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众参与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05538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公众参与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议公众参与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议公众参与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议公众参与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议公众参与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议公众参与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摘 要: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是党政管理与自治管理的有机统一。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既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政府社会管理效率的客观需要。基于目前中国的民主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公民的参与意识不强的现状,各级政府及政府官员应转变观念,扩大民主参与范围,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和参与形式的多样化,鼓励和保障社会自组织建设;公民个人应提高参与意识,主动自觉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关键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机制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195-02一、公众参与的概念“党

2、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为中国的社会管理做出的“顶层设计” 。最早提出“公众参与”概念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些研究比较政治的西方学者,如阿尔德蒙等人1。20 世纪 80 年代,席卷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管理变革运动使“公众参与”成为“治道”变迁的主流话语。所谓公众参与,就是为了落实民主政治、追求公共利益及增进社会福利,由公民个人或公民自组织团体从事包括公共事务在内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与决定行动,这些公共事务以公民本人切身的地方性事务为基础,再逐步扩大到全国性的公共政策,这里的参2与主体是指一切非政府的公民个体或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必然性与紧迫

3、性关于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政治哲学基础主要包括本性说、理性选择说、功利选择说、参与制民主说和马克思主义的公民参与观2。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由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将会对社会实行科学民主的管理,即实行人人都参加的、人人充当主人的,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制定社会的目标和计划,并且有组织地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规划,这种科学民主地管理社会的方式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固有特征。马克思在人类政治思想史上最早提出“人民自治”主张,认为人民应该参与社会管理,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是党政管理与自治管理的有机统一,并且将逐步实现由党政管理向社会管理的过渡。社会治理领域的公共参与有其重要意义。首先,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由社

4、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任何社会都会选出统治阶级认可的社会精英来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职能,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但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人民群众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水平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还不能由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人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人人参加管理,管理是为了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由此决定了每个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次,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目标,并且提出“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

5、于服务之中,更好3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健全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这为政府改革和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目标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而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成为服务性社会构建的必然选择。再次,公民参与是提升政府社会管理效率的客观需要。公众参与是有目的的行动,它通过公民个人或团体、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群体之间多向度互动和交流,使普通百姓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参与诸如财政预算、城市规划、改革方案等各项政策的制定

6、过程,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机构、开发单位之间以及社群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参政议政热情,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效能,从而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和谐、安定、快乐的生活环境。目前,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的单一主体的社会“管理”模式向现代多元主体的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阶段,党政分工精密、功能健全、协调默契、运转自如的多元主体合作式的社会管理格局尚未形成,公民及公民社会组织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服务供给成熟

7、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角色尚未完全得到政治精英们的认可,这使得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改革更加紧迫。4三、多渠道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基于目前中国的民主参与机制还不够完善,公民的参与意识还不强的现状,我们应该从下面两方面入手。(一)从政府层面入手政府管理社会化是“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核心价值,倡导并以法律制度确保公民的结社自由,将权力返还给社会,成为发达国家治道变革的主要价值取向。中国十七大年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驶入快行道,国家的民主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植与培育,这要求中国的政府及政府官员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机制。目

8、前,中国政府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来完善中国民主参与。1.扩大民主参与主休,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民主参与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每个人都应该以个人或公民团体代表的身份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政府在实施民主参与社会管理改革时应抛开其自身偏好,公平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使社会各阶层民众都能平等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的全民参与。2.拓宽参与渠道,实现参与形式的多样化。在参与时序上,应注重事前参与、事中参与、事后参与相结合。在参与手段上,适宜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同时并举,而且应倾向于加强直接参与。政府此时应为所有人创造最好的参与环境,体现他们的参与本性和不同的能力。党和政府要为公众参

9、与社会管理提供平台和机会,如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让公众提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方案,党和政府采纳、吸收公众的合理化建5议;建立社会管理问责制度,让公众参与对政府社会管理绩效的考核和评价;建立利益协调和利益表达机制,让公众参与协调、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建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让公众参与社会矛盾的协商与解决。 3.放宽参与层次的限制,实现参与范围的广泛性。公民参与的整体范围应包括两个含义:一方面,它是建立在个体认同社会公共利益基础上的一种政治活动,每个公民可以平等参与决策过程,相互信赖地进行公开沟通,从而形成公平分配资源的各种决策,此种参与是一种“相互性的行动” ;另一方面,公民参与也具有保障公民本身权

10、利、扩大公民利益及提供政治系统的正当性等功能,在这种见解之下,公民参与乃是影响权利分配的一种政治行动,也是公民试图以极小代价追逐极大利益的一种交易行动,这种参与是一种“工具性的行动” 。公民参与是分为不同层次的,有基层、中层和高层参与。4.要加强社会自组织建设,使社会组织成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社团等公民自组织形式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发展基层民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公民自组织可以为公民有序参与社会决策、监督和评估政府行为提供组织化、制度化途径,社会组织通过建设性提议、各种形式的利益表达和参与合作等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和发挥赋权公民、平衡各种社会力量的

11、积极作用。因此,应把社会组织作为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党和国家应制定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制度,积极培育、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使之成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平台。5.要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文化氛围。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意识的6培育、参与社会管理能力的提高、参与社会管理精神的形成,需要相应的文化滋润和文化支撑,党和政府应着眼于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文化氛围,通过文化熏陶,培育公众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改变公众对社会的冷漠、埋怨心态,让参与社会管理成为公众的生活习惯甚至生活方式。(二)从公民参与主体层面入手民主参与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参与离不开公民的积极、主动性

12、。然而,由于受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中国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还很淡薄,对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中国民主参与的不完善。中国社会组织问题研究专家、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名认为,很多公民之所以不参与社会管理,是因为缺乏公民意识,没有意识到社会管理是自己的权利,从而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诉求2。这是过去长期以来“单位人”体制形成的依附意识造成的结果。所以,我们现在提倡公民教育,要让公民有自己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必要的维权能力,这是社会自治能力形成的基础。作为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加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教育,培育公民的民主观念。公民更应转变观念,克服搭便车的心理,树立主人翁的精神,利用现有

13、的参与机会,广泛使用相互性的行动的参与方式,扩大参与的人数,提高参与的程度。同时,公民还应该提升自身的修养,使自己有能力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参与的强度。如果说,参与人数、参与渠道和参与层次的变化反映的只是公民参与的形式的话,那么,参与的强度反映的则是公民参与的实质。公民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最能发挥效果的通常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而7不是由单独的个人出面。公民应该有意识的组成一些公共组织,从而提高参与的强度。总之,民主参与的取向是现代政府改革的趋势,扩大公民的民主参与是时代的需求。当然,公民的参与并不是无限度的,我们追求的是适度与均衡的公民参与。参考文献:1 帅建平,毛胜根.政府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J.甘肃农业,2006, (8):25.2 中国新闻网,http:/ 王 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