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全面深化改革视阔下简政放权的着力点剖析摘 要 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市场经济的活力,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重要决策,即简政放权。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关键方面,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此高度重视。简政放权既有利于增强市场的生机和活跃度,进一步促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也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使政府工作的运行更加高效便捷,增强政府权威和公信力,有利于人民满意政府的建设。本文就首先阐释了简政放权的涵义,透辟的分析了促进简政放权的动力源,并根据政府行政改革的现状和目前的国情,理性地提出了简政放权的着力点和主要路径。希望为全面深化改革目
2、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 深化改革 简政放权 路径 作者简介:蒋兴海,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组织理论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06.069 一、简政放权的涵义 简政放权,顾名思义就是简化政府管理事务,下放行政权力。具体而言,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增强市场和社会活力,为经济社会主体开“绿灯” ,规避行政权力对其造成的束缚,而政府做出的明智决2策和选择。因此,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之中,必然涉及到“度”的问题,这个“度”的权衡与把握关乎简政放权的效果甚至是成败。简政放权
3、不仅要在简化行政管理事务,减少行政权对经济主体的束缚这个方面上下功夫,同时务必要关切到此两类利益关系的调整和转化。 综上所述,简政放权问题从根本上来讲,就是现行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重构问题,故其长期性和复杂性由此可见。我们接下来从简政放权的目的,简政放权的主要内容以及简政放权的过程实质这三个层面,进一步深化对简政放权的认识和理解。首先,就其目的而言,激发和增强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是其主要目的,因而简政放权的效果可以用市场和社会活跃度来衡量;其次,其内容具体有:对于行政管理事项的精简,对行政管理程序的简化以及对于部分行政权力束缚的解除,还有承接被下放的行政管理权力和事项,再此过程中要做到调整行政机关
4、间的关系,并注重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和控制;同时,究其实质来说,就是调整和转化复杂的利益关系,诸如上下级行政机关的关系以及行政机关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等等。 鉴于此,简政放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要克服重重困境和阻力的过程。 二、简政放权的动力源分析 (一)简政放权的内生力 谈及简政放权的内生动力,那就是源自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气。从本质上讲,行政体制属于政治体制的一种,是政治权力的制度建构。行政权力的设置和政府职能的定位以及行政方式的选择,从根本上讲都是政3治决策的结果和产物。前两者客观层面上需要以社会公共需要为依据,但是不能将社会公共需要直接作用于行政过程。在二者之间,社会公
5、共需要如何对行政过程发生作用,是政治家意识选择的结果,是政治博弈的产物。纵观世界各国的行政改革,均是由政治家主推和大力倡导,因此政治家的胆识和魄力决定着行政改革的成效。鉴于此,我党在进行大刀阔斧的行政改革的同时,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谨慎行事。做到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在保持经济健康有序和社会持续稳定的同时,要努力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充分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但是市场机制并不能够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政府要想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目标,单一的使用经济杠杆的作用是不可取的,彻底摆脱社会物质生产亦是不可取的。历史已经证明,政府要更多的介入社会微观经济,着重解决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
6、问题。黑格尔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具有两面性。简政放权益处多多,但是风险依然存在,因此规避风险的重任需要委托以政治家。 (二)简政放权的助推力 简政放权的助推力是由市场经济发展的外在压力转化而来。要想简政放权取的良好的成效,就要协调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当前,各国的经济运行模式,不再是单纯的自由市场经济,而是“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同时并存,即市场自由配置和政府的宏观干预方式并举。这种“混合经济”模式,符合当今的世界各国的经济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符合各国的经济利益诉求。究其二者的关系,是一种负相关,即是此消彼长的状态。正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所描述的那样, “生产力决4定生产关系,经济基
7、础决定上层建筑” 。 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是行政体制变革的强大的推动力,这种行政体制既包括权力设置,还包括职能调整和方式更新等。市场主体行为的理性和和规范性的不断提升,是简政放权的客观要求和充要条件。其路径选择就是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市场主体生机和活跃度,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更好的引导市场主体的正确行为取向。这不仅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明智选择,更是有效简政放权的必由之路。 (三)简政放权的改革行动力 简政放权的改革行动力是由“部门利益”的阻力转化而来。长期以来,一些学者关注于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研究,学术界的共识是我国政府的行政改革缺乏自身的内生动力,这是
8、行政改革动力不足的一个关键因素。近些年来,关于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一直都在进行,一直在不断的深入,我们清楚的看到行政改革的进行牵扯到部门利益太多,所以行政改革进程因而被阻滞,这就是政府内部的行政部门带来的阻力。政府部门扮演着“经济人”的角色,追求自身效用和利益的最大化,这一主体行为是偏离了公共利益宗旨和原则的,损害了行政改革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鉴于此,如何将政府部门的阻力转化为行政改革的行动力,笔者有以下想法: 第一点,需要强化对市场活动的监督和管控。放权并不意味着彻底放手,而是适当的减少对市场准入的限制束缚,整个过程都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管。 5第二点,优化对于公众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这是政府工作的
9、职责所在,经济中的简政放权进行的同时,必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要努力将政府“部门利益”的阻力转为有效的强劲的改革行动力。 三、简政放权的着力点和关键点 (一)注重“放” 、 “管”结合 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之中,坚持“放” 、 “管”结合十分关键,这意味着简政放权不是简单的放任不管,而是要做到将“放”和“管”完美的结合。将行政权力下放之后,同时务必进行有效的监管,否则放则不管会引起政府运行的混乱,使得权利失去必要的管控,极易引发权利的滥用。简政放权只有与社会管理相结合才能够好的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对放下的权利进行管控。鉴于此,为了更好的落实简政放权,必须做到“放”和“管
10、”相结合。部门的任务和责任虽然在事前的审批之中有所减少,但是其在事中和事后的管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担负着重要责任。 (二)注重优化顶层设计 为了使得简政放权取得实效性和实质性的成果,顶层设计的优化必不可少。 谈及顶层设计,就要切实做到进一步的解放思想,思想的解放可以为简政放权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才能够更加大胆的放手一搏。思想的解放有助于勇气的提升,而勇气的提升有助于改革的深化。只有直面问题的实质,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改革的目标。因此顶层设计的优化对改革的进行来说至关重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拥有优良科学的顶层设计,简6政放权才能更好的开展。政府的职能定位,特别是在处理政府与企业两者的关系中尤为重要。注
11、重优化顶层设计,对于简政放权来说十分重要。(三)注重实现社会治理标准化 只有注重简化程序,实现社会治理的标准化,才能够为简政放权提供有力支撑。当前政府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之中,不仅存在着项目繁多,手续繁琐等问题,同时也使得社会治理的成本飙升。导致人民群众对于政府部门的信任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也在受到损害。因而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之中,在注重简化程序的同时,要逐步使得社会治理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使得政府程序变得公开透明,更加有章可循,为民众获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便利。鉴于此,为了更好简政放权,既要做到简化程序,同时也务必要努力引导社会治理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注重完善依法行政
12、 政府工作的根本行为准则是宪法和法律,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之中,应该注重完善依法行政,注重积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学会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的运用,用法治精神推动改革发展。 鉴于此应该注重法治政府的建设,注重依法行政,做到一切有法可依;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法律法规,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政府部门应该严格按照法律所规定的职责和权限依法行政,切勿盲目;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优化对于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综上所述,注重完善依法行政势在必行,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改革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更好更快7实现简政放权。 四、结语 在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协调妥善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简政放权的不
13、断落实,可以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增强市场经济的生机,有利于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 对于简政放权,笔者认为应该切实做好“放” 、 “管”结合,优化顶层设计,实现社会治理的标准化,同时也要注重完善依法行政,这样有利于简政放权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权力的“虚放”等诸多问题,要做到谨小慎微。简政放权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改革者要有十足的魄力和勇气。希望笔者的思路和理论有助于简政放权的高效落实,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卢连胜.天津持续不断简政放权.中国工商报.2014-01-15. 2魏琼.简政放权背景下的行政审批改革.政治与法律.2013(9). 3党秀云.论公民社会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新视野.2013(2). 4李克强.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 -05-15. 5胡佳.中国行政改革动力研究综述.理论与改革.2009(4). 6何颖.中国政府机构改革 30 年回顾与反思.中国行政管理.2008(12). 7石亚军、施正文.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8中国行政管理.2011(5).