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实践目标,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本文鉴于我国当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问题,迫切需要培育公民生态责任意识。因此,从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入手,可以深刻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公民生态责任意识具有必要的联系性。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从而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推动“四个全面”的进程。 关键
2、词 公民 小康社会 生态责任意识 作者简介:王会,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164-02 继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理论程度上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化2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在今后五年的时间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提出了新
3、的目标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加强对公民的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因此,本文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二者之间的关系角度,探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面临的挑战及实施的路径。一、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都对生态建设方面作了新的要求。在“十三五”时期,公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对生态的保护、树立生态责任的意识。因为,公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享有者。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
4、要作用,它融入到其他四位一体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需要有较高水平的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科学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思想,培育公民的生态责任意识,是生态建设的根本路径。 公民生态责任意识要求每个公民有责任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方面能否有效地得以保护,关键在于公民能否意识到对生态保护的责任及参与的程度。公民对生态保护的责任,不仅指他们有责任限制他人破坏生态的各种行为,而且他们有责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能够自觉地从事各种有益于生态发展方面的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3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这一表述深刻阐明了生态责任意识
5、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二)公民生态责任意识培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的具体把握,一旦生态责任意识培育不好,就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提出了要求,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迫切需要我们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来解决生态问题。 “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 可见,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相互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它
6、们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这需要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加强对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三)培育公民生态责任意识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党十八大报告中说:“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要提高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来就是要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树立生态责任意识。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生态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生态危机已经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死存亡,必须要培育公民生态责任4的意识,加强公民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公民的生态责任意识,推动全社会做到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自然资
7、源,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自觉承担起历史的使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现状 尽管目前我国在公民生态责任意识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相对于生态危机的严重性、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性来说,公民的生态责任意识还很薄弱,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仍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一)生态责任意识的薄弱性 马克思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 马克思在此强调了自然界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人们改造自然
8、也要尊重自然规律,因此,掌握生态保护知识是公民进行生态保护实践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生态方面的问题是人为造成的,这些日常行为常常会有意地或无意中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如果公民的生态责任意识高,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就高。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缺乏不仅制约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而且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二)生态参与实践的消极性 公民是参与生态保护的主体,然而目前我国公民对参与生态保护的5力度还不够。在面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时,多数公民采取消极态度,公民参与生态保护力度很低,只有在生态问题威胁到自身时候才采取措施。公民对生态保护方面的不积极和不负责,
9、从客观来说是由于公民对生态责任意识的缺乏和不足。 公民生态保护参与意识较低,在生态保护行为上,政府缺乏一定的监督体制,生态保护在实践中演变了政府主导型。我国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协调。公民对生态保护的参与采取消极的态度,即使有些公民生态认识的水平高,但也不代表实际行为就高,两者不是呈现绝对的正相关。 (三)依赖政府政策的过度性 在我国,生态保护方面的工作采取的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从政策的制定、执行到监管,其中政府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公民则处于被动地位。公民在生态保护方面过分信赖政府的社会心态,直接影响了生态保护各种措施的实施效果。 由于公民对于生态责任意识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认为生态方面的
10、问题是其他组织或政府的事情,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政府在这方面重视程度的不足。在探讨生态责任问题的时候,大多数公民认为政府应该为生态问题来负责,这都反映出了公民对政府的过度依赖性和推卸责任,同时也反映出公民对生态责任意识的自身作用定位不明确。政府政策和法律不断推陈出新,迫切需要公民具有一定的生态责任意识,在实践中提出有利于生态发展的建议和想法,为政府提出好的政策和法规作出有意义的参考意见。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路径 6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更好更快地发展生态文明,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指导下来对公民生态责任意识进行培育。 (一)强化公民正确的生态责任意识 以马克思
11、主义的生态思想为指导,强化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对引导公民自觉地保护自然、对树立自身的道德责任有着重要的影响。公民要形成保护生态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包括有责任阻止破坏生态的行为,避免生态遭受破坏,有责任从事保护生态发展的活动,能够自觉地参与到生态保护实践中来。 广大公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计划建设进程的参与者,培育公民的生态责任观,并将其内化为自身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进而外化为积极的生态责任行为。生态责任意识的提高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培养方式来引进行导形成起来的。我们要重视公民生态责任意识培育的作用,采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公民把生态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地转化为
12、内在思想,积极地爱护生态并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文明生态意识,这样才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二)促进公民积极的生态保护实践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公民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力量,人类直接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生态保护,拓宽公民参与生态保护渠道,以便于更多的公民能够参与到生态保护的实践中,在这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让公民的生态保护得到提高。 在实践中,会不断地孕育出新的生态思想,资源保护得到不断的加7强,生态建设的步伐不断地加快。随着公民生态实践的不断深入,给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客观规律认识会逐渐加深,能够提高对
13、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有效培育,进而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新局面。公民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参与权、监督权和履行权,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主动进行社会监督。 (三)发挥政府有效的生态促进作用 公民的意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有着主导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就需要政府有效地发挥在生态建设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政府机构可以借助网络新闻媒体对生态责任意识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鼓励公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拓展公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渠道。 政府要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高度重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使生活在其中的公民切身感
14、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带给我们生活的改变,以便树立公民的生态责任意识。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外,严格执法是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的关键,因此要健全公民生态监督机制,保证公民参与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权利的有效实现,公民要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政府通过规章制度等各种方式来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直接干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结合中国的实情,永无止8境地加强对公民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努力为培育公民生态责任意识创造有利的条件,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局面。 注释: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新华社.2015-11-03. 张冬冬、朱继英.论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沿.2013(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 年 11 月 18 日(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