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量女性只能留守农村,加上农牧区留守女性的特殊脆弱性和贫困动态的相关性,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容易陷入贫困问题。基于国内外关于女性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的文献梳理,以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羊拉乡的藏族农牧区留守女性为实证研究,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关注贫困与反贫困这一现实问题,从而试图出探索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反贫困政策措施。 关键词:

2、农牧区留守女性;贫困问题;反贫困问题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12502 1 国内外关于农牧区留守女性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综述 1995 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中提到:“当今世界上 10 亿多人生活在令人无法接受的贫穷状况下,其中大多数是女性,多数是在发展中国家。 ”美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直至世纪末,女性逐渐成为美国贫困人口的主体,1978 年社会学家戴安娜?帕尔斯(Diana Pearce)首次指出“贫困女性化”现象及发展趋势。1995 年,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提出:贫困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3、全世界 13 亿人口生活在贫困中,其中妇女占 70%,贫困有一张显著的女性面孔。由于劳动力的性别分工,时间贫困成为很多女性生活的主要特征。在墨西哥。有证据显示女性花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比男性多出 175%(Brunnich 等,2005) 。按照知名发展专家摩塞(C?Moser)(1989)的总结,在妇女参与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妇女参与发展的实践政策主要包括:公平(equity)政策、反贫困(anti-poverty)政策和效率(efficiency)政策。劳蕾尔、博森(1994)认为妇女对农业劳动本身的参与率不会自然而然地导致或反映男女平等,而是在低技术农业和高技术的城市情况下,妇女参与耕种应该

4、更恰当地看是一种把妇女排除在较好机会之外的一种做法。2000 年日本冲绳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提出的全球贫困报告认为“贫困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类状况,它并非是不可避免的。综上所述,贫困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是阻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针对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羊拉乡藏族社区留守女性贫困状况,探索出一条反贫困的政策措施迫在眉睫。 2 农牧区留守女性贫困与反贫困问题实证研究 2.1 农牧区留守女性贫困问题研究 2.1.1 羊拉乡基本情况 羊拉乡地处迪庆州德钦县东北部,金沙江西岸,东与四川省巴塘县中心绒乡、德荣县白玉乡隔江相望,西北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徐中乡接壤,处在“鸡鸣三省”的特殊地

5、理位置。羊拉乡国土面积 1087 平方公里,3南北直线距离 80 公里,东西直线距离 20 公里,辖甲功、羊拉、规吾、茂顶四个村委会 58 个村民小组 1013 户,2012 年羊拉乡总人口 6281 人,其中,男 2962,女 2987。 2.1.2 羊拉乡女性贫困问题及成因 首先,婚姻家庭生活贫困:2002 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发(2000)8号及云发(2001)9 号文件精神,对全县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家务活全部落在留守女性身上,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经济生产,由此产生了时间和精神贫困。其次,文化贫困:1990 年,羊拉乡小学小学数 13所,班级数 35 所,中心完小 1 所,乡完小

6、3 所,初小 20 所,其中一人一校数 3 所;在校学生 356 人,其中女生数 132 人,少数民族 267 人,毕业生 73 人,学龄儿童入学率 72.8%,巩固率 90.9%,毕业率 88%,教职工 44 人,专职教师数 47 人,少数民族数 47 人。再次,经济贫困: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羊拉乡留守女性主要收入来源为核桃、苹果、葡萄、桃等果林种植,水稻、玉米、青稞、小麦、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生猪、土鸡等养殖,玛卡、决钉子、虫草、雪莲花等中草药贸易,加上外出务工男性和政府等资助,年均家庭收入一两万左右,造成收入贫困。然后,政治的贫困:羊拉乡本村人民参政议政积极性不高,当地党政机关工作

7、人员大部分来自外地,流动性比较高,一般三五年调离或升职。而女村官在反贫困项目实施中承担的角色很重要,包括有效协调村“两委”干部参与项目管理,动员、引导村民参与项目,以及与当地村民、当地政府及妇联、社会团体之间沟通协调争取项目资源等。最后,卫生的贫困:1959 年,羊拉卫生所在羊拉乡甲功村建立,有 3 名卫生员,直4至 2005 年全乡有一个卫生院四个村卫生室,乡卫生院设有门诊、药房、住院部、藏医门诊、财务室、计划生育服务室、防疫保健室等。卫生员11 人,其中主治医师 4 人,医生 5 人,护士 1 人,病床 12 张,2005 年乡卫生院就诊人数达 7306 人,住院人数 260 人次。 2.

8、2 农牧区留守反贫困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总体来说,2001 年度羊拉乡被列入云南省民族特困乡后,确定了包括电力、交通、教育、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小城镇建设、种养殖业等10 类 23 项帮扶项目,吹响了羊拉人与贫困宣战的扶贫攻坚战号角。 文化教育上:2003 年 8 月在德钦县八届妇女代表会中羊拉乡此里卓玛荣获“双学双比”女能手、羊拉乡常明、取珍家荣获“五好文明家庭户” 、羊拉乡羊拉村获先进妇女组织奖。2004 年州第六次妇代会中表彰“双学双比”女能手,羊拉乡次里拉木荣获此荣誉。2004 年,全面实施的德钦县关于贯彻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接话实施意见 ,坚持以全面实现“两基” (基本普及九年义

9、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为目标任务,加大了“普九”攻坚措施力度。国家实施高原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助项目,收益学生每年均达 7767 人,享受“两免一补”学生达7554 人。制定群众文明素质提升行动计划,由德钦县妇联负责团结、教育、带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市容环境整治,组织市容环境整治宣传、文明劝导活动。 法律制度上:1996 年 1 月,为了保证德钦县 7 乡 1镇妇联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妇联转发了州妇联关于做好乡(镇)换届选举工作及关于在乡(镇)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中做好妇女参政议政工作的意见 ,全县 7 乡 1 镇都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工5作,配齐了专职妇联干部。在羊拉乡各村规民约中

10、对婚姻家庭制度进行明确规定:(1)遵循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尊老爱幼的原则,建立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 (2)婚姻大事由本人作主,反对包办干涉,男女青年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结婚年龄要求,提倡晚婚晚育。 (3)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优生优育,严禁无计划生育或超生。 (4)夫妻地位平等,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共同管理家庭财产,反对家庭暴力。 (5)父母应尽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破除生男才能传宗接代的陋习。子女应尽赡养老人的义务,不得歧视、虐待老人。 科学技术上:2001 年 5 月州妇联、州计生委领导率领县妇联、县计生委一行 15 人到羊

11、拉乡开展调查培训,历时 16 天举办了农村妇女生殖保健、新发接生、大棚蔬菜种植实用技术培训班 4 期,参训人员 45 人。 3 农牧区留守女性反贫困的战略选择 3.1 推动完善体现性别平等的政策法规体系,从源头上为促进农牧区留守女性反贫困提供制度保障 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因为政策法规是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保证。发展经济学理论及世界各国开发欠发达地区的反贫困经验表明,加快落后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仅要依靠政府经济援助,更重要的是依靠“政策投入。因此,农牧区产业政策应遵循“稳定提高农业,突出发展工业,全面搞活商业”的原则与方针,科学、合理寻找区域经济发展突破口及区域优势产业,如开发女

12、性参与度较高的旅游扶贫;农牧区金融政策应当向女性贫困者适当倾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扶6持有发展潜力的女性贫困者;制定适合女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加大科技事业投入,实行科技贷款贴息,降低地方配套比例;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破坏计划生育政策、私自超生者,不但得不到扶持,反而要受到制裁,提倡优生优育、晚婚晚育;在人才政策上,应为女性尽量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完善孕产假制度,适当提高农牧区女性工作者的津贴补助;完善保护妇女和未成年女性的各项法律体系,加强女性维权法律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女性的合法权益。 3.2 增强留守女性的反贫困能力,构建留守女性反贫困的主体地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

13、速发展,贫困者个人的能力对其致富的约束显得越来越明显,农村贫困群体中留守女性占绝大部分,大都是因病致贫和教育落后致贫的,这就是明显的脱贫能力不足,贫困者的反贫困能力中最为重要的是发展人力资本。为此,我国的反贫困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女性健康和教育的发展,以提高健康资本存量和知识资本存量,建立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女性贫困者的医药负担。还必须加强女性基础教育和女子成人教育,继续大力气优先改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改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提高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是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必要举措。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女性贫困者的科技文化教育,加大

14、人力资本的投资,提升女性贫困群体反贫困的自身能力,提高女性文化素质水平,增强自身反贫困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慧咏.我国农村妇女贫困问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72011. 2姚桂桂.试论美国“贫困女性化”20 世纪后期的一个历史考察J.妇女研究论丛,2010, (3):7396. 3王俊文.当代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4孙运宏.农村女性贫困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观察,2011, (3):6970. 5刘欣.近 40 年来国内妇女贫困研究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5, (1):116123. 6王越.浅谈中国女性贫困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6, (2)下:5355. 7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编写,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中国发展报告 2007R.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9):428. 8王金玲,侯国风,赵群,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贫困与反贫困GAD 网络 2007 年年会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7, (6):6264. 9余吉玲.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以平凉市少数民族贫困片带扶贫开发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1. 10吴碧英.减贫行动前移救助贫困母亲J.中国经济问题,201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